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人越來越多,Boss直聘(02076)賺麻了。2024年,Boss直聘營收增長23.6%至73.55億元,淨利潤增長42.6%至15.67億元,連續三年盈利。
在Boss直聘上,企業發佈招聘需求須付費,而應聘者可以免費溝通,這使得企業端付費直聘成爲平臺主要收入來源,該部分收入佔Boss直聘總收入的比重約爲98.9%。憑藉着高效靈活的即時溝通方式,boss直聘更適應快速招聘和高頻求職場景,這使得其月活用戶不斷增長,2024年其月活用戶增長25.3%,達到5300萬,高於同行業公司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同道獵聘(06100)數倍並持續增長。
得藍領者得天下
得益於應聘者數量的優勢,其對於招聘企業更具競爭力。平臺的付費企業總數同樣高速增長,從2019年的120萬家增至2024年的610萬家。而付費企業客戶的增長直接推動了公司收入上漲。
Boss直聘在年報中稱,2024年,通過藍領用戶、低線級城市及中小企業客戶佔比的提升,驗證了平臺向多元化用戶羣體滲透的戰略成效和持續的增長空間。
實際上,藍領用戶的招聘需求與白領招聘需求同樣巨大。根據灼識諮詢測算,截至2021年,白領和藍領佔網絡招聘市場的份額分別爲48.9%、45.4%。且相較於白領年均1-2次求職和跳槽頻率,藍領年均4-5次,是白領的近4倍,帶來更多求職和招聘需求。預計2026年,藍領的份額將進一步提升至60.7%。
Boss直聘的藍領市場註冊用戶佔比從2019年的23.9%增長至2023年的 32.9%,2024年藍領收入佔比達38%。
爲進一步深耕藍領市場,2024年2月,Boss直聘支出3.74億元收購 W.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以下簡稱“W.D Technology”)約77%的股權。W.D Technology 專注於藍領招聘服務,尤其在製造業招聘領域表現突出。
不過,Boss直聘並未列出W.D Technology2024年的經營業績,稱其對合並財務報表的影響並不重大。
深耕中小企業端
求職端面向藍領用戶,招聘端面向中小企業。
財通證券研報顯示,Boss直聘的客單價大幅低於同道獵聘、前程無憂。同道獵聘定位中高端市場與一站式人才解決方案,企業客單價超20000元,前程無憂客單價約5000元,而Boss直聘的客單價僅約1000元。
Boss直聘的企業客戶按照年貢獻收入分爲三檔。每年貢獻50000元及以上的企業客戶爲KA客戶,每年貢獻5000-50000元的企業客戶爲中型客戶,每年貢獻5000元及以下的企業客戶爲小型客戶。
2024年,Boss直聘三檔客戶的收入均在上升。KA客戶收入從12.62億增至17.72億元,中型客戶收入從21.31億至25.43億元,小型客戶收入從24.97億至29.55億元。
簡單計算能夠得出,小型客戶的數量增長最快。不過中小企業的數量上升,也造成Boss直聘一系列平臺監管方面的問題,由於此類企業規模較小、信息透明度參差不齊,加之部分企業存在虛構資質、僞造經營信息等行爲,使得企業真實性覈查工作面臨挑戰。
覈查不力,亂象層出
社交媒體上關於在Boss直聘上遇到騙子公司的吐槽比比皆是,Boss直聘更因此被吐槽成了“Boss直騙”。
在Boss直聘招聘亂象中,最常見的是用虛假職位收費的黑中介。
2024年6月,某求職者應聘一家傳媒公司的文書助理工作,崗位要求低但工資高。交換簡歷後,招聘者稱實際薪資較低,試用期後有五險。面試通過後,對方以定製工服費、體檢費等爲由多次收費,該公司實爲黑中介,常以 “低要求,高工資”的文員類工作引流,騙取求職者費用。
Boss直聘平臺上還存在大量“招轉培”現象。
2024年7月,BOSS直聘線下職位審覈團隊發現一家美容店以招聘“美容學徒”的名義,誘導求職者消費。該公司宣稱交600元就能成爲公司合夥人,免費培訓後可使用公司牀位設備自己找客戶按單日結工資。
還有部分公司名義上招“銷售專員”“銷售助理”,實際招聘無經驗的交易員。公司統一培訓,讓求職者在現貨交易平臺上入資操盤,虧損超範圍需掏錢賠償,還可能誘導求職者賠上更多自有資金與 “代理費”。
除了用戶對boss直聘的風評變差外,付費企業也發現要想在Boss直聘上招到人,難度變大了。
此外,各種以招聘爲名的“套路貸”,在各大社交平臺針對Boss直聘的吐槽中,亦數見不鮮。
定價混亂,算法“殺熟”
Boss直聘企業端沒有免費版本,企業如果想要在上面發佈職位、查看簡歷、聯繫候選人,都需要付費,基礎VIP招聘賬號年費約8000元。
同時,Boss直聘平臺卻被質疑存在大數據“殺熟”。有小紅書用戶發帖稱,自己作爲非新企業用戶,基礎版定價爲188元/月,而推薦朋友下載Boss直聘後,其新用戶收費頁面顯示高級版(暢聊版)只需要88元/月。
其隨即詢問Boss直聘客服。對方稱:“平臺的產品價格是通過算法技術從多個維度綜合計算得出,包括但不限於城市、行業、職類等。因此,不同城市、不同職位、不同時段,權益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
這一回復也印證了Boss直聘企業端並非統一定價,而是不同人不同價,甚至不同時段不同價。這種混亂的價格體系讓不少招聘主感到被欺騙,稱其“坐地起價”“殺熟”“一家獨大搞壟斷”。
掌握着海量企業資源與市場話語權的Boss直聘,有責任構建清晰、公平的收費體系。價格的不公平,不僅會削弱老客戶對Boss直聘的信任;企業在成本不明的情況下,可能會過度投入招聘預算,導致運營成本無端增加。而Boss直聘如何從算法源頭上科學、合理定價,並封殺“黑招聘”、避免涉黃招聘“擦邊”、治理招聘詐騙等亂象,成爲平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痛點”。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