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收評:恆科指漲1.35%,機器人概念走強,銀行、黃金股普跌

格隆匯
昨天

4月30日,4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港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恒指收漲0.51%報22119.41點,恒生科技指數漲1.35%,國企指數漲0.1%。全天成交2016億港元。

另外,恒指4月累跌4.33%,恒生科技指數累跌5.7%,國企指數累跌5.17%。

盤面上,大型科技股普漲,機器人概念股集體走強;內銀首季業績普遍遜於預期,銀行股跌幅居前;金價回落,黃金股普跌。

具體來看:

科技股漲跌不一,小米集團大漲超5%,阿里漲超2%,網易、快手、嗶哩嗶哩等跟漲,美團跌超1%,京東百度小幅收跌。個股消息面上,4月30日,小米推出專注推理能力的開源大模型MiMo,僅用7B參數規模在數學推理和代碼競賽測評中超越OpenAI的閉源模型o1-mini以及阿里32B規模的QwQ。

機器人概念漲幅居前,微創機器人大漲超11%,第四範式漲超7%,速騰聚創優必選瑞聲科技等跟漲。消息面上,據《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2.39億元,佔全球約50%。

芯片股漲幅居前,上海復旦漲超4%,晶門半導體中芯國際漲超2%。天風證券表示,重視自主可控催化+週期邊際復甦加碼下的半導體板塊機遇。當前中美技術博弈持續催化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需求,一季報釋放復甦信號,看好二季度增長動能,看好地緣政治博弈深化+週期復甦加碼帶來的行業板塊機遇。

內銀股大跌,消息面上,上市銀行2025年一季報整體表現不算樂觀,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銀行股下跌主要還是短期現象,銀行屬於低估值、高分紅的紅利板塊,在短期下跌之後,可能會吸引一些追求中長期穩定回報投資者的關注,從中長期來看,銀行股出現震盪上行、估值修復的可能性依然比較大。

黃金及貴金屬股下挫,消息面上,特朗普週二簽署行政令,通過對汽車製造商提供稅收抵免等方式減輕關稅衝擊。美國關鍵經濟指標拉響警報: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五年低谷,3月職位空缺驟降28.8萬個。經濟學家紛紛下調GDP預期,高盛預測一季度經濟將萎縮0.8%。

今日,南向資金淨買入56.37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淨買入47.89億港元,港股通(深)淨買入8.48億港元。

展望後市,華泰證券表示,往前看,對等關稅擾動發生後,堅定看好港股相對收益表現;南向持倉佔比高、受外資變動影響小、盈利預期穩定的紅利方向,仍可作爲底倉配置 。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