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滬上阿姨開啓招股,擬全球發售241.134萬股H股,定價區間介於95.57港元-113.12港元/股;引入盈峯控股、華寶股份爲基石;預期將於5月8日正式登陸港交所。
2025年以來,新茶飲上市熱潮湧動,頭部品牌扎堆敲鐘。背後也暗湧着行業資本敘事的重構——當蜜雪冰城成爲港股新一代“凍資王”,打破新茶飲的“破發魔咒”,具備稀缺性的新茶飲企業成爲投資者追逐的核心標的。
滬上阿姨憑藉多元化的品牌佈局,以及在下沉市場出的強勁滲透能力等,同樣展現一定稀缺性,自然成爲投資者尋找下一個“蜜雪冰城”的重要觀察對象。
三大品牌覆蓋多元需求,夯實穩健發展基礎
目前,滬上阿姨旗下擁有滬上阿姨、滬咖及輕享版三個品牌,產品線涵蓋現制飲料及現磨咖啡,價格帶較寬,整體走質價比路線,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而且可以看到,這三大品牌還在進化,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這種多品牌運營能力在新茶飲行業中並不多見,展現獨特的戰略縱深和彈性。
其中,滬上阿姨主要提供鮮果茶、多料奶茶、輕乳茶、酸奶昔及袋裝小食,定價通常介乎每款7元-22元,跨多個價格帶。2024年4月,滬上阿姨啓動品牌升級,以摩登橙主色調+獵豹女士IP展現新的品牌形象,截至2024年新品牌形象門店已達3524家,以較快速度推動戰略落地。
滬咖提供各種咖啡飲品,並已推出“東方拿鐵”,以多元、創新的產品觸達消費者,定價介乎每款13元-23元。同時,其一般設於滬上阿姨門店內,這種模式爲消費者提供"茶飲+咖啡"的複合選擇,也能夠產生協同效應,降低其單獨拓店、獲客等方面的成本。
輕享版則是相對滬上阿姨更具性價比的茶飲品牌,定價介乎每款2-12元,與蜜雪冰城相當,同時店型更小且門店選址上更加靈活,更適應下沉市場,進入縣級市。
2024年3月以來,滬上阿姨亦開始向加盟商推廣茶瀑布——輕享版2.0升級品牌概念,採用醒目的標誌、升級的店面設計及全新的推廣活動,並快速撬動市場。
截至2024年,輕享版1.0及茶瀑布門店的數目分別爲188家及304家,茶瀑布推出9個月後的GMV總額達到7380萬元。
在競爭加劇,消費需求多元化與質價比主導的市場環境下,滬上阿姨也憑藉這一品牌矩陣保持經營韌性,整體實現穩健增長。
2022-2024年,滬上阿姨的門店數量分別爲5307家、7789家、9176家,相應同比增長46.8%、17.8%;收入分別爲22.0億元、33.5億元、32.8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5億元、3.8億元、3.3億元。這背後值得留意的是,滬上阿姨2024年淨利潤受股份支付費用等大幅增加影響,從經調整淨利潤率指標來看,則呈現“三連升”,2024年達到12.7%,體現盈利能力的增強。
戰略性卡位下沉藍海,多重優勢支撐潛力釋放
多品牌運營之外,滬上阿姨的競爭優勢還體現在產品創新、渠道和供應鏈強大等方面。
沿着渠道佈局的角度來看,滬上阿姨戰略性聚焦下沉市場,擁有領先市場地位,有望充分享受這一高潛力市場的發展紅利。
根據灼識諮詢,按門店總數計,截至2023年滬上阿姨是覆蓋最多中國城市的中國中價現製茶飲店品牌,截至2024年其在下沉市場的門店佔比達到50.4%。而按GMV計,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現製茶飲店市場爲2023-2028年間最大且預期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在此基礎上,滬上阿姨也在下沉市場的門店營運、消費者偏好方面積累豐富經驗,使其未來有望更有效率推動市場覆蓋。
同時,下沉市場的領先地位及未來拓展也受益於滬上阿姨所提供的高質價比產品,以及供應鏈支持等。
在產品方面,如前文提到滬上阿姨擁有豐富多樣的產品線、親民的價格定位,同時堅持創新,在2022-2024年均推出超過100款新產品,並不斷升級現有產品,以持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供應鏈方面,數量龐大且多層級的市場覆蓋背後無疑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支持,確保各層級市場的門店都能及時獲得充足且高品質的原料供應並非易事,物流成本也會隨距離增加而上升等。反過來看,供應鏈能力也是下沉市場拓展的難點和滬上阿姨的競爭壁壘。
滬上阿姨通過中央採購平臺向加盟商提供大部分食材,以保障產品質量標準化。截至2024年,滬上阿姨已建成高效地供應鏈體系:包括12個大型物流基地、4個設備倉庫、8個生鮮倉及15個前置冷鏈倉,確保全國門店每週2-3次新鮮食材配送,實現從源頭到門店的全程品質管控。
這些業務線索也揭示出,滬上阿姨未來增長的持續性和可能性。
所以綜合來看,滬上阿姨的價值邏輯較爲清晰,整體展現出較強的投資吸引力,其這場赴港IPO,或許亦是資本市場校準新茶飲估值座標的又一里程碑。有理由對其抱以樂觀預期,不妨保持關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