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香港4月22日 - 儘管引領了一場技術革命,但很少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能賺錢。在漫長的價格戰中,擁擠的電動汽車市場幾乎沒有贏家。
在新聞發佈會上,小鵬汽車9868.HK首席執行官何小鵬和總裁顧宏地雄心勃勃,預測該公司將通過向全球擴張和建立內部人工智能(AI)能力,成爲中國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行業爲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
小鵬汽車尚未盈利,儘管自 2018 年推出首款汽車以來銷量快速增長,並獲得了大衆汽車VOWG.DE的投資。許多其他中國同業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儘管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引領着一場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技術革命。只有少數幾家廠商盈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比亞迪002594.SZ,它是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商,也是特斯拉TSLA.O的主要競爭對手。
“他們沒有盈利,因爲他們投資了很多新東西,但他們的盈利能力正在提高,”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中國市場專家Bo Yu談到小鵬汽車時說。“他們已經開始自主研發AI和自動駕駛技術,飛行汽車不僅僅是一個作秀--他們真的相信它。”
齊聚上海車展的中國電動汽車廠商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是,如何以及何時才能將突破性車型的激增銷量轉化爲可持續的利潤。激烈的競爭推動了行業創新,但也使中國成爲一個幾乎沒有贏家的市場。
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對這一挑戰有着清醒的認識。“過去二十年,我們看到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表現良好,”他說。“我非常擔心中國汽車製造商……我認爲最終只有10家能夠生存下來。”
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目前有169個國內外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展開競爭,但只有14個品牌的市場份額超過2%。去年,86個品牌共生產了327款電動汽車,其中不包括混合動力汽車。
競爭已將價格壓低至中國以外地區難以企及的水平。特斯拉和其他汽車製造商在美國難以生產售價低於3萬美元的電動汽車,而比亞迪的入門級海鷗電動掀背車--2023年上海車展的明星車型--售價卻低於1萬美元。
**擴大出口**
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必須在技術突破和成本控制之間取得平衡,並通過“全球化”在中國以外地區尋求利潤。小鵬汽車已於2024年進入30個新市場,並計劃今年再進入另外30個國家。何小鵬表示,公司的目標是最終實現一半的汽車在中國以外地區銷售。
顧宏地表示,小鵬汽車擴張的“核心地區”將是歐洲、東南亞、中東和拉丁美洲。美國顯然不在這個名單上,因爲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加劇與北京的長期貿易戰,實際上已經禁止了中國汽車和零部件的進口。
顧宏地表示,行業變革要求汽車製造商自身成爲科技公司,而不是依賴供應商。小鵬汽車上週宣佈,將很快爲其汽車配備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AI)芯片。
**盈利之路**
少數中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製造商已經克服了嚴峻的盈利挑戰。
比亞迪通過提供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車型,實現了巨大的銷量,並實現了盈利。去年其全球銷量達到420萬輛。比亞迪也是世界上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汽車製造商之一,這意味着它的絕大多數汽車零部件都是自己製造的,從而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去年,比亞迪營收近1,070億美元,利潤約5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特斯拉2024年的營收近980億美元,淨利潤爲70億美元。
其他盈利企業包括更成熟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如奇瑞汽車和吉利汽車 0175.HK。在開始生產電動汽車之前,這兩家公司已經擁有很大的汽油動力汽車業務。
兩家規模小得多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零跑汽車和理想汽車--目前也實現了盈利,儘管它們的戰略截然不同。Jato Dynamics 分析師Bo Yu表示,零跑汽車專注於製造高質量的低成本汽車,不添加高成本配置,而理想汽車則專注於高端汽車。
“價格戰對行業盈利能力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她說道,“但也不是壞事,因爲它能推動創新。”
小鵬汽車也專注於高端市場,銷量不斷加速,去年總銷量約爲19萬輛。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仍致力於實現今年盈利的目標。(完)
(編審 張濤)
((tao.zhang@thomsonreuters.com; 86-10-56692071;))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