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上車”加速,機遇給到禾賽?

華爾街見聞
04-25

當市場開始重新打量智能駕駛的安全性,激光雷達這一安全冗餘配件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同時也讓禾賽等企業迎來新的機會。

近日,禾賽科技在上海麥克斯韋研發智造中心舉辦年度技術開放日。禾賽科技創始人及CEO李一帆在演講中回顧了過去一年禾賽的成就,並提出新的主題——“安全不選配”。他指出,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激光雷達的滲透率正在迅速提升。

數據顯示,2024年15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中,激光雷達的滲透率已達到25%,預計將在2025年超過40%。 

這一趨勢表明,激光雷達正從高端車型逐漸普及到更多中低端車型,成爲智能駕駛的標配。李一帆也強調,激光雷達在智能駕駛中的角色已從“功能件”轉變爲“安全件”。 

爲了進一步推動激光雷達的普及,禾賽在過去幾年通過規模與技術的提升,實現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李一帆提到,禾賽的激光雷達成本在過去八年中下降了99.5%。

在技術開放日上,禾賽科技推出了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達感知方案“千釐眼”,並正式發佈了新一代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ETX車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AT1440車規級超高清激光雷達和FTX車規級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

“千釐眼”諧音“千里眼”,共有三種解決方案:“千釐眼 A”、“千釐眼 B”、“千釐眼 C”,分別爲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及L2級輔助駕駛系統提供不同的激光雷達組合。

ETX是全球測距最遠的車規級激光雷達,可搭載於艙內擋風玻璃後,在視窗高度僅32 mm的前提下,可實現400米的超遠測距。

AT1440是全球最高線數的車規級超高清激光雷達,達到1440線,搭載禾賽第四代自研芯片,測距達300米@10%反射率。

FTX是全球視野最廣的純固態車規級激光雷達,分辨率較上一代提升超 2 倍,能有效覆蓋車身四周盲區,精準檢測低矮障礙物,如路樁、寵物等。

據瞭解,面向中高端車型的ATX已經獲得了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等11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幾十款車型定點合作,並已經於2025年第一季度啓動大規模量產。李一帆表示,截至2025年4月中旬,ATX已累計交付超過5萬臺。 

面對媒體關於“激光雷達價格能否降至白菜價”的提問,李一帆給出明確答案:“200美元是合理成本極限,但價值遠超價格。”他進一步解釋,激光雷達的終極目標不是替代攝像頭,而是作爲安全冗餘,解決“千分之一的事故概率”。

對於國內市場的價格戰,李一帆坦言,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但禾賽正在通過海外佈局和非車載業務的拓展拉高毛利。他將中國供應鏈比作“乒乓球隊”——國內卷能力,海外卷利潤。  

在海外市場,禾賽已經與歐洲頂級主機廠達成合作,覆蓋了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多款車型,並且這一合作將延續到下一個十年。“這是一個跨越 2030年的多年長期合作項目,也是至今爲止海外前裝量產激光雷達領域規模最大的訂單。”李一帆表示。

除了傳統的車載激光雷達市場,禾賽還在機器人領域展開了廣泛佈局。 

李一帆透露,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產品已經在全球40多個國家得到應用,覆蓋了割草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清掃機器人等多個細分市場。在他看來,機器人是禾賽的第二增長曲線,其本質是車規能力的下放。

據介紹,禾賽與追覓生態鏈可庭科技、羣核科技、維他動力、卡爾動力、九識無人車等機器人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禾賽科技機器人感知業務副總裁劉興偉表示,機器人激光雷達主要應用場景非常豐富,他預測,到2029年,機器人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超100億元。 

以下是華爾街見聞與禾賽科技創始人及CEO李一帆的對話(經編輯):

Q:你曾提到激光雷達即使降本也不會降到白菜價,且上車有一定門檻,但同時又希望激光雷達成爲所有車型的安全標配,像安全帶一樣普及。這兩點是否矛盾?

李一帆:一個東西最終的成本下降極限取決於兩件事。一是物理結構,爲了滿足功能,成本有一定下限。比如安全帶、安全氣囊的成本也不會降到1塊錢,因爲存在合理的長期成本結構。在我看來,激光雷達200美金是合理的成本結構,但這不是指物料成本200美金,否則公司會虧太多,這是我去年的觀點,今年依然成立。

第二,成本極限還取決於商品創造的價值與成本的對比。有些東西成本高但價值不高,最終會被淘汰。激光雷達比較好的是找到了這個點。激光雷達創造的價值明顯高於200美金,尤其隨着L3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更多軟件提升,其作爲“隱形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的作用會更明顯。我認爲200美金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合理的價格,即使大規模生產,車上所有東西的成本也不會降到1塊錢。 

Q:從L2輔助駕駛到L3自動駕駛的進化備受關注,在這個過程中,激光雷達作爲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李一帆:在L2體系中,理論上人可以作爲後備保障,儘管激光雷達的必要性存在爭議,但我認爲有總比沒有更安全。因此,我希望大家不會因成本而放棄使用激光雷達。 

在L3體系中,大家普遍認爲多傳感器融合是必要的。我尚未聽說有哪家公司宣稱要開發純視覺的L3系統。原因在於,L3對安全性要求極高,其核心是多傳感器融合,不僅包括傳感器的冗餘,還涉及轉向、制動和電源等系統的冗餘。因此,激光雷達是攝像頭的重要補充,其作用並非完全備份,而是在視覺系統無法解決的問題上提供保障,我更傾向於稱之爲“兜底”。 

Q:對於部分產品尚未量產,但其下一代已經推出的情況,禾賽如何把握整體的時間節奏和價格關係?此外,今年整個智駕領域的激光雷達和智駕方案都在快速上量,禾賽也規劃了200萬的產能,在產能和需求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如何確保供應鏈和生產的穩定?

李一帆:關於產品迭代,確實存在產品在研發過程中因各種原因未能完成,最終被新一代產品替代的情況。在中國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很難有企業能夠堅持只專注於單一產品並做到底。客戶需求變化迅速,我們過去在這方面做得相對不錯。無論是技術路線還是產品迭代,我們都努力確保產品力足夠強,以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如果一味地迎合客戶,產品可能會陷入混亂。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建立強大的核心平臺,這個平臺的能力不會因客戶需求的變化而改變。 

200萬並非今年的預測出貨量,而是我們的產能規劃。如果需求達到200萬,我們可以在幾個月內實現這一目標。車企通常不會要求一夜之間產能翻五倍,會給我們一定的準備週期,幾個月時間足夠應對。此外,我們的客戶分佈較廣,這也爲我們提供了緩衝時間。 

產能規劃主要涉及生產能力,而非供應鏈問題。增加生產線和複製現有模式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具備了成熟的生產能力,對此我們並不擔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