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遇挫急轉彎:螞蟻金服聚焦AI,這次真能彎道超車?

藍鯨財經
04-28

文|蛇眼財經v

在金融科技的江湖中,螞蟻金服一直是衆人矚目的焦點。自2020年其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緊急剎車後,市場對其何時重啓上市的猜測就從未停歇。

2024年年底,網傳螞蟻金服重啓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計劃,但遲遲不見螞蟻金服“官宣”。邁入2025年,諸多跡象如同拼圖碎片般逐漸拼接完整,暗示着螞蟻金服重啓上市或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設想。

在合規進程上,螞蟻此前陸續斬獲多張關鍵業務牌照,如錢塘徵信、重慶螞蟻消金、支付寶相關牌照等,2024年12月更是獲批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這無疑是監管層面投下的信任票,爲其上市之路清掃障礙。

從內部人事變動來看,3月1日起,螞蟻集團總裁韓歆毅接任螞蟻集團CEO一職,新任CEO投行經驗豐富,其履新時機蹊蹺,似乎專爲上市籌備預留了充足的內部調整時間。更重要的是,從A股上市規則出發,螞蟻金服2023年1月完成實控人變更,到2025年1月恰好滿足申報科創板的時間要求。

當然,以上均是筆者基於客觀事實的猜測,螞蟻金服能否順利重啓IPO並實現穩健發展,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上市急剎車,影響猶在

回溯往昔,螞蟻金服憑藉支付寶的強勢普及,開啓了無數用戶便捷支付的大門。與此同時,創新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花唄”與“借唄”橫空出世,精準擊中年輕一代及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痛點,迅速籠絡海量用戶,資本也紛至沓來。

彼時,螞蟻金服估值超2萬億,A+H股雙重上市的號角已然吹響,萬衆矚目的高光時刻近在咫尺,誰料在最後一刻遭遇“急剎車”。在2020年計劃上市的過程中,由於監管環境變化,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被暫停,隨後進入了爲期三年的整改階段。

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絕非偶然,背後是對金融風險的深度洞察與審慎考量。

螞蟻金服的業務版圖極爲龐大,橫跨支付、信貸、理財等多個核心金融領域,規模之巨史無前例。一旦監管出現漏洞,其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足以撼動整個金融體系根基,牽一髮而動全身。

時至今日,螞蟻金服上市急剎車留下的創傷仍在。

一方面,錯失上市時機之後,新興金融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傳統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對螞蟻金服的市場份額虎視眈眈。支付領域,微信支付等強勁對手緊追不捨;信貸業務,銀行等金融機構依託深厚底蘊,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與“花唄”“借唄”分庭抗禮。

另一方面,監管壓力更是時刻警醒着螞蟻金服。儘管三年整改期間,螞蟻金服陸續取得多張重要業務牌照,在合規之路上艱難前行,但監管層對於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標準日益嚴格,挑戰不可謂不大。

總而言之,螞蟻金服若想在2025年重啓IPO後實現穩健發展,不僅要在業務創新上另闢蹊徑,挖掘新的增長曲線,更要與監管層保持深度溝通,精準把握監管脈搏,確保合規經營。

轉型、創新,不能停

IPO折戟後,螞蟻金服便被監管陰霾所籠罩。在這般高壓態勢下,螞蟻金服的業務調整已從“選擇題”變成了“必答題”。

在傳統業務方面,螞蟻金服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對花唄、借唄、餘額寶等業務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整改,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支付寶與網商銀行之間的業務範圍,優化了二者的業務邊界劃分。

一來,花唄、借唄業務不再盲目擴張規模,而是重新審視業務模式,加強風險管理,優化用戶授信機制;二來,餘額寶不再追求規模的無節制增長,而是合理調控,注重資金的安全性與流動性,迴歸貨幣基金的本質;三來,支付寶與網商銀行的業務隔離,進一步釐清了不同業務板塊的邊界,降低了風險傳導的可能性,讓整個業務體系更加穩健有序。

在創新業務方面,螞蟻金服緊跟時代前沿,高舉“AI”戰略大旗,還集團內部成立了“NextEvo”部門,專注於AI創新研發與應用,由螞蟻集團副總裁徐鵬親自掛帥,足見其對AI戰略的重視程度。

近兩年,螞蟻金服在AI上的動作不斷,自研螞蟻百靈大模型,重點佈局在生活服務、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場景的應用。目前已經推出生活管家“支小寶”、AI金融管家“螞小財”、AI健康管家等多款AI應用。

例如:生活管家“支小寶”能精準解答用戶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從美食推薦到出行攻略,無所不知;AI金融管家“螞小財”則專注於爲用戶提供專業的金融諮詢與投資建議,助力用戶做出更明智的金融決策;AI健康管家爲用戶提供健康監測、疾病預防等貼心服務,宛如一位隨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不僅如此,螞蟻集團通過投資佈局,構建起螞蟻金服在AI領域的生態版圖,爲其後續的技術研發與應用拓展提供了強大的資源支撐。據瞭解,螞蟻金服至少投資了6家公司,涵蓋大模型公司智譜AI、月之暗面,視頻生成公司愛詩科技、生數科技,AI芯片公司墨芯和祕塔。

這一系列戰略佈局表明,螞蟻金服正努力在合規壓力下實現轉型與創新。儘管面臨嚴峻的監管和市場挑戰,但其在新業務領域的拓展爲未來發展開闢了新的增長途徑。

推進AI戰略,會更好嗎?

在這場轉型之戰中,AI戰略被螞蟻金服視作關鍵利刃。在螞蟻集團20週年活動上,馬雲意外亮相,他着重提了AI,並斷言未來20年的AI時代將帶來超乎想象的變革。

不可否認,AI已成爲重塑各行業格局的核心力量。螞蟻金服顯然也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毅然加大在AI領域的投入與佈局,試圖在通用人工智能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藍海中闖出一片天地。

在C端,螞蟻金服基於AI技術推出的各類應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試圖打造消費者的智能生活入口。在B端,螞蟻金服持續深耕隱私計算等數據要素技術的研發,力求打破數據孤島,讓數據加速流動,從而更深度地服務產業。

不僅如此,螞蟻集團還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前沿領域,加碼具身智能、AI眼鏡等創新項目,試圖在大模型之外,尋找到更多破局點。然而,螞蟻金服推進AI戰略並非一路坦途,仍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從技術層面來看,大模型的訓練需要海量數據、強大算力以及頂尖算法的支撐,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短板,都可能導致模型性能落後。儘管螞蟻金服在AI研發上投入巨大,但在底層技術的突破上,仍需與谷歌微軟等全球科技巨頭,以及國內新興AI力量展開激烈角逐。

從市場競爭角度而言,螞蟻金服在C端與B端均面臨強敵環伺。

在C端消費金融市場,微信支付憑藉強大的社交生態,與螞蟻金服的支付寶形成雙雄爭霸之勢,雙方在支付場景拓展、用戶粘性提升等方面展開激烈爭奪;在B端產業服務市場,傳統金融科技企業如恒生電子金證股份等,憑藉深厚的行業經驗與客戶資源,在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服務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綜上所述,螞蟻金服推進AI戰略,無疑爲其未來發展勾勒出一幅充滿想象空間的藍圖。然而,技術瓶頸、市場競爭與監管壓力等重重挑戰阻隔,螞蟻金服能否在這場AI爭霸賽中勝出,仍是一個未知數。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