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公司治理)介紹
在ESG中,G(公司治理)也是其三大支柱之一。G(公司治理)主要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關注公司的董事會結構、股權結構、管理層薪酬及商業道德等問題。
G(公司治理)在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也是提高公司質量的內在要求。近年來,隨着我國上市公司的快速增加,如何規範其經營和管理的行爲,提高公司的發展質量等成爲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也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明確權責界限,加快推行內部控制制度規範化體系,加快推進企業治理信息透明化,提高企業的信息披露水平。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公司也開始重視公司治理的制度化、規範化,不斷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按照GICS行業分類,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中主動披露ESG相關報告的公司不斷增加,這些上市公司的G(公司治理)表現如何?聯洲信評(UCCR)ESG專項小組基於2021-2023年度的評級結果進行分析比對,對披露ESG報告的A股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的G(公司治理)績效進行分析,研究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公司治理績效的發展和變化。
G(公司治理)績效
聯洲信評(UCCR)ESG專項小組通過對企業官網及巨潮資訊網披露的ESG相關報告的情況進行統計,截至2024年9月5日,A股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主動披露2021年度ESG相關報告的上市公司有57家,主動披露2022年度ESG相關報告的上市公司有123家,主動披露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的上市公司有134家,(UCCR)ESG專項小組以此爲樣本,結合聯洲信評ESG評級模型及標準,對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2021-2023年度的G(公司治理)績效進行綜合分析和對比。
ESG戰略
公司將ESG治理寫進公司的發展戰略之中,體現公司對ESG或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重視,是踐行ESG的重要舉措。在ESG戰略方面,我們重點考察公司戰略是否融入了ESG、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等新的發展理念,是否爲推進ESG實踐出臺相關制度及設置ESG專門委員會。
通過分析發佈了2021-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的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2022年度有42.28%的公司把ESG、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放在重要位置,將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ESG等相關理念融入到企業的經營戰略中,自上而下加強對ESG的建設,而在2023年度則有57.46%的公司把ESG、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放在重要位置,佔比上升了15.18%;2022年度有56.91%的公司把ESG、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放在普通地位,而在2023年度則有42.54%的公司把ESG、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放在普通地位,佔比下降了14.37%;2022年度有0.81%的公司企業戰略中沒有包含ESG、可持續發展等相關因素,不重視ESG的建設,而在2023年度則沒有公司企業戰略中未包含ESG、可持續發展等相關因素,不重視ESG的建設,佔比下降了0.81%。整體上,近三年制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的ESG戰略理念水平呈持續上升趨勢。
圖1:ESG戰略理念情況對比
通過分析發佈了2021-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的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2022年度有29.27%的公司成立推動ESG相關戰略的組織機構和相關制度,且制度很完善,能全方位推動ESG理念的貫徹實施,而在2023年度則有43.28%的公司ESG相關制度完善,佔比上升了14.01%;2022年度有65.85%的公司成立推動ESG相關戰略的相關制度,制度較完善,而在2023年度則有56.72%的公司ESG相關制度較完善,佔比下降了9.13%;2022年度有4.88%的公司沒有制定相關的制度,而在2023年度則沒有公司未制定相關的制度,佔比下降了4.88%。整體上,近三年制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的ESG戰略管理及制度建設情況呈持續上升趨勢。
圖2:ESG戰略管理情況對比
商業道德
遵守法律法規、重視商業道德合規建設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每個利益相關者必須遵守的原則。在商業道德方面,我們主要關注反賄賂與反腐敗和誠信納稅。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看似行業慣例的行爲或其員工的個人行爲,可能導致企業構成賄賂類犯罪,面臨刑事處罰。因此制定反腐敗制度對企業的發展特別重要。
通過分析發佈了2021-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的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2022年度和2023年度所有公司均已建立相關反腐敗制度,其中2022年度有61.79%的公司建立反賄賂與反腐敗相關制度,並嚴格執行,而在2023年度則有99.25%的公司建立反賄賂與反腐敗相關制度,並嚴格執行,佔比上升了37.46%;2022年度有38.21%的公司建立反賄賂與反腐敗相關制度,但執行力度一般,而在2023年度則僅有0.75%的公司建立反賄賂與反腐敗相關制度,但執行力度一般,佔比下降了37.46%。整體上,2023年度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的反賄賂與反腐敗建設水平對比前兩年大幅提升。
圖3:反賄賂與反腐敗情況對比
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公司向投資者和社會全面溝通的橋樑,真實、全面、及時、充分地進行信息披露至關重要。
在信息披露方面,我們重點考察公司是否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及信息披露的質量。通過分析發佈了2021- 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的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2022年度有62.60%的公司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內容完整,而且包含了自願披露信息制度,而在2023年度則有77.61%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完整,佔比上升了15.01%;2022年度有36.59%的公司制定了《信息披露制度》,但還不夠完善,仍需改進,而在2023年度則有22.39%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夠完善,佔比下降了14.20%;2022年度有0.81%的公司未制定相關披露制度,而在2023年度所有公司均制定相關披露制度,佔比下降了0.81%。整體上,2023年度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情況對比前兩年度有一定上升。
圖4:信息披露制度情況對比
黨組織建設
隨着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提“黨組織治理”,會議明確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化企業制度,要將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結合。中國特色現代化企業制度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把黨的領導融入到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因此,在公司治理主題的指標構建中,緊隨國家號召“把黨的領導更好地融入公司治理”,將黨建工作的開展情況融入到公司ESG評級模型中。
在黨組織建設維度,我們重點關注黨組織制度、黨組織活動、發展教育新黨員和黨組織廉潔建設。通過分析發佈了2021-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的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在黨組織建設方面,2022年度有99.19%的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黨組織制度,具有民主評議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等,而在2023年度則有73.88%的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黨組織制度,佔比下降了25.31%;在黨組織活動方面,2022年度有52.03%的公司的黨組織能夠積極開展“三會一課”、 “民主生活會”、黨史黨建參觀實踐等黨組織活動,黨組織活動很豐富,而在2023年度有38.81%的公司的黨組織活動很豐富,佔比下降了13.22%;2022年度有98.37%的公司能做到積極發展積極分子,開展黨員教育,發展新黨員,有新轉正的黨員,而在2023年度有83.58%的公司的積極發展新黨員,佔比下降了14.79%;在廉潔建設方面,2022年度有100.00%的公司的黨組織注重黨風廉潔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而在2023年度有91.04%的公司注重黨風廉潔建設,佔比下降了8.96%。
整體上,2023年度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的黨建水平對比2022年度有所回落,黨組織活動指標更呈現連續下降趨勢。
圖5:黨組織建設情況對比
風險管理
良好的風險管理有助於企業充分了解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及其嚴重程度,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減少風險損失,或者當風險損失發生時能及時補救,保證企業正常運營;良好的風險管理能降低企業的費用,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風險管理方面,我們重點考察公司是否有風險戰略、是否有風險管理組織以及風險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通過分析發佈了2021-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的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在風險戰略管理方面,2022年度有35.77%的公司將風險管理組織、溝通協調機制寫進公司戰略中,且風險防範意識很強,而在2023年度則有71.64%的公司風險防範意識強,佔比上升35.87%;2022年度有64.23%的公司將風險管理組織、溝通協調機制寫進公司戰略,風險防範意識較強,而在2023年度則有28.36%的公司風險防範意識較強,佔比下降了35.87%。整體上,2023年度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風險戰略管理水平對比前兩年有顯著提升。
圖6:風險戰略管理情況對比
在風險管理組織上,所有的公司都設置了審計委員會或風控委員會等相關組織,能保障公司有效地管理。通過分析發佈了2021-2023年度ESG相關報告的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在風險管控制度及執行方面,2022年度有21.95%的公司風險管控制度完善,制定相關風險制度,風險管理流程貫穿於管理經營的各個環節,而在2023年度則有68.66%的公司風險管控制度完善,佔比上升了46.71%;2022年度有77.24%的公司風險管控制度較完善,制定相關風險制度,風險管理流程貫穿於管理經營的大部分環節,而在2023年度則有31.34%的公司風險管控制度較完善,佔比下降了45.90%;2022年度有0.81%的公司風險管控制度不完善,風險管理流程貫穿於管理經營的小部分環節,而在2023年度則沒有公司風險管控制度不完善,佔比下降了0.81%;2022年度和2023年度均沒有公司未制定風險管理制度或風險管理制度很不完善,佔比不變。
整體上,2023年度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風險管控制度及執行水平對比前兩年亦大幅上升。
圖7:風險管理制度情況對比
《2025年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上市公司G維度結果分析:基於2021-2023年度數據對比(下)》將於下期推出。
申明:以上分析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ESG相關報告和年度報告等公開信息爲數據來源,評級信息存在不充分等侷限性。聯洲信評不對評級報告所記載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作任何保證,評級結果不作爲任何投資決策依據,僅作爲基本參考。
作者:聯洲信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