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分拆案審判正演變為一場關乎人工智能未來的較量

環球市場播報
04-28

在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行業中,對任何優勢的競爭都異常激烈,以至於這場爭鬥已經蔓延到了美國的法庭上。

就在上週,一場審判拉開了帷幕,這場審判將決定谷歌的搜索帝國是否會被聯邦法官Mehta拆分。這位法官去年判定谷歌運營着一個非法的在線搜索壟斷業務。

在審判初期的證詞中,對人工智能的討論佔據了主導地位。聊天機器人 ChatGPT 的開發者 OpenAI 以及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Perplexity AI 的高管們出庭指證谷歌,讓人們得以窺見老牌科技巨頭與新興後起之秀之間在爭奪人工智能領先地位上的較量。

詹納與布洛克律師事務所(Jenner and Block)的反壟斷訴訟律師道格拉斯・利特瓦克表示:“搜索領域未來的競爭實際上可能在於生成式人工智能。這是法庭需要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

ChatGPT 可被視爲谷歌最具競爭力的搜索對手之一,其每月約有 6 億活躍用戶。而谷歌的競爭對手聊天機器人 Gemini 由其人工智能部門 DeepMind 開發,每月活躍用戶約爲 3.5 億,數量上落後於 ChatGPT。

但聯邦檢察官認爲,谷歌憑藉其存在數十年的搜索壟斷地位積累了無與倫比的搜索數據量,這對依賴人工智能的新興搜索產品構成了威脅。

他們主張,實現公平競爭環境的一個辦法是迫使谷歌出售其 Chrome 瀏覽器,對其搜索數據進行授權許可,並阻止谷歌利用其人工智能工具來優先推廣自家產品。

上週,一些人工智能領域的新興公司準備支持政府的論點。OpenAI 的首席產品官尼克・特利在法庭上表示,如果法官裁定谷歌的 Chrome 瀏覽器應該出售,OpenAI 有興趣購買。OpenAI 的主要支持者是科技巨頭微軟,微軟一直是谷歌的競爭對手。

據報道,特利稱,擁有 Chrome 瀏覽器將使 OpenAI 能夠 “向用戶展示以人工智能優先的(瀏覽器)是什麼樣子”。

特利作證稱,如果無法獲取谷歌的傳統搜索結果,支持包括 ChatGPT 在內的 OpenAI 技術的大型語言模型就無法完全實現規模擴展。特利還稱,此前谷歌拒絕了 OpenAI 在 ChatGPT 中使用其搜索技術的請求。

Perplexity AI 的首席商務官德米特里・舍韋連科也作證稱,谷歌在搜索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其限制性的分銷協議阻礙了該公司以及其競爭對手開發的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搜索工具的發展。Perplexity AI 也有自己的在線聊天機器人,即搜索 “答案” 引擎。

谷歌的一位代表告訴雅虎財經,美國司法部的提議在人工智能技術正處於範式轉變初期的關鍵時刻,不會刺激反而會抑制人工智能的創新。

這位代表表示,人工智能市場正面臨着極其激烈的競爭,初創公司的資金不斷流向那些吸引了數百萬新用戶的谷歌競爭對手。

儘管如此,搜索業務帶來的收入仍幫助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在上週四公佈了強勁的第一季度財報。

“搜索業務確實面臨着威脅”

卡內基梅隆大學應用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教授阿南德・拉奧表示,法官的裁決可能會對哪些公司將成爲占主導地位的人工智能驅動的搜索平臺產生重大影響。

他預計,由人工智能驅動的 “答案引擎” 將在幾年內超越傳統搜索。

拉奧說:“搜索業務確實面臨着威脅。”

凱斯西儲大學法學院商業法中心的聯合主任埃裏克・查菲表示,強制谷歌剝離 Chrome 瀏覽器將從多個方面對谷歌造成打擊。

他說:“由於 Chrome 瀏覽器被廣泛使用,在其中開發和推廣人工智能功能的能力賦予了谷歌明顯的優勢。如果谷歌被迫出售 Chrome 瀏覽器,這種優勢就會消失。”

拉奧猜測,OpenAI 對 Chrome 瀏覽器感興趣,與其說是想提升搜索結果的質量(儘管 OpenAI 和其他聊天機器人在搜索查詢答案中一直存在被稱爲 “幻覺” 的錯誤問題),不如說更多地與它的推廣目標有關。

拉奧說:“我認爲他們並不需要谷歌所擁有的所有那些數據。Chrome 瀏覽器所提供的渠道和推廣能力可能纔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地方。”

利特瓦克表示,強制谷歌分享其搜索索引將是一種 “激進” 的補救措施,這將與美國最高法院在 “威瑞森通信公司訴特林科案”(Verizon Communications v. Trinko)中的責任裁決相沖突。最高法院裁定,一般來說公司沒有幫助競爭對手的義務。

利特瓦克說:“反壟斷法甚至都不要求壟斷企業與競爭對手分享其競爭優勢。而且強制分享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這要求法庭充當監管者,並持續進行監督。”

阻止谷歌利用人工智能強化其搜索產品的限制措施也可能帶來問題。

拉奧說:“從 Canva 到 Salesforce(CRM),從甲骨文(ORCL)到 Workday(WDAY),每家公司都嵌入了人工智能。幾乎不可能不這麼做。如果他們不能這麼做…… 那會讓他們處於劣勢。”

“對他們來說,未來…… 是將人工智能嵌入到他們的產品中,並讓這些產品更能賺錢。我看不到其他的出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