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海車展前夕,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帶領高管團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汽通用雖然是合資車企,但現在越來越本土化,適應本土化發展趨勢,所以我們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在這前一日,上汽通用發佈了最新的新能源整車架構“逍遙”架構,以及別克的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盧曉說,“逍遙”架構是合資品牌首款立足中國市場、針對中國用戶、由本土研發團隊開發的整車架構。別克將在12個月內推出6款基於別克“逍遙”架構的全新新能源車型,ALL IN新能源。
上汽通用成立於1997年,是上汽集團(600104.SH)與通用汽車合資建立的整車製造企業,旗下共有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三個品牌。在2023年,上汽通用整車銷量達到100萬輛,位居合資車企前列。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高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對以燃油車爲主的上汽通用提出了新挑戰。
爲此,上汽通用自2016年開始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在上海車展前夕發佈的“逍遙”架構和至境品牌,則是其對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和最新“作業”。
未來只推新能源新車
相較於日系、韓系合資車企,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轉型決心和速度頗爲明顯。
2016年,別克就率先發布混動車型,並在2019年推出“微藍Velite”品牌全新純電產品。到了2022年,別克基於通用奧特能純電平臺推出了ELECTRA E5和E4,進入電動化時代。
但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轉型收效有限,甚至在轉型的過程中,公司整體汽車銷量有所下滑。
在此背景下,2024年8月上汽通用宣佈調整高管團隊。其中原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通用汽車與上汽集團合資公司)執行副總經理盧曉接替莊菁雄,擔任上汽通用總經理。原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薛海濤接替陸一擔任上汽通用副總經理一職,負責市場營銷的相關工作。
彼時上汽通用方面表示,上汽通用過去一段時間做得不夠好,新能源轉型慢人一步,且2023年推出了多款車型未達目標。未來上汽通用將全面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這一說法在今年得到了體現。4月21日,上汽通用旗下別克品牌宣佈自今年開始,後續全新車型均爲新能源車型,包含純電、插混、增程產品等。在未來12個月裏,別克將推出6款新能源汽車產品。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上汽通用將放棄燃油車產品。上汽通用成立以來,推出了別克GL8、君越、凱越、君威、昂科威以及凱迪拉克XT5等衆多經典燃油車型,一定程度獲得了中國市場的認可,別克GL8更是長期佔據MPV市場銷量榜首。
“中國市場的燃油車需求仍然存在,預測2027年後還會有25%的零售佔比。”盧曉說:“所以上汽通用在2027年以後會保留8款左右的燃油車型。”
加速本土化不代表放棄合資優勢
盧曉認爲,當下中國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智能化在全球領先。上汽通用在華髮展27年,背靠中國市場和產業鏈,已形成了中國內核。體現在最新的轉型策略上,上汽通用稱已更貼近用戶和市場的真實需求。
“2023年,上汽通用推出超15款產品,但可能未達到消費者預期,因此反響有限。”盧曉說:“因此在反思和總結之後,我們推出了新的新能源汽車架構和新品牌,這也是上汽通用轉型的思考成果和決心。”
上汽通用副總經理薛海濤認爲,相較於其他合資品牌,上汽通用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市洞察方面更加領先。儘管自主品牌近年來發展迅速,但部分企業過於追求速度。上汽通用在向自主品牌學習的同時,更強調穩健發展。
業內也十分關注上汽通用兩方股東的續約情況。上汽通用成立於1997年,上汽集團與通用汽車簽訂的合資協議期限爲30年,將於2027年6月到期。
對此盧曉表示,兩大股東近期保持了高頻溝通。今年4月7日,兩大股東在股東會上對上汽通用的未來發展表示了肯定,具體續約談判正在進行中。
“上汽集團現在在很多方面十分領先,通用汽車也有很多技術、資源、方案可爲合資品牌所用。上汽通用未來長期發展也會利用這些優勢。”盧曉說:“我們既能自主選擇,也能融合兩大股東的優勢。本土研發不意味着不需要通用汽車的方案。”
盧曉也透露稱,針對中美關稅現狀,相關方近期正在密切關注和洽商。
“目前來看上汽通用汽車產品95%以上零部件來自國產,少部分由美國進口,因此目前影響較小,也暫時不會因此對終端售價做調整。”盧曉說:“實際上通用汽車全球各個市場一把手近期都在中國進行出口產品的分析,討論下一步計劃。”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