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籠資金13.05億元!碧桂園“割肉”,出售藍箭航天股份

南方都市報
04-27

碧桂園忍痛“割肉”。4月25日,碧桂園控股宣佈,已達成出售藍箭航天約11.063%股份的交易,總代價13.05億元。此次交易完成後,碧桂園將不再持有藍箭航天的任何權益。

碧桂園在公告中表示,集團自2019年開始作爲投資者與藍箭航天及其他投資相關方簽訂前輪增資協議,參與藍箭航天的數輪增資。於簽訂該等股份轉讓協議前,賣方共同持有藍箭航天約11.063%股股份,爲賣方根據前輪增資協議持有的藍箭航天優先股份。

碧桂園表示,集團正積極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由於集團僅於藍箭航天持有少數權益,公司認爲訂立該等股份轉讓協議及變現藍箭航天股權價值將對公司有利。公司擬將所得款項用作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目前打算主要用於保交樓等項目建設開支。

說起藍箭航天,成立於2015年,是國內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資質、唯一基於自研液體發動機實現成功入軌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

2023年7月,藍箭成功發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號遙二”,成爲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標誌着中國運載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體推進劑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12月,朱雀二號遙三火箭再次成功入軌,將三顆衛星送上太空,爲商業航天的高效、低成本發射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具備入軌能力後,商業火箭下一步目標便是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和提升發射頻率,火箭的可回收複用至關重要。2025年,藍箭航天即將迎來朱雀三號可回收複用火箭首飛。據公開報道到,藍箭航天有望繼美國SpaceX之後,成爲國內最先實現火箭回收、複用的企業,朱雀三號將成爲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主力火箭,爲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近年來,商業航天領域支持政策頻繁落地,市場規模也迎來較快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2023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由0.8萬億元增長至1.9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3.3%。

忍痛“割肉”的同時,碧桂園進入重組的關鍵期。4月11日,碧桂園公告稱,已經與專案小組協定重組方案的主要條款,並簽署了重組支持協議。碧桂園此次建議重組的範圍包括整體未償還本金總額約爲140.74億美元,及其所有應計未支付利息(包括違約利息)。碧桂園表示,將致力於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建議重組。

在積極應對債務重組的同時,碧桂園通過促進銷售、盤活資產等方式籌措資金,推動保交房,2022年以來已處置難銷類資產及盤活沉澱資金回籠超600億元,並在近三年來實現交付房屋約170萬套。

截至2024年末,碧桂園的虧損已有較大幅度的收窄。據2024年報顯示,碧桂園總收入約2528億元,實現歸屬股東應占損失約328億元,虧損同比收窄超8成。截至報告期末,碧桂園總現金約299億元,其中受限制現金爲235.35億元。不過,碧桂園總資產仍有10358億元,總負債額約9846億元,淨資產約513億元,保持爲正。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豔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