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表現活躍,四大行繼續走高,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續創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銀行股已獲保險、基金等多方資金支持。此外,郵儲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近10家機構的股東、高管也在近期紛紛披露增持計劃或已增持,彰顯對自家銀行股價值和資本市場的信心。
銀行業績方面,截至4月17日下午,已有26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了2024年業績情況。東方證券分析師屈俊基於此前披露的23份年報在研報中指出,總體看來,截至2024年末,上市銀行業績增速邊際改善,營收結構趨於優化,息差收窄幅度可控,負債成本優化空間可觀。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政府債繼續發力支撐社融,降準降息預期增強,低利率環境延續,疊加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不確定性,資金避險屬性提升,銀行股息率性價比凸顯。市值管理深化,中長期資金力量壯大,推動銀行紅利價值兌現。大行增資開啓,基本面積極因素累積,利好銀行信貸投放和風險緩釋。
展望後市,國盛證券分析師馬婷婷認爲,關稅政策或對出口短期帶來衝擊,但中長期看,國內穩地產、促消費、加大民生保障等擴張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託底經濟穩增長,而銀行板塊受益於政策催化,順週期主線的個股或有α(超額收益);同時,由於經濟修復需要一定的時間,且預計降息仍有空間,紅利策略或仍有持續性。
開源證券指出,年初以來市場風險偏好雖有所提升,但海外關稅擾動仍存。當前我國政策以內爲主,仍保持政策定力,未來降準、降息仍有空間,故以國有行爲代表的紅利類資產仍有支撐,此外穩增長政策發力亦帶動銀行估值修復,未來寬信用環境的實現將對銀行基本面形成支撐。外部擾動下板塊防禦價值突顯更具長期吸引力,繼續看好穩定股息的紅利策略持續性。
中泰證券發佈研報稱,“對等關稅”背景下,銀行股紅利屬性凸顯,建議積極關注銀行股的投資價值。另外,政策寬鬆加碼,內需領域政策可能對零售信貸需求有提振,降準降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此外,一季度國債收益率上行的趨勢面臨邊際變化,銀行板塊高股息的性價比提升。兩條投資主線:
一是高股息的大型銀行;
二是擁有區位優勢、確定性強的城農商行。
聲明:本文章內容爲公開市場資料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