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
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週年
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舉行
2426人受到表彰
包括1670名全國勞動模範
756名全國先進工作者
各行各業的一線勞動者們
以精湛的技術、獨到的匠心、滿腔的熱愛
收穫了認可與榮譽
在此次表彰中
華潤共有7位員工
獲評“全國勞動模範”
對他們而言
勞模精神有着不同的詮釋
是紮根高原多年的焊花閃爍
是實驗室裏千萬次的配比試錯
是深夜搶險的腳步匆匆
是以創新傳承匠心
他們把平凡的日常寫成非凡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
走進他們
左俊傑
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
東北分公司總經理
2004年,左俊傑加入了華潤電力。一路走來,他始終以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和“雙碳”目標爲使命,二十一載轉戰南北,破局謀新,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佳績。
在廣西區域發展過程中,依託電力科技創新體系,歷時七年時間完成賀州電廠轉型升級,成功實現企業扭虧爲盈。賀州電廠建成華潤首個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增量配電網試點,讓 “源網荷儲一體化”從藍圖變成現實,推動了“賀電送粵”項目落地。
轉戰東北以來,他深耕能源發展,做實瀋陽、佳木斯、朝陽、阜新四大百萬千瓦能源基地,堅定執行瀋陽盛京能源供熱業務重組,在不利的經營環境下,實現東北大區從虧損到盈利超10億元。
與“十三五”末期相比,華潤電力在東北地區總裝機增長143%,新能源裝機增長320%,供暖面積達1.9億平方米,成爲保障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能源支撐。2024 年5月,公司獲遼寧省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之年突出貢獻獎。
在推動綠色轉型、保暖保供的路上,左俊傑持續推進火電機組綠色低碳改造,不斷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時刻踐行着華潤電力“大國民生”的使命,守護着民生溫度。
吳永
格爾木華潤燃氣有限公司
調度中心班長
在平均海拔2780米的格爾木,吳永在這裏紮根了25載。灰色的工作服,中等個頭,黑黑的臉龐和憨厚的笑容,是他在同事們心中的畫像,25年日夜,他編織着戈壁新城的燃氣安全網。
從“焊工小白”到技術尖兵,通過多年來在一線的紮實工作和勤學苦練,由他承擔的上千戶居民和工商用戶的燃氣施工項目工程一次性驗收合格率達百分之百。他還多次在省州市技能競賽中摘得桂冠,並將競賽經驗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大幅提升了公司整體維修技能。
365天堅守,24小時待命,他以赤誠之心恪盡職守。爲了“最後一公里”難題,他大膽創新推行信息化建設,爲基層員工和老百姓構建高效服務體系。
他帶領搶險維修應急團隊每年處理各類隱患兩千餘處,組織完成30餘千米燃氣管道和3萬餘戶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寒冬前爲4千餘戶農村“煤改氣”用戶點火通氣,確保溫暖直達萬家。爲了破解冬季供氣壓力不足難題,他帶領團隊克服沼澤塌陷、河道透水等險阻,60天建成燃氣環網。
“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不是高原選擇了他,而是他用青春和汗水,讓自己成爲了高原燃氣安全的一道堅實屏障。
張豔斌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
2008年,走進華潤三九的張豔斌還不曾想到,這裏會成爲他深耕十六載的戰場。作爲項目經理,他先後負責20多個新藥及仿製藥項目,獲多項專利證書,9個獲批上市的藥品中,累計銷量過10億片,實現銷售額數億元,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
在面對呼吸道感染康復治療的臨牀空白時,張豔斌帶領項目組一頭扎進中醫藥研發。他們發揮中醫藥特色,從篩選上百種藥材組合,到反覆驗證成分安全性,無數次在實驗室的堅守,最終讓國內外首個呼吸道感染後康復治療新藥 “益氣清肺顆粒”成功獲批。
關注細節,是張豔斌的工作準則。他注意到兒童服藥時 “拒藥、吐藥、嗆藥”的普遍現象,帶領團隊聚焦兒童專用高端製劑開發,歷經三年建立起兒童專用無水吞服制劑平臺,開發了全球首家創新劑型新藥,實現入口即散、無水吞服,解決了父母“頭疼”的喂藥問題。
基於多年的產業積累,他作爲研究生產業導師,與多所大學協助開展國家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培育了高素質專業人才。他的堅守,收穫了豐碩成果,先後榮獲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榮譽。
談及榮譽,張豔斌直言企業創新的沃土,是他和團隊全身心投入研發工作的底氣。面向未來,致力新藥研發,爲大衆健康添磚加瓦是他不變的工作信條。
朱菊紅
浙江華潤三九衆益製藥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把工作當成事業來經營”,是朱菊紅常掛在嘴邊的話。
深耕製藥工程與項目產業化36年,他帶領團隊在技術攻關的征程上不斷攀登,主持的科研項目先後榮獲多項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發表論文10餘篇。
對製藥人而言,創新既是初心也是堅守和擔當。作爲技術領軍人,朱菊紅主導創建了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和企業技術中心,創新構建國內領先的腸溶微丸研究平臺,帶領團隊實現了阿奇黴素和紅黴素腸溶微丸膠囊專利產業化。其中,阿奇黴素腸溶微丸膠囊國內首創,紅黴素腸溶微丸膠囊國內首仿。
他坦言,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團隊的智慧與協作,這份榮譽屬於每一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的奮鬥者,屬於那些用雙手託舉希望、用汗水澆灌夢想的勞動者。
榮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他將繼續與團隊一道紮根一線,用匠心雕琢品質,用創新驅動突破,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程傑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深耕醫藥行業二十多年,程傑始終致力於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和中藥產業鏈創新發展。科技創新是破圈的關鍵,2022年赴東阿阿膠任職以來,他提出並實施“1238”戰略,不斷探索着中醫藥發展新路徑。
針對發展模式,他創新性提出並落地文化與產業“雙輪驅動”,推進一二三產業貫通融合,構建“一中心三高地+N聯合”研發體系,實施“品牌喚醒”與“品牌煥新”,傳承創新中醫藥文化。其中“複方阿膠漿治療癌因性疲乏研究成果”獲2024年度美國腫瘤學會年會“特別優異獎”。
不斷增長的經營業績見證了管理的提質增效。公司歸母淨利潤從4.4億元躍升至15.57億元,增長253.86%;公司市值由2022年最低187億元,到2024年最高突破470億元,增長幅度超過150%,實現從低谷到新生的“鳳凰涅槃”。
作爲聊城的老字號企業,東阿阿膠近年來牽引帶動聊城市形成阿膠產業集羣化發展良好局面,對當地貢獻稅收三年複合增值23%以上。同時,積極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推進企地協同,依託“皇家圍場1619”“壯本”等創新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和東北、西北區域發展,充分彰顯央企擔當。
一路走來,程傑的腳步始終緊貼產業脈搏。他用二十多年的行業積澱,讓東阿阿膠在傳承中創新,向世界傳播着中醫藥文化。
黃貴平
華潤江中濟生公司
質量技術總監
位於江西贛江新區中醫藥科創城的濟生製藥,實驗室裏經常燈火通明。作爲公司研發領軍人員,黃貴平正帶領他的團隊查閱着各種文獻,進行着一次次實驗建模,篩選最佳工藝,喚醒沉睡品種,研發創新藥品。
2006年起,黃貴平先後主導研發了12個新藥,其中“川貝枇杷膠囊”成功轉爲非處方藥,工藝優化後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爲解決複方鮮竹瀝液的質量控制難題,他和團隊進行了數百次實驗驗證,最終確保該產品質量穩定。其主持研發的“雙橘顆粒”是治療子宮肌瘤的獨家新藥,在獲批上市前,他跟蹤着700多例臨牀試驗,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醫院。
2023年華潤江中科創城製造基地搬遷時,作爲質量技術總監的他帶領團隊奮戰百天,完成工藝等驗證253個、各項技術文件1288個,高質高效完成了項目驗收,爲實現新區醫藥產業綠色智能“標杆”工廠打下堅實的基礎。
紮根中藥製造領域三十年,黃貴平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爲行業領軍者,先後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五一勞動獎章等多個榮譽。他常言,質量既是製藥人的底線,更是對患者的承諾。
馬曉暉
華潤科倫醫藥(綿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將業務經營發展與醫藥商品特性相結合,將企業發展與履行社會責任相結合”是馬曉暉多年的工作原則。
2013年,馬曉暉擔任華潤科倫醫藥(綿陽)有限公司總經理,通過精益管理和不斷攻堅克難,公司成爲四川省地級醫藥市場經營規模大、經營網絡完善、經營品種齊全、現代化、智能化水平行業領先、社會美譽度不斷提升的醫藥貿易龍頭企業。
轉型的關鍵是找準市場脈搏。面對醫藥行業變革浪潮,她在2015年主導成立綿陽科倫大藥房連鎖公司,自主研發擁有35項自有知識產權的智慧藥房系統,目前,該藥房已成爲綿陽市零售第一品牌和區域性行業標杆。
秉持醫藥人的初心,馬曉暉積極投身汶川大地震、蘆山地震、九寨溝地震等災情救援任務,以及鄉村振興、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工作。其個人榮獲農工黨中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等榮譽。
在可持續發展中創造經濟價值、健康價值、民生價值,是馬曉暉的工作信條,二十餘年深耕不輟,她在川西北大地上留下了溫暖的筆觸。
﹀
不止他們,還有許多華潤人
在時代浪潮中展現着勞動者的匠心與創造
這或許就是勞模精神最本真的模樣
那就是在每個平凡崗位上
將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共同推動着時代向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