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快遞行業的平穩發展,中國零擔物流正進入分化期。2024年,零擔市場規模達1.7萬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年複合增長2.1%,市場容量巨大且將持續釋放。
其中,全網快運公司憑藉規模和服務優勢,滲透率從2019年的11%升至2024年的16%,頭部全網快運公司市佔率已突破60%以上,市場整合趨勢愈發明顯。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對標美國零擔行業,中國零擔快運或蘊含巨大價值空間,前者於2010年完成初步整合後,業內龍頭ODFL憑藉成本領先與差異化服務,2024年營收接近60億美元,淨利率從5.1%躍升至22%,市盈率穩居27倍上下;後者則尚處整合初期,市場份額逐步向“高增長”“高盈利”的業內龍頭安能物流聚攏。
2024年,安能物流(09956)實現營收115.76億元,同比增長16.7%;經調整淨利潤8.37億元,同比激增64.2%。當前企業市值剛過百億關口,低估值與高成長性形成顯著剪刀差,探討其“價值窪地”特徵,或許對我們重識中國零擔市場的價值空間,更具參考意義。
估值線:尋找合理參考軸
如果爲安能定義估值,可參考兩類指標:一是業務類型相似的上市公司,如德邦股份(603056.SH),二是資深機構評級。
安能與德邦同屬物流行業且競爭於快運領域,但市場定位存在差異。德邦聚焦大件快遞,安能覆蓋全網快運(小件至大件)。不過,資本市場對二者估值的邏輯極爲相似:即企業經營基本面以及盈利能力的延續性。
因直營與加盟的差異,二者在成本控制上不具備可比性。利潤及現金流變化,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參照。
2022年至 2024年下半年(德邦 2024 年財報暫未披露),德邦淨利率維持在 2% 上下,呈現走低趨勢。對比來看,安能雖在 2022 年未實現盈利,但2023年淨利率大幅提升至 7.1%,2024年繼續保持這一水平。
2024年二者淨利潤額已相差無幾。德邦營收403.79億元(+11.3%),淨利潤8.61億元(+15.41%),相比之下,安能從流血上市到盈利逼近德邦則更具成長潛力。
估值視角來看,截至4月16日收盤,德邦PE爲18倍,PB爲1.7倍,市值137億元,其估值已隱含京東生態協同預期。PE(TTM)11.9倍,PB爲2.7倍,市值104.3億港元,市場認知存在顯著偏差,其股東回報計劃與持續高增長尚未充分反映在股價中。
基於當前業績指標,機構給予了較高的估值空間。中金公司上調目標價10%至11港元,維持“跑贏行業”;中信證券給予12港元目標價,維持“買入”;國海證券認爲中短期戰略改善已顯現,中長期將受益於零擔滲透加速,維持“買入”。
二者盈利、估值的顯性對比,直觀反映出市場對加盟制與直營企業的認知差異。這與順豐控股與中通快遞頗爲相似,2024年二者取得相近利潤額,但後者利潤率大幅領先前者,市場估值也存在彈性上升空間。
而不同的是,快遞市場格局已較爲固定,零擔快運市場空間更大且尚處整合早期,更具想象空間。事實也是如此,行業頭部安能的市佔率也僅有12.7%,可以預見的是,其領先行業的盈利能力,或推動其份額佔比隨擴內需政策推進持續提升。
預期差:加盟制快運價值重塑
較低的估值預期,或許源於市場對加盟制的天生偏見。長期以來,加盟制快運網絡通常被認爲存在“管理難度大”“服務品質低”的頑疾,而安能2024業績表現,卻呈現出滿滿的“反差感”。
2024年其推進“3300產品”升級,取消300公斤內貨物特殊區域加收費,並建設“9996時效標準”,推動平均運單時長同比縮短7.1%,遺失率和破損率分別下降79.7%和64.7%,申報投訴率下降91.0%,末端派送能力與客戶滿意度顯著提升。
2024年,安能頭部網點留存率達97%,網絡粘性顯著增強,截至今年3月,其全國網點數突破36,000家,較2023年增長超8000個,行業排名第一,且超7成來自同行。
深層次含義在於,安能不僅具備覆蓋全國的服務能力、直逼直營的服務質量,也在通過渠道深耕,催化行業整合。
而相較於直營,加盟制在成本控制端,具備天然壁壘,憑藉頭部規模化優勢,安能通過精益管理,正將成本領先的優勢無限擴大。2024年,其通過優化分撥結構、車線規劃及車隊管理,單位運輸成本同比下降5.0%,單位分撥成本下降16.5%。
同時,杭州蕭山、鄭州等核心分撥中心引入自動化分揀流水線,浙閩線路試用換電重卡及NOA車輛,資產配置下的產能上限持續提升,降本空間進一步釋放。
服務能力不弱、網絡覆蓋率更高、總成本控制能力極強,安能“行業領跑”護城河逐步穩固,也爲區域業務增長提供了充足動力。以河南長葛後河網點爲例,依託“鐵三角”賦能及差異化政策支持,2024年發貨量實現近3倍增長,成爲當地衛浴貨運市場的頭部企業。
成長性:未來高增長是否延續
市場估值預期,另一個判定因素是:當前取得的高增長是否可延續。一是考慮到行業價格戰的常態化,其利潤增速或遇桎梏,二是成本領先與網絡優勢是否可持續。
探究安能2025年未來規劃,會發現“打強網點”與“數智賦能”,已成爲戰略級舉措。一方面,持續深化渠道建設,通過優化區域網絡佈局與門店建設,聯動網點構建末端服務優勢,推動網點盈利能力提升。
另一方面,成本控制端,安能以分撥智能化、路由優化和運力升級爲抓手,積極投資新質生產力,運輸端引入新能源運力、智慧運力,分撥端提升自動化水平,強化全鏈路時效與成本管控能力。
極爲明確的戰略方向,給予安能對極高的業績預期信心,其預計2025全年收入增長10%~15%,毛利率穩中有升,經調整淨利潤增長不低於20%。
事實上,安能確實具備穿越經濟週期、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除成本領先與網絡覆蓋密度等先發優勢外,其2024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達21.31億元,同比增長24.9%,高現金儲備,成爲最踏實的底氣,也爲股東分紅提供了籌碼。
業績會現場,管理層透露已推進分紅籌備工作,預計2025年中期業績發佈後宣佈分紅方案。換句話說,安能已進入“規模-成本-利潤”的正向循環,加盟網絡擴張未稀釋利潤,反而成爲效率提升的槓桿,以網絡彈性實現快速擴張,其成本轉化效率正在重塑行業利潤分配規則。
結論
中國電商物流高速擴張,持續爲零擔市場注入增長動能,疊加行業整合初期的結構性機遇,頭部企業正加速構建護城河。以安能爲代表的行業領跑者,依託規模效應、成本領先優勢,有望持續提升市場份額。伴隨規模經濟與運營效率的兌現,市場或將啓動對其價值的系統性重估,推動估值中樞向產業地位靠攏。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