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你會看到,傳統風險投資基金對我所說的實體企業的投資越來越多。” 錫人資本(Tin Men Capital)的聯合創始人兼合夥人傑里米・陳(Jeremy Tan)告訴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
在近期的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中,一些東南亞的風險投資家正將注意力從風險較高的早期初創企業轉向更爲成熟的後期階段企業。
根據數據智能平臺 Tracxn 的數據,2022 年至 2024 年間,風險投資投資者對科技公司的投資資金從約 101 億美元下降到約 22 億美元,降幅約爲 79% 。
風險投資家通常對風險有很強的承受能力,但一些東南亞的投資者卻變得越來越謹慎。
“我認爲現在出現了大量資金流向安全領域的情況。” 二手車交易平臺 Carro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倫・陳(Aaron Tan)告訴 CNBC。
他補充說,該地區的一些風險投資投資者現在更傾向於選擇那些能證明有盈利能力的 “穩妥投資”,而不是典型的高增長科技初創企業。
“我注意到,最近有很多投資 —— 這讓我有點擔心 —— 投向了我認爲不適合風險投資的公司,因爲…… 它們本質上是線下業務。” 他說。
風險投資還是私募股權?
據業內人士稱,在過去兩年裏,這種轉變變得更加明顯,一些風險投資投資者已將關注點從風險較高的早期初創企業轉移到更爲成熟的後期階段企業。
Carro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倫・陳指出,“目前,風險投資基金正在變成私募股權基金。”他補充道,一些風險投資投資者不再追求風險投資公司傳統目標的 100 倍回報,而是尋求 3 倍或 4 倍的回報,這在私募股權投資中更爲常見。
“你會看到,傳統風險投資基金對我所說的實體企業的投資越來越多。” 錫人資本的聯合創始人兼合夥人傑里米・陳告訴 CNBC。
“充其量,它們是科技賦能型企業,對吧?我的意思是,你有一個應用程序,有一個會員忠誠度交互界面,但除此之外,本質上你仍在開設實體店…… 它們能帶來同樣的回報嗎?我認爲這是個問號。” 錫人資本的傑里米・陳補充道。
從物流公司、連鎖餐廳、便利店甚至農場,一些風險投資投資者一直在將更多資金配置到傳統行業和企業,但他們沒有私募股權公司那樣的雄厚資金儲備,也沒有私募股權公司那種深度的運營參與度。
自 2022 年以來,東南亞的風險投資大幅下滑。根據數據智能平臺 Tracxn 的數據,2022 年至 2024 年間,風險投資投資者對科技公司的投資資金從約 101 億美元下降到約 22 億美元,降幅約爲 79% 。
與此同時,根據 Tracxn 的數據,風險投資投資者對線下非科技行業企業的投資資金在同一時期也有所下降,儘管降幅較小,從約 13 億美元降至約 5.277 億美元,降幅爲 61%。
東南亞初創企業的困境
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正經歷嚴峻考驗的生態系統背景之下。
業內人士表示,該地區的許多初創企業仍未實現盈利。與此同時,東南亞的許多基金籌集了過多資金,卻未能給投資者(即有限合夥人)帶來可觀的回報。
“很多風險投資機構籌集了太多資金,對吧?所以你會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去處,我認爲他們只是在努力想辦法爲投資者,也就是有限合夥人,實現回報。” 錫人資本的傑里米・陳說。
除此之外,“宏觀經濟非常疲軟,無論是在印度尼西亞、泰國,甚至在新加坡…… 而且在這個地區明顯缺乏退出渠道。”Carro 的亞倫・陳說。
退出渠道能爲投資者提供一種收回資金並從投資中獲利的方式,但在該地區退出渠道一直很稀缺。Carro 的亞倫・陳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在東南亞上市的公司最多也只是爲投資者提供了 “平淡無奇” 的退出機會。
“在這個地區,確實沒有那麼多好的(科技)投資項目可做。”Carro 的亞倫・陳說。他補充說,許多初創企業估值仍然過高,估值調整尚未發生。
“這裏的很多基金都把希望寄託在首次公開募股(IPO)上。” 錫人資本的傑里米・陳說。然而,近期的市場動盪導致許多初創企業推遲了上市計劃。
服務於東南亞地區的初創企業還面臨着獨特的挑戰,因爲該地區的經濟是由不同國家組成,這些國家有着不同的語言、文化、監管環境等等。“所以,在這個地區創建大型企業的可能性比在美國要低得多。” 錫人資本的傑里米・陳指出。
“所以,結果是,投資者在問:‘錢投到哪裏去呢?’…… 歸根結底,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有限合夥人現在對投資不感興趣。”Carro 的亞倫・陳說。
未來的道路
與此同時,一些投資者表示,同時開展線下和線上業務(分別對應實體業務和數字業務)的企業最有競爭力。
“我們認爲,在東南亞擁有真正護城河(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是實體企業。” 徽章風險投資夥伴公司(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的創始管理合夥人英蘭・陳(Yinglan Tan)說。
“如果你是一家純粹的數字業務公司,我認爲你與微軟和臉書等大型軟件公司相比沒有太多的護城河,但如果你擁有…… 物流資源、當地許可證,你就擁有了本地線下的競爭優勢,通常來說,你對外界競爭的抵禦能力會更強。” 徽章風險投資公司的英蘭・陳說。
換句話說,同時擁有線上和線下資產的企業,相比那些只依賴單一業務模式的企業,可能更具韌性。
實現這一點的一種方法是,找到那些 “看似傳統業務的企業,但向其中注入人工智能,使其更高效,提高利潤率,優化收入,開發新產品,並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體驗。” 徽章風險投資公司的英蘭・陳說。
“我認爲,單純尋找投資機會並被動投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你需要進行共創。”
責任編輯:郭明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