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金十數據
關稅摩擦已摧毀關鍵信任,美國正醞釀“罷免鮑威爾“風暴。若危機爆發,誰來領導全球應對?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警告,若當前金融、經濟和貿易問題“處理不當”,可能引發“比衰退更嚴重的後果”。他進一步指出,局勢惡化可能導致“世界秩序陷入巨大沖突”。
對此,前美國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副國務卿、前高盛國際副主席Robert David深表認同——甚至認爲這一警告可能還過於保守。類似的警報並非孤例。David還擔任過亨利·基辛格的高級經濟顧問。
達利歐的言論引發了David對世界應對未來金融危機能力的深切憂慮。David親歷了多次危機及其解決談判。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主要參與方的金融手腕,更在於彼此信任的合作意願。
這種信任基礎如今已蕩然無存。在David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世界在如此多經濟政治議題上陷入如此深刻的不信任狀態。這種不信任將成爲未來金融危機談判中的致命弱點——除非人們在危機爆發前就意識到並設法克服它。
各國高層必須認真思考:在增長放緩、債務攀升、通脹壓力、關稅衝突和匯率波動的多重風險下,在充滿對抗的政治環境中,如何應對可能爆發的新危機?這將是個巨大挑戰,而失敗將影響所有美國人乃至全球每個人。
美國與主要盟友間的關稅摩擦,已經破壞、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摧毀了過去解決危機所依賴的互信。激烈的貿易爭端將使它們在新危機中的合作變得異常艱難。
雪上加霜的是,華盛頓正在研究美國是否應退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應對全球危機的核心機構。同時,美國政府高層正在討論是否應解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鮑威爾在全球市場和政策制定者中享有極高信譽,是解決任何新危機的關鍵人物。這兩大因素進一步加劇了本已高企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風險。
面對這種敵意、摩擦與不確定性,正在華盛頓參加IMF春季會議的各國央行行長和財長們——他們曾是化解歷次危機的中堅力量——亟需找到規避或應對重大金融危機威脅的方案。
過去通常由一個大國主導危機應對進程,或負責召集關鍵各方。這個角色多由美國與IMF共同承擔。如果此次美國不願或不被信任擔任這一角色,誰來接棒?
歷史上有過先例:1970年代,前法國總統德斯坦曾在系列危機中召集G7國家;現任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加拿大總理卡尼都具備深厚的金融背景。但更根本的問題是:當前是否有國家能獲得廣泛國際支持擔當此任?如果沒有,全球經濟註定陷入混亂。
David表示,因不確定性、經濟民族主義、關稅衝突升級、債務激增和匯率動盪而風聲鶴唳的金融界,應將此列入最高關注事項,敦促各國政治和金融領袖制定基於協作的應急預案。憑藉政治智慧、意志與信任,各國曾多次化險爲夷。但若缺乏充分預案和信任合作的意願,一場全球金融災難可能已近在眼前。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