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機器人半馬冠軍“輸血造骨”?|聚焦

網易新聞
04-22

《科創板日報》4月22日訊(記者 吳旭光 餘佳欣 黃修眉) 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的舉辦,使得市場對於相關產業鏈關注度進一步提升。

截至4月21日收盤,福萊新材京城股份漲停,震裕科技漲超10%;奧比中光鳴志電器等漲幅靠前。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上,天工隊的“天工Ultra”最終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奪冠。天工隊、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下稱“國創中心”)CTO唐劍表示,天工2.0機器人即將發售,將實現小批量量產和應用。

市場普遍認爲,這場賽事不僅是機器人技術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檢驗,更標誌着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節點。

《科創板日報》記者通過梳理天工機器人產業鏈發現,其合作網絡覆蓋了A股市場中多個關鍵領域的上市公司,包括優必選、奧比中光、綠的諧波領益智造等企業,涉及核心技術研發、零部件供應及場景應用等環節。

▍“天工”奪冠 涉及這些產業鏈上市公司

這些“出圈”的人形機器人賽事背後,有不少A股公司的身影。

比如,天工Ultra由國創中心研發,2023年底,優必選作爲發起單位和總經理單位,與京城機電、小米機器人、亦莊機器人等10家行業領軍企事業單位共同出資,聯合組建了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4月21日晚間,優必選通過官微宣佈,將在北京亦莊成立行者天工機器人全資子公司,負責行者(Walker)系列、天工系列及天工行者(科研教育版)等系列人形機器人的全面商業化及全球銷售。這意味着,其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再進一步。

這是繼3月12日優必選和創新中心聯合推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平臺——天工行者(小K注:定價29.9萬元起,是業內首款30萬元以內的全尺寸科研級人形機器人)之後的又一重磅舉措。

優必選方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現階段,該公司在機器人領域主要聚焦的三大應用場景,具體包括工業製造、商用服務和家庭陪伴。

機器人視覺及AI視覺科技公司奧比中光,爲天工機器人提供傳感器與感知系統。

奧比中光證券部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給天工人形機器人提供的產品是3D視覺傳感器,即3D錄像機,確保天工的人形機器人能夠全面感知周圍環境。

《科創板日報》記者通過查閱國創中心官網注意到,奧比中光在機器人頭部、胸部、腰部和後背各配置了一個3D錄像機。其中,頭部配置的是奧比中光335產品,其餘部位配置的是奧比中光335L產品。“這種配置不僅能探測前方一定角度區域內的障礙物,還能有效感知後方和腳下的障礙物信息,從而提高機器人的整體感知能力和運行安全性。”據國創中心官網介紹。

綠的諧波作爲國內諧波減速器龍頭,其產品可應用於人形機器人關節傳動部位。

一位接近綠的諧波的相關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該公司的諧波減速器已爲天工機器人提供諧波減速器產品。“該公司相關產品的年產能達到幾十萬套,能滿足下游人形機器人市場的量產需求,同時綠的諧波也爲智元機器人等提供相關適配服務。”

有市場消息稱,另一家小米生態鏈上市企業,領益智造近期已與國創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提供伺服電機、減速器等硬件服務,並開放工業場景供機器人測試,雙方將在智能製造領域深度協同。

對於上述傳聞,《科創板日報》記者向領益智造方面求證,其董祕辦人士表示,“領益智造確實已與國創中心有合作。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後,領益智造將爲其提供優質的硬件服務,併爲國創中心開放機器人應用場景,供機器人開展場景化訓練與測試、通用數據集建立等用途。”

▍人形機器人正從“技術驗證”邁向“場景落地”

近年來,在政策加持下,人形機器人賽道密集迎來利好。

人形機器人產業在技術突破、應用場景拓展及產業鏈協同等方面進展不斷,正從“技術驗證”邁向“場景落地”。

回看此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在參與人形機器人半馬的20支隊伍裏,最後完賽的只有6支隊伍,完賽率30%。而這也再度引發了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穩定性爭議。

作爲本次比賽的冠軍得主,國創中心工作人員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此次馬拉松賽,無疑是對人形機器人在真實環境中綜合性能的一次系統性檢驗。“天工Ultra”後續還需要重點解決機器本體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關節發熱等問題。

以“亦馬當先”爲隊名的BoosterT1機器人也參加了本次比賽。其產品負責人張凱表示,“這不僅是展示的平臺,也是學習的平臺,人形機器人將在真實環境中接受考驗,我們也能從中瞭解到自身的技術短板,驅動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化。”

業界普遍認爲,人形機器人半馬受到多方廣泛關注。賽事結束後,引發了人形機器人的表現是“翻車”還是行業進步的討論。目前行業尚處於量產化初期,現場暴露的問題亦將助推產業優化升級。

高工機器人研究所長盧瀚宸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表示,比賽中部分機器人出現摔倒、關節過熱、步態失衡等問題,反映出人形機器人不管是硬件方案和軟件技術路線,都還有諸多功課需要補足。

盧瀚宸舉例稱,人形機器人硬件方面,高功率密度關節與散熱技術將是未來重點迭代、發力的方向之一,如:研發液冷/相變散熱一體化關節,結合輕量化複合材料,提升連續運動耐久性;此外,足部的仿生優化是可關注的思路之一,通過引入柔性傳感器陣列與可變剛度足底設計,增強地形適應性。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當前,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湧入人形機器人賽道。據花旗銀行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7萬億美元,數量將達6.48億臺。

不過,現階段,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跑”到真實的道路環境中,在環境適應、地面應對以及通信等方面都有挑戰。

某機器人產業鏈企業研發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現在人形機器人大多談不上真正的量產,量產的前提是能執行有價值的任務。最重要的是要攻克‘大腦’這一核心器件。此外,觸覺對於人形機器人也是相對需要攻克的器件問題。”

前述奧比中光證券部人士表示,現階段人形機器人還處於產業化初期階段,軟硬件暴露出一些問題,屬於正常現象。但並不妨礙人形機器人未來擁有廣闊的的市場前景。

據其舉例稱,在民用品工業領域,人形機器人具有替代工業機器人和終端執行器的潛力,特別是在操作精細度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