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突然宣佈,在全國高中強制推行週末雙休,力度非常之大。
目前,河北、山東、浙江、湖南、廣東多省,已經正式施行。
各地高中課程表有了很大的變動,週末雙休,開放自習室,但不上課。
不少學校,乾脆連晚自習也取消了。
關於這件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一說,這是國家決心改變人才培養機制。
如今的AI工具,能輕鬆秒解高考真題。
再花那麼多時間去培養刷題機器,實在是沒有太大意義。
二說,學校不上課,但家長不會讓學生休息。
如上海某私立學校的雙休日課程表顯示,精英子弟的週末充斥着馬術、科創沙龍、聯合國模聯等高端活動,這些經歷最終將轉化爲綜合素質評價的華麗背書。
而普通家庭子女的週末,則在廉價網課與家務勞動中消磨。
兩者間的差距,已經變爲認知維度的代際斷層。
三說……
……
各種說法,都有道理。
而我想到的,是另外一件事。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宣佈,通過CRISPR-Cas9技術編輯胚胎基因,成功獲得三個免疫HIV病毒的嬰兒。
引起軒然大波。
全球122名科學家聯名譴責。
迫於輿論壓力,中國科技部不得不暫停其科研活動。
賀建奎本人,則因爲非法行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於2022年4月刑滿釋放。
……
至少在6年前,人們對基因編輯技術普遍持反對態度。
技術突破,不應該建立在突破倫理底線上。
但僅僅過去幾年而已,這個世界的風向似乎就變了。
首先,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雙父生育”嬰兒誕生。
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和他的男性伴侶,通過雙雄繁殖技術得到了第一個孩子。
把男性的幹細胞作爲卵子,再與另一位男性的精子配對成受精卵,用人造子宮懷胎。
不僅顛覆了自然的生育規則,更突破了人類數千年的倫理防線。
當然,能接受男男生子的畢竟是少數。
要論對社會的影響,遠不如另一個大瓜。
《大西洋月刊》記者伊麗莎白·布魯尼格,在《埃隆·馬斯克的後宮》一文中爆料,他實際擁有的孩子數量可能已經超過100個,遠遠超過公衆所知的14個。
甚至,馬斯克的終極目標,遠遠不止100個。
他認爲自己肩負着拯救人類文明、延續人類火種的偉大使命,對生育充滿了焦慮。
《華爾街日報》爆料,他曾對第13個孩子的母親阿什利・斯蒂・克萊爾發送一條短信:
“在世界末日來臨之前,我們需要達到‘軍團’級別。”
軍團是羅馬帝國的最大作戰單位,滿編是6000人,一般4500-6000人。
所以言外之意,他希望自己大概能擁有5000個左右精英子嗣。
大多數媒體的解釋,基本到這裏爲止。
但是,我們可以再深入一點。
回到馬斯克提到的“軍團”概念。
古羅馬的軍團,不僅僅有正規軍,還必須配備同等人數的輔助軍團,包括戰鬥工兵、輕步兵和騎兵……
輔助軍不是中國古代的民夫,他們同樣是戰鬥人員。
唯一的區別是,他們主要是由外籍自由民組成,完成服役後才能獲得羅馬公民的身份。
也就是說,一個軍團的雖然滿編6000人,但實際的標準人數是10000-12000人之間。
而且,這還只是戰鬥人員的數量,並沒有算蠻盟僱傭軍、城市守備部隊和地方民兵……
時間再回到現在。
所以馬斯克希望擁有的軍團,可能的結構應該是類似的:
5000名子嗣組成正規軍,另外招募同等數量的高素質人才作爲輔助軍團,共同作爲主力。
如果有可能,還可以效仿古羅馬人,僱傭其他素質較低的人,作爲後勤部隊。
接下來有幾個問題。
第一,怎麼才能擁有5000名高質量的正規軍。
第二,同樣高素質的輔助軍團從何而來。
以及,古代的輔助軍團,服完役可以獲得羅馬公民的身份,這不僅僅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價值。
馬斯克能給他們帶來什麼?難道獎勵是和正規軍一樣,成爲自己的兒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古羅馬軍團存在的意義,是爲帝國開疆擴土;馬斯克希望擁有的軍團,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同樣是開疆擴土。
只不過征服的方向,並不在地球上。
馬斯克在多次接受採訪時都發出警告,人口下降是文明面臨的最大威脅。
地球人口若跌破 80 億,人類文明將進入不可逆的衰退螺旋,必須要儘快成爲多行星物種。
比如殖民火星。
但正如曾經英法對北美的殖民開發,殖民這回事,先不談技術,你首先得有人。
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需要多少人?
按照他的說法,至少需要100萬人口才能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
所以早在SpaceX成立之初,馬斯克就明確了目標:
大約在20年內,通過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百萬人口的文明,來實現人類的跨星之夢。
馬斯克將之稱爲“種族的生命保險”。用通俗的話來說,即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
現在所有人都居住在母星,一旦遭遇什麼不測,第三次世界大戰、黑科技自毀或自然災害,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
爲什麼選擇火星?這個顯而易見,太陽系中只有火星和地球環境相似。
至於太陽系之外,旅行者號至今還沒有飛出太陽系,更別說載人飛船了……
這些都好理解。問題在於,哪來100萬人?
既有足夠高素質、又能負擔得起船票的先驅者,肯定有,但很難湊到百萬人。
不夠怎麼辦?自己創造。
但創造不是那麼容易的,先說第一個問題。
生孩子這回事,不是說你有條件,就能想生多少就生多少。
只有小孩纔會說全都要,大人都知道身體受不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中國歷史明確記載子女最多的,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共生育120個孩子;其次是宋徽宗趙佶,共有72個子女,38個兒子、34個女兒……
這些都是非常誇張的數字了。
正常來說,即便你擁有再多資源,身體素質足夠棒,再怎麼努力也只能生這麼多。
但通過非正常繁衍,確實有可能做到。
人造子宮技術至少在1年前就實現了重大突破,連男男生子都能實現,當然也能實現馬斯克的慾望。
只要付出金錢。
或許,難點並不在於馬斯克能不能擁有5000個孩子,而是如何把這麼多孩子培養成合格的“戰士”?
早在2014年,馬斯克就專門成立了一所學校Ad Astra,給自己的子女提供教育。
當然,也對外招生。
招生標準是什麼?必須是智商130以上的小孩。
130是個什麼概念?
全球大多數人(約68%)的智商在85-115之間,130-145的高智商羣體只佔2%。
也就是說,能夠進這所學校學習的學生,至少也得是百里挑二的水準。
爲什麼要制定這樣一個標準?
最大的可能性之一,是馬斯克的子女都是這種高智商兒童。爲了給孩子營造合適的學習環境,身邊的同齡人必須同樣優秀纔可以。
什麼樣的學習環境,需要這麼高質量的學生?
Ad Astra與世界上所有學校都不一樣。
首先,打破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一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學什麼課程取決於自己的興趣,而不是取決於老師教給你什麼。
其次,沒有體育、音樂、外語等學科,重點偏向倫理、工程、數學和實用科學。
具體點,是AI編程、星際生存等未來技能,目的是“培養能在火星領導文明的下一代”。
你完全無法想象,一羣小學生,居然正在學習我們這些大人都聞所未聞的課程。
Ad Astra的存在,或許可以回答第二個問題。
首先,這些被招進來的天才兒童,是否就是馬斯克爲自己寶寶軍團準備的輔助軍團?
如果是,他們能得到什麼?
可能就是Ad Astra的目標,領導火星文明的下一代。
古羅馬的輔助軍團,得到的是羅馬公民身份;馬斯克的輔助軍團,得到的將之第一代火星公民身份。
第一代火星人最重要的任務,依然是壯大人口。
SpaceX的火星城市設計文件顯示,其規劃中包含 “生育中心” 和 “兒童保育艙”,配備人造子宮和基因編輯設備。
馬斯克要求首批殖民者“必須攜帶生育能力”,並承諾爲每個新生兒提供 100 萬美元的 “星際公民基金”。
“你可以把火星殖民想成一個剛由受精卵進化而成的有機體,之後它會成爲多細胞機體,然後進行器官的分化——這對於新世界也一樣。”
這……確實比羅馬公民身份,更有吸引力。
馬斯克打造寶寶軍團的目的,或許是爲了遠程火星、成爲新世界之神的野心。
但對於普通人的我們來說,這其實並不是重點。
重點是,Ad Astra只招天才學生——這是否意味着,馬斯克的子女,大概率也全是天才?
凡事沒有巧合。
年初,據《華盛頓郵報》爆料,馬斯克的第13個孩子是超級嬰兒。
什麼叫超級嬰兒?
爲馬斯克提供服務的是基因檢測公司Orchid,他們爲客戶的胚胎覆蓋從單一基因缺陷到複雜多基因風險的全面分析,以規避包括癌症在內各種遺傳疾病的風險。
也就是說,通過篩選的嬰兒,極可能沒有疾病、也沒有遺傳風險。
更關鍵的是,馬斯克還利用基因技術給自己的孩子點亮了兩項超能力:超強的記憶力和語言學習能力。
這個孩子,可能6歲就能掌握幾門外語,超越以往的任何神童。
雖然這只是傳言,不過馬斯克並沒有否認。
若這件事屬實,那馬斯克其餘近百個孩子也一定基因編輯的產物,甚至未來的5000個,同樣全部都是天才。
雖然他們最終的去處,可能是遙遠的另一顆行星。
但你不能保證別人都是這種想法。
技術不分善惡。
既然馬斯克可以打造寶寶軍團,其他富豪同樣可以。
問題是,他們的目標不一定是星辰大海,而是留在地球上壯大自己的家族……
這或許纔是所有普通人即將面臨的最大危機。
此時此刻,究竟有多少超級嬰兒已經開始孕育?
十年、二十年後,又將有多少這種超級人類俯視數十億基因“低劣”的普通人?
根本不可想象。
同時,AI將取代大部分創造性低的崗位。面對這種未來,90%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存在的意義還剩下什麼?
大部分人存在的價值,大概只剩下維持現代商業循環的完整性。
若樂觀一點,奶頭樂還將延續,只不過形式更高級。
普通人每天照常上班,做着毫無意義的工作,下班後玩玩虛擬遊戲,和機器人聊聊天、逛逛購物平臺,讓自己的收入成爲社會資本循環的一分子。
這樣的未來世界值不值得期待,不好說。
現在還拼命卷孩子的分數、上什麼學校,不是說完全沒必要,但意義確實越來越小。
基因種姓制度,比任何社會制度都更難打破。(全文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