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被業界稱爲“中國本土丙肝一哥”的歌禮制藥(01672.HK),如今官網上已經鮮少有丙肝產品的身影。GLP-1類藥物取而代之,在官網管線中排位靠前,官方微信公衆號亦頻繁披露GLP-1減重產品相關數據。
這似乎預示着,這家以丙肝藥物起家的藥企正意欲藉助GLP-1藥物打一場翻身戰。
歌禮制藥成立於2014年2月,2018年年報顯示,其致力於解決抗病毒、癌症及脂肪肝疾病三大治療領域中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2018年8月1日,歌禮制藥頭頂“18A第一股”的光環在港股敲鐘,成爲第一家通過港交所18A章節規則上市的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
眼下,歌禮制藥所選擇的方向與其最初上市時的願景相比已悄然改變。官網顯示,目前歌禮制藥代謝疾病管線擁有多款臨牀階段在研藥物。在最新的業績公告中,歌禮制藥稱,其願景是成爲最具創新力的世界級生物醫藥公司,致力於解決代謝性疾病領域尚未被滿足的全球醫療需求。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歌禮制藥擁有GLP-1R類(胰高血糖素樣肽-1)口服小分子ASC30和皮下注射小分子ASC30以及甲狀腺激素β受體(THRβ)ASC47等代謝性疾病管線,均處於臨牀階段。此外,公司還在拓展ASC40單藥和聯合用藥的適應症,包括痤瘡和複發性膠質母細胞瘤。
圖片來源:歌禮制藥
在4月2日歌禮制藥召開的肥胖症管線網絡會議上,歌禮制藥方面表示,“我們大約有2.75億美元的現金,足以支持我們運營至2029年。”
但面對GLP-1賽道白熱化競爭,在未來幾年,歌禮制藥能否在減重賽道殺出一條血路呢?
時代財經就未來3至5年歌禮制藥對代謝領域藥物的進展期待、管線BD(商務拓展)規劃,以及是否完全放棄丙肝賽道等問題向歌禮制藥發送採訪郵件,截至發稿,歌禮制藥方面未有任何回應。
押注GLP-1,瞄準減重
4月23日,歌禮制藥公佈小分子口服GLP-1R激動劑ASC30在美國Ib期多劑量遞增研究。該研究已取得積極頂線結果,並且公司已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遞交IIa期研究方案(13周療程)。
該IIa期研究方案(13周療程)採用低起始劑量和緩慢地每週遞增至目標維持劑量,在與美國FDA初步溝通後已向美國FDA完成遞交。歌禮制藥預計,美國IIa期研究(13周療程)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初開展。
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日一次口服也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的用於治療肥胖症的在研小分子GLP-1受體(GLP-1R)激動劑,其擁有美國和全球化合物專利保護,專利保護期至2044年。ASC30片Ib期研究的耐受性與療效數據均支持ASC30每日一次口服片IIa期研究設計(13周療程)採用“更低起始劑量與更緩遞增速度”的策略。
時代財經梳理歌禮制藥官網和微信公衆號發現,這並非其近期唯一一次披露GLP-1相關藥物的進展。4月2日,歌禮制藥對外召開了肥胖症管線網絡會議,披露了包括ASC30等在內多項產品管線的進展情況。
更早之前的3月31日,歌禮制藥對外披露的數據顯示,ASC30超長效皮下注射劑在肥胖症患者中顯示出36天的半衰期,支持每月一次或更低頻率給藥。而根據此前披露的數據,肥胖症患者接受小分子ASC30口服片劑治療4周後,體重下降6.3%。其表示,這一口服片劑有望成爲同類最佳藥物。
目前,在GLP-1賽道,除了瞄準成人2型糖尿病適應症以外,企業最關注的就是減重領域。據時代財經統計,中國涉足GLP-1賽道的企業包括恆瑞醫藥(600276.SH)、信達生物(01801.HK)、華東醫藥(000963.SZ)等多家頭部企業。據Insight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日,在國內GLP-1賽道,在適應症方面含有“肥胖”的有75項,2024年進展更新共49項。
CIC灼識諮詢總監盧李康告訴時代財經,GLP-1賽道競爭態勢已趨於白熱化,全球有上百個GLP-1類管線處於臨牀階段。但目前市場對產品的評判標準的核心仍在於臨牀獲益,具體而言,需要謹慎基於治療窗評估療效與安全性,並與已上市的GLP-1類藥物從安全性、療效、依從性等方面做出差異化,纔能有機會參與競爭。後來者獲得競爭優勢的核心是需要拿出更優秀的臨牀數據。
“口服GLP-1市場前景非常明確。從臨牀需求端看,當前已上市的每週一次的皮下注射劑的依從性較低,且對存儲條件要求較高,爲口服藥物創造替代空間;從生產供給端看,小分子藥物相比多肽製劑在成本、產能上優勢明顯。然而,安全性與療效的平衡是所有口服GLP-1需要克服的課題。若廠商能平衡好安全性與療效並按計劃推進臨牀試驗,有望在口服減重賽道佔據一席之地。”盧李康對時代財經稱,目前,市場以注射劑佔主導,未來,口服化與超長效化(如月製劑)會成爲下一階段競爭焦點。國內藥企在超長效化製劑和口服小分子領域佈局積極,若能兼顧療效改善與不良反應控制,則有望在高速增長的市場中佔據差異化競爭優勢。
丙肝藥失色,歌禮還有什麼牌?
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歌禮制藥正在進行管線戰略調整。而爲了支持代謝性疾病管線,歌禮制藥進行了戰略調整,將削減抗病毒、腫瘤和肝病項目的研發支出,用於腫瘤管線研發的款項比例從13.9%縮減至4.3%,用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研發的款項比例從6.3%縮減至3.2%,用於抗病毒管線研發的款項比例從33.7%縮減至0.4%。
實際上,早在2023年下半年,在這家以丙肝藥物起家的企業更新的推介材料中,已經幾乎難見“丙肝”的字眼。
2023年7月,一位接近歌禮制藥的人士就告訴時代財經,歌禮制藥已經停掉了丙肝藥的銷售和推廣,其重點管線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乙肝(HBV)、痤瘡等。
當時,歌禮制藥在產品策略上接連受挫,丙肝藥市場也早已不如往日紅火。從首款丙肝藥達諾瑞韋(商品名:戈諾衛)國談失利,到與羅氏製藥(RHHBY.US)“分手”、終止長效干擾素派羅欣的相關合作,再到終止兩款License-in(授權引進)產品的研發,歌禮制藥陷入了業績難以爲繼的窘境。
歌禮制藥最新財報顯示,在病毒性疾病方面,用於慢性乙肝功能性治癒的ASC22、用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ASC10以及用於HIV功能性治癒的ASC22等三個產品均經過戰略規劃和資源優化的綜合評估後,決定終止該項目。
在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方面,歌禮制藥在財報中表示,候選藥物ASC40將進一步評估,並尋求機會以實現該項目的價值最大化;另一款候選藥物ASC41經過基於市場競爭情況、戰略規劃和資源優化的全面評估,決定不再進行任何進一步研發(包括I I I期試驗)。
目前,歌禮制藥除了聚焦GLP-1減重管線,還在開發一款脂肪靶向、治療肥胖症的減重不減肌的候選藥物ASC47,爲THRβ。該藥物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偏高的健康受試者和肥胖症患者中的Ib期單次皮下注射研究分別顯示出了長達26天和40天的半衰期,支持每月一次至每兩月一次給藥。
此前,該產品的臨牀前數據顯示,在“頭對頭”飲食誘導肥胖(DIO)小鼠模型中,低劑量ASC47與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聯合用藥比司美格魯肽單藥療法多減重56.7%。
歌禮制藥稱,預計2025年里程碑是在美國完成ASC47聯合司美格魯肽的臨牀研究。ASC47單藥療法治療肥胖症的多劑量遞增(MAD)研究預計將在2025年下半年開展。
截至目前,歌禮制藥手握現金19.8億元,其表示這些現金足以支持公司至2029年的研發活動及運營。
4月28日,歌禮制藥總市值接近60億港元。2024年,其總收入約130萬元,但虧損爲3億元。歌禮制藥對此在財報中解釋稱,系新冠疫情得到緩解,歌禮制藥2024年對資源進行了戰略調整,導致若干特定產品線無產生收益,目前所開發的肥胖症及其他代謝性疾病的研發開支亦有所增加。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