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激戰,小米高調加入!港股AI主線爆發,核心標的——港股互聯網ETF放量上漲2.6%,小米系全線領漲

市場資訊
昨天

  今日港股AI主線再度爆發,科網板塊明顯領漲恒生科技,小米系全線拉昇,金山雲盤中一度漲逾18%,收漲14.2%,金山軟件漲逾7%,小米集團-W漲超5%。此外,AI概念股邁富時美圖公司雙雙漲超10%,阿里巴巴-W漲超2%,快手-W、嗶哩嗶哩-W漲逾1%,騰訊控股跟漲。

  熱門ETF方面,港股AI核心標的——港股互聯網ETF(513770)高開高走,午後進一步拉昇,場內價格收漲2.63%,收於日內高點,收復5日線,全天成交額5.6億元,環比放量。

  消息面上,AI大模型競爭再度升溫。

  4月29日,阿里巴巴推出新一代通義千問模型Qwen3(千問3)並進行開源,參數量僅爲DeepSeek-R1的1/3,成本大幅下降,並在ChatBot Arena等榜單中性能全面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頂尖模型,登頂全球最強開源模型。

  同日,騰訊宣佈全面重構混元大模型研發體系,圍繞算力、算法和數據三大核心板塊,刷新團隊部署,加碼研發投入。

  緊接着今日,小米集團官宣首個爲推理(Reasoning)而生的大模型‘Xiaomi MiMo’,聯動預訓練到後訓練,全面提升推理能力。

  並且在數學推理(AIME 24-25)和 代碼競賽(LiveCodeBench v5)公開測評集上,MiMo 僅用 7B 的參數規模,超越了 OpenAI 的閉源推理模型 o1-mini 和阿里 Qwen 更大規模的開源推理模型 QwQ-32B-Preview。

  機構指出,頭部互聯網大廠加大Capex投入,爲國內AI突圍之路奠定了基石。隨着細分生態日漸蓬勃,有望拓展Agent能力邊界,加速AI在各應用場景落地,後續C端或有望迎來“殺手級”應用。

  對互聯網龍頭而言,受益於AI技術與應用的發展,各項業務得以賦能重塑,AI有望成其業績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基金經理豐晨成表示, AI時代商業化的邏輯是“軟件解決硬件需求”,基於數據+資金+觸達入口優勢,互聯網龍頭有望進一步拉大已有的線上線下差異,通過提升生產力效率,遠期商業化利潤可能更高。

  事實上,AI對互聯網龍頭業績增長的驅動已在財報中有所體現。騰訊在2024年4季報中表示,受益於AI賦能的廣告平臺升級等,騰訊2024年第四季度取得雙位數的收入增長;同期阿里雲對外商業化收入同比增長11%,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6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同比增長。

  展望港股後續,中金公司認爲,面對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有科技支持且對出口敞口較小的互聯網科技仍是主線,或可重點關注。

  變局時刻,把握港股核心科網龍頭。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及其聯接基金(A類 017125;C類 017126)被動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通過重倉港股互聯網龍頭,成爲本輪港股科技行情的高效投資利器。數據顯示,本輪行情啓動以來至3月末,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累計漲幅超33%,明顯優於恒指、恆科指同期表現,區間最大漲幅更是高達53.59%,領漲彈性突出。

  截至2025年3月31日,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年內日均成交額7.14億元,支持日內T+0交易,不受QDII額度限制,流動性佳!  

  提醒:近期市場波動可能較大,短期漲跌幅不預示未來表現。請投資者務必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高度注意倉位和風險管理。

  數據來源:滬深交易所等。

  風險提示:港股互聯網ETF被動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該指數基日爲2016.12.30,發佈於2021.1.11,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文中指數成份股僅作展示,個股描述不作爲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倉信息和交易動向。基金管理人評估的該基金風險等級爲R4-中高風險,適宜積極型(C4)及以上的投資者。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須謹慎。

MACD金叉信號形成,這些股漲勢不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