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南京4月28日電(記者朱程)隨着“五一”假期臨近,各大線上旅行平臺紛紛發佈相關預測數據。記者近日採訪多家企業發現,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場熱度空前,出行人數或創新高,傳統熱門旅遊線路依舊維持較高關注度,折射國內市場旺盛需求。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加入正在改變消費者習慣,也倒逼旅遊企業強化資源整合能力,滿足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需要。
預訂火爆出遊人數或再創新高
近日,同程旅行發佈《2025年“五一”旅遊趨勢洞察報告》稱,2025年“五一”假期旅行熱度或將達到2023年以來“五一”假期的峯值。去哪兒大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機票、酒店、門票預訂量均超2024年同期水平。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遊客選擇‘拼假’出行,即在4月27日至30日休年假,同‘五一’假期合併成爲一個超長假期。”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表示,從該平臺數據看,客流從4月29日開始起量,到4月30日達到節前高峯,節後客流從5月3日開始攀升,到5月5日達到節日期間最高峯,且節後一週客流量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一直持續到5月11日。
“今年‘五一’假期出遊人羣結構同往年相似,依舊是以年輕羣體、親子游爲主,熱門旅遊目的地的度假酒店、文博場館等將延續往年供不應求態勢。”途牛旅遊網CEO於敦德說,該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親子游出遊人次佔比接近40%,“80後”“90後”是出遊主力軍。
記者綜合多家線上旅行平臺數據發現,近年來以體驗爲主的“文化+旅遊”業態繼續受到消費者熱捧。去哪兒數據顯示,每1元音樂節門票大約可帶動舉辦城市7-8元的綜合消費,“五一”期間全國超23場音樂節輪番開唱,人氣帶動效應明顯。
“‘跟着演唱會去旅行’正在成爲越來越多年輕消費羣體的選擇,獨特的‘儀式感消費鏈’正在重塑市場規則,已從短期流量爆點進化爲城市消費新引擎。”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說。
AI賦能業態加速變革
今年以來,隨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旅遊業也正在經歷深度變革。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五一”假期,“AI+旅遊”正在顯現出巨大潛力。
“AI的加入,正在深度改變企業內部運營規律,在企業內部管理提質增效等方面顯現出巨大潛力。”肖鵬說,比如語義理解、信息檢索等,AI的加入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
不單單是對企業內部,AI帶來的變革之快令業內人士頗感驚訝。“過去許多人出行,習慣於先搜攻略,但如今我們從後臺發現,用AI規劃行程的用戶正越來越多。”程超功說,今年來,同程旅行“程心AI”接入DeepSeek,推出“AI+實時預訂”服務,用戶通過自然對話即可生成個性化行程,並直接完成機酒預訂。“通過打通後臺數據,我們已經可以幫助用戶進行‘錯峯旅遊’‘冷門遊’等行程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AI+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不同企業在探索過程中的思路有所不同。於敦德表示,在消費者有出行需求時,尤其是機票、高鐵、酒店查詢等高頻場景中,往往需要快速、準確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查詢價格最划算的機票、酒店,用時最短的高鐵等。這時,一個簡便、高效的小模型就足以滿足需求。“旅遊業的信息化發展,讓‘AI+旅遊’有着很好的適配基礎,拉近了消費者與旅遊資源之間的距離。”於敦德說,“我們採取了分場景、重匹配的研發策略,簡單的查詢可以用小模型處理,而複雜的業務則需要大模型來支撐,進而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着AI的加入,傳統旅遊業態正在受到挑戰,疊加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旅遊體驗這一大趨勢,定製遊市場將快速發展,未來將更加考驗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需求激增考驗供給能力
儘管今年“五一”假期,出行、住宿需求旺盛,但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了擔憂。記者在西南某省一旅遊風景區採訪時獲悉,當地今年以來客流量較往年整體減少,連帶影響民宿、餐飲、帆船等旅遊經營者。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針對市場分層現象需要理性看待。“一方面,從出行、住宿這兩大構成旅遊消費的大頭來看,雖然市場整體供給自2023年以來持續增長,但今年‘五一’期間相關預訂量保持高位,折射出市場需求持續釋放,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局部一些地區出現了供大於求的情況,反映出在當下消費者更加註重體驗的大趨勢下,供給端比拼已從單純的旅遊資源比拼升級爲創意比拼、品牌比拼、服務比拼。”程超功說。
肖鵬表示,當前高端市場需求依舊保持着穩定增長態勢,中端市場的競爭則更趨激烈,消費者的需求分化正在醞釀新的市場潛力。“隨着國內交通基礎設施的提升和各地促消費政策的驅動,越來越多三四線城市旅遊目的地受到消費者關注,今年‘五一’期間,去哪兒平臺縣城高星酒店預訂增三成,折射在大城市旅遊市場趨於飽和情況下,‘反向旅遊’趨勢不減。這更加考驗這些下沉市場的供給能力,因爲消費者就是想避開擁堵纔來的,某種意義上他們更看重旅遊體驗。”
值得關注的是,作爲客單量較高的出入境遊市場,在今年“五一”期間或保持較高熱度。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173%,出境短線遊預訂量增長顯著。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公務、商務客流疊加旅遊客流,推動東南亞、日韓等航線航班數量增加,出遊人數增加,而國家出臺的免籤、退稅等政策,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來華旅遊。
“途牛出境遊業務保持了持續增長,截至4月15日,途牛簽證綜合淨收入同比增長約17%。”於敦德說。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出入境遊“雙向奔赴”態勢下,AI應用的潛力同樣值得期待,如何面向外國遊客提供多語言服務,如何用好智能客服強化個性化行程規劃已成爲當前不少企業關心的課題。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