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國際政經形勢瞬息萬變,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可謂非常之瘋狂。
本月,在全球大類資產中,歐洲國債、歐元、COMEX黃金的漲幅位居前三,分別爲6.89%、5.74%、5.39%。
ICE Brent原油、Wind中概股100、恒生科技位列跌幅前三,分別爲14.04%、9.76%、5.7%。
4月,特朗普掀起關稅風暴,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均在月內出現大幅殺跌,隨後反彈,多數市場月末收綠。
具體來看,A股主要指數多數收綠,創業板跌幅最大,北證50逆勢收紅。
滬指當月累計跌1.7%,最新報3279.03點,深成指累計跌5.75%,創業板指累計跌7.4%,科創50累計跌1.01%,北證50累計漲4.72%。
個股層面,漲價概念、內需相關個股成爲最大贏家。
其中,聯合化學、國芳集團、紅寶麗股價實現翻倍,當月累計漲幅達159.09%、117.1%、104.27%。
普利退、沐邦高科、泰禾股份跌幅居前,當月累計跌71.89%、43.46%、40.36%。
與此同時,港股4月走勢同樣偏弱,主要指數全線收綠。
恒指當月累計跌4.33%,國指累計跌5.17%,恒生科技指數累計跌5.7%。
儘管如此,資金依然持續南下,大幅買入港股。
當月,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1666.72億港元,連續5個月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資金4月9日單日淨買入港股達 355.86億港元,創港股通開通以來最高紀錄。
截至4月30日,南向資金年內累計淨買入6053.25億港元,爲2024年同期的近三倍,創歷史同期新高。
個股層面,現象級消費股徹底爆了。
老鋪黃金、蜜雪冰城、泡泡瑪特組成“港股三姐妹”,領銜港股消費公司暴漲,市值相繼登頂千億。
老鋪黃金於2024年6月28日上市,當時發行價爲40.5港元/股,之後股價一路走高,一度飆升到881元/股。
截至今日收盤,老鋪黃金報719.5港元/股,總市值依然高達1211.4億港元。
泡泡瑪特早在2020年就登陸港股,股價經歷過山車,一度曾跌至9.54港元/股。
近期,泡泡瑪特APP登頂美國AppStore購物榜,同時知名IP LABUBU3.0在海內外引發搶購潮,泡泡瑪特股價隨之走高,最高觸及199港元/股。
截至今日收盤,泡泡瑪特股價報193.8港元/股,最新市值突破2600億港元。
其他市場上,特朗普掀起關稅風波,但自己卻數次改口,反覆無常,引得全球資本市場劇烈波動。
就是否罷免鮑威爾一事,特朗普及其幕僚表態模糊,三番兩次反轉,進一步加劇市場恐慌情緒。
4月,美股主要指數漲跌不一,道指累計跌3.51%,納指累計漲0.94%,標普500指數累計跌0.91%。
歐洲股市也不容樂觀,英國富時100指數累計跌1.49%,法國CAC40累計跌3.17%,德國DAX累計漲0.86%。
亞太市場表現倒還算不錯,日經225指數當月累計漲1.2%,韓國綜合指數累計漲3.04%,印度SENSEX30指數累計漲3.65%。
接下來,即將步入5月,資本市場在經歷了4月的至暗時刻之後,可能會迎來一波反彈,配置上可關注“科技+消費”雙主線。
展望未來,光大證券預計,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於2010年以來的均值附近,而隨着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持續流入市場,對資本市場形成託底,A股市場有望震盪上行。
配置方向上,關注三類資產:1)穩定類資產,如高股息、黃金。穩定類資產能夠在市場面臨不確定時提供確定性。
2)產業鏈自主可控。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雙重驅動下,國產替代相關機會也值得關注。
3)內需消費。海外政策可能長期處於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內需板塊值得長期關注。
光大證券認爲,在國內政策積極發力,以及海外擾動減弱的雙重支撐下,港股市場有望延續震盪回升格局。
可關注科技成長及高股息佔優的“啞鈴”策略:1)關注中美大博弈背景下國內扶持政策有望持續出臺的自主可控、芯片、高端製造相關概念。
2)關注具有自身獨立景氣度的部分互聯網科技公司。
3)繼續關注高股息低波動策略,包括通信、公用事業、銀行等行業。高股息策略仍然可以作爲穩定收益的底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