作者丨青橙財經 青風
閃購VS秒送,外賣VS.全品類,美團VS京東,萬億即時零售市場正在上演一場巨頭遭遇戰。
4月15日,美團閃購正式官宣上線,這是美團新獨立出來的即時零售品牌,同步在美團App首頁開設一級入口,與外賣並列。美團閃購的定位是“30分鐘送萬物”,包括餐飲品類之外的手機家電、美妝個護、日用百貨、超市便利、蔬菜水果等幾乎全品類。
而這必然會搶食傳統電商的蛋糕。美團閃購發佈的宣傳視頻,重點對比了與傳統網購的速度體驗差別,還特意提到“你的東東再等等”。網民戲稱,這有陰陽京東的嫌疑。衆所周知,京東的吉祥物就是一隻小狗。
*圖源美團閃購宣傳視頻
京東隨即啓動立體化反擊:一方面宣佈新招收5萬名全職外賣騎手,全額繳納五險一金,直擊行業衆包模式下的騎手保障痛點;另一方面強化"京東秒送"頻道,整合十萬家線下門店實現"平均送達時間快於30分鐘",並將"品質外賣"入口嵌入其中,試圖以高頻餐飲帶動生鮮、數碼等低頻品類增長。京東品質外賣訂單量將超過500萬單。
雙方的衝突,始於年初京東上線外賣業務,而近期更趨激烈。上週,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與京東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還曾隔空交鋒。這兩天,一段劉強東內部講話的線上會議視頻又在網上流傳,劉強東在講話中表示外賣平臺抽傭過高,逼迫餐廳髒亂差,因此要求京東外賣利潤率不超過5%。
你來我往,雖然都沒有點名,但句句都暗戳對方痛處。雙方交鋒源於對一個萬億級新市場的搶佔。根據《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GMV達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遠超同期網絡零售11%的增速;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佔網絡零售比重提升至12%。
這個市場包括餐飲外賣,又不止於外賣。經過前幾年的摸索,即時零售走過了模式驗證期,而隨着美團和京東的碰撞升級,“30分鐘送達”的消費者認知或將大幅提升,帶來市場規模更快的發展。萬億即時零售市場大幕正在緩緩揭開。
01“雙雄對決的戰略路徑”
爲了進軍這一潛在的巨大市場,不同玩家根據各自業務的不同基因,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美團以高頻外賣撬動低頻零售,京東則以同城配送反攻餐飲外賣。
據王莆中回顧,從2013年起美團逐步從餐飲外賣向其他品類拓展,到2018年起從應急品類向日常用品拓展,再到2021年起覆蓋數碼家電、美妝服飾、日用百貨等領域。從高頻切入低頻,一直是美團的拿手好戲,其酒旅業務的發展是如此,閃購的發展亦如此,目前看還是比較順利的。
有媒體報道,2024年前兩個季度美團閃購日均單量約800萬,第三季度超1000萬,第四季度超1300萬。美團秒送官方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美團非餐飲類即時零售日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閃購訂單已頗具規模。
*圖源美團電梯廣告
京東其實佈局即時零售也很早,在2014年便推出“京東到家”,依託其強大的供應鏈及達達的配送網絡開啓同城配送。2024年5月,京東整合了旗下即時零售品牌“小時達”和“京東到家”等,升級推出“京東秒送”,擁有獨立的一級入口,意味着京東業務重心正式向即時零售傾斜。不久前,京東宣佈擬溢價42%收購達達,進一步增強即時零售業務的配送能力。
對於業務突破口,京東近期同樣瞄準了高頻的餐飲外賣,與美團可謂殊途同歸。而其“品質外賣”的入口正是放在秒送的頻道之下。京東集團CEO許冉近日與媒體溝通時坦言,外賣業務若能保持強勁增長,將會爲零售業務帶來用戶增量、場景延展、消費頻次的提升等。
不管美團、京東最初以什麼姿勢入場,互放殺招,都是看到了即時零售市場的高確定性。王莆中曾表示,即時零售時代如今正加速到來,其標誌是,即時零售作爲一種高確定性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延展,以及即時零售供給的豐富與創新。
02“直擊軟肋的攻防戰”
在外賣市場,新進來的京東無疑是攻城的一方,相繼祭出了幾大殺招:針對商家,啓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承諾今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佣金,且長期佣金率不超過5%;爲全職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面向消費者提供百億補貼。
*圖源鳳凰網科技
“對騎手的保障、對商家的讓利、與用戶的互動,這些都是經過慎重討論和計劃的。”許冉表示,“正因如此,我們對於這些投入的規劃還是非常堅決的。”
上線2個月,京東外賣日訂單量突破500萬。這個進展速度相信超過了很多業內預期。雖然與美團的7000多萬和餓了麼的3000萬的規模仍有差距,但已形成有效牽制。
京東的這幾個殺招都是衝着美團的痛處去的。尤其爲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不僅贏得了社會輿論,而且京東外賣剛開張,自己壓力不大,卻爲競爭對手送去一道天大難題。據官方數據,截至3月20日,京東外賣已與超1萬名全職騎手簽署正式勞動合同,正逐步落實五險一金的繳納工作。但要知道,美團外賣騎手的數量高達745萬,全年接單穩定的騎手也約100萬。爲這麼多人繳納五險一金無疑是筆巨大的開支。
美團的應對策略是試圖將戰火從自己的外賣大本營引開,引導至對方的戰壕裏,也就是電商。美團閃購對美團來說是個巨大的增量市場,同時還能抄了京東的後院。
據藍鯨新聞報道,在今年Q1的一次美團閃購內部溝通會上,管理團隊公佈了一組數據:2024年美團閃購3C家電訂單量接近京東全站四成,其中電腦辦公類商品訂單量已超過京東全站,手機通訊類商品訂單量超過京東全站四成;美妝品類訂單達京東全站三成。
美團閃購4月15日上線時還朝京東發了一隻冷箭,“美團閃購努力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堅持行業最短的3天賬期,支持隨時提現,比自營快遞電商平均回款週期縮短2個月。讓消費者身邊的優質實體商家現金流更穩,庫存週轉更快。”
賬期問題是電商行業內商家普遍關注的問題。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業內平臺對商家的賬期(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從3天到近60天不等。據京東2024年Q4財報顯示,京東商家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平均達58.6天,之前兩個季度分別爲57.5天和57天;淘寶、天貓、拼多多等平臺商家的平均賬期在15天至30天不等。
你攻我外賣,我攻你電商;你說我佣金高,我說你賬期長。美團與京東直指對手核心痛點,但其實質也是在重構即時零售生態的利潤分配體系。
03“供應鏈重構”
即時零售因爲有30分鐘送達的“緊箍咒”,所以對供應側的要求比傳統電商要更精細、更前置,倒逼巨頭重構供應鏈與履約體系。
近年來美團閃購在供給豐富程度上持續加碼。一方面是拓展品牌供給,蘋果、華爲、小米、美的、沃爾瑪、迪卡儂、MUJI等持續入駐,帶動3C家電和日用百貨等核心品類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末,美團閃購已和超5600家大型連鎖零售商、41萬本地小商戶以及超570家品牌商達成合作。另一方面就是美團獨特的閃電倉。
*圖源美團
閃電倉作爲美團在即時零售領域構築的核心基礎設施,主打“線上便利店”模式。截至2024年底,閃電倉的業務版圖已廣泛覆蓋全國超200個城市,倉庫數量一舉突破3萬座,2027年預計達到10萬個。據瞭解,名創優品、屈臣氏等品牌已分別開設500家和覆蓋10餘個城市的閃電倉。
尤其在一二線城市,閃電倉的覆蓋率達到了“每3公里一座倉”的高密度佈局。單倉面積大多處於200-500平方米區間,聚焦高頻、剛需的快消品,商品種類(SKU)約爲3000- 5000種,可滿足了城市居民日常的即時購物需求。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單倉日均訂單量穩定保持在800-1200單,部分高流量區域訂單量有的超過2000單。
美團方面透露,美團閃購逐步成爲多家大品牌商超過傳統電商、最爲重要的線上渠道:嘉士伯中國、百威中國、青島啤酒等多個酒類品牌美團閃購交易額破10億,規模超過其他電商平臺。
京東通過“前置倉+門店倉”雙軌制構建了高效的即時履約體系。一方面,依託京東物流的1400個倉庫(含區域配送中心和城市倉),將3C、家電等高價值商品集中存儲,通過區域輻射模式實現5公里範圍內的快速配送,配送成本僅爲傳統快遞的1/3。
另一方面,京東到家整合了沃爾瑪、家樂福、山姆等大型商超的線下門店資源,將其轉化爲“門店倉”,實現“線上下單、門店發貨、小時達”的閉環,尤其在生鮮、母嬰等品類中,通過品牌商庫存數字化提升了商品供給的穩定性。
此外,京東七鮮加速佈局“店+倉”模式,計劃2025年底前在北京實現100家店倉覆蓋,強化區域密集配送能力。
2023年6月,京東成立了“創新零售部”,其中就包括七鮮、前置倉、技術研發和供應鏈運營四個業務部門,主攻線下零售。去年5月,京東秒送成立。如今,京東秒送服務已經覆蓋全國2300餘縣區市,合作門店超50萬家。
現在,京東外賣入口放在“秒送”頻道內,京東希望以高頻的外賣訂單,帶動生鮮、3C數碼、醫藥等低頻即時零售品類的增長,形成“電商+本地生活”的協同效應。
*圖源京東App
無論美團閃購能否撼動京東的3C基本盤,或京東外賣能否分流美團訂單,消費者已成爲最大贏家。即時零售正從餐飲外賣向“萬物到家”演進,30分鐘送達的確定性體驗,或將徹底改變“人等貨”的傳統消費邏輯。
而巨頭的競爭,最終將推動供應鏈效率提升與行業標準升級,爲萬億市場打開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