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離職到履新僅用一週 黃燕銘正式擔任東方證券研究所所長

東方財富
04-29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李雨琪)持續一年多的“黃燕銘離職疑雲”迎來終章。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4月29日下午,東方證券研究所將舉行全體員工大會,會上公司領導正式宣佈黃燕銘入職東方證券,擔任研究所所長。

就在一週前的4月22日,國泰海通發佈內部公告,免去黃燕銘財富管理委員會委員職務。從離職到履新僅用時一週,看來黃燕銘的換崗進展較爲順利。

作爲中國證券研究行業的標誌性人物,黃燕銘的職業生涯幾乎貫穿了國內賣方研究的發展史。如今,黃燕銘入職東方證券,開啓職業新篇章,他將帶來的是近30年的證券研究、研究管理乃至機構業務的工作經驗,懷揣着申銀萬國和國泰君安兩家國內最早投身賣方研究以及瑞銀國際頂尖投行的工作“祕笈”入職東方證券

人才培養方面,黃燕銘始終秉持着“擇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初心。

作爲策略分析師,黃燕銘帶出來的曾經或者現在擔任各家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的有:申銀萬國陳李和袁宜、國泰君安喬永遠和李少君、廣發證券戴康、興業證券王德倫、民生證券牟一凌、天風證券吳開達、國泰海通方奕;

作爲研究所所長,黃燕銘帶出的研究所所長現任的有:申萬宏源周海晨和王勝、野村證券勵雅敏、浙商證券邱冠華、開源證券孫金巨、華源證券劉曉寧、華創證券董廣陽、光大證券高瑞東等。

未來或將重點發力三大方向

伴隨黃燕銘的履新,未來他在東方證券將建立什麼樣的研究體系和開展哪些研究工作,業界十分關注。記者從黃燕銘在國泰君安研究所任上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在各種場合的發言,總結出一些端倪。

一是創建政策研究與產業研究。黃燕銘於2019年在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內部創建政策與產業研究團隊,但因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此項研究人數少規模也不大,一直處於試驗的階段。但是在2024年初的一次會議上,黃燕銘卻表示,經過四年左右的探索,基本上已經摸到了政策與產業研究可以開展的工作模式。在他看來,政策研究主要是配合分公司和各分支機構服務於各級政府部門、開發園區,研究政策走向和提供政策建議,產業研究主要是服務國資部門以及各類投資機構,重點賦能公司投行。關於證券研究與產業研究的區別,黃燕銘曾經這樣解釋:“證券研究主要是以邊際思維研究內心世界,而產業研究主要是以總量思維研究客觀世界,兩者在方法論上完全不同,在目標任務和考覈要求上也不同”。

二是以“2+1”思維強化證券研究。黃燕銘在2016年提出"2+1"思維框架,對證券研究體系進行了系統性重構。他認爲,股票價格的形成並非簡單的價值反映,而是經歷了"基本面→預期→交易"的完整鏈條。在黃燕銘的理論體系中,股票的投資機會主要來源於這兩類邊際變化——要麼是市場預期的調整,要麼是交易行爲的改變。從“重預期”到“預期和交易並重”的研究演進,全面提升量化研究水平。

然而從2023年中開始,黃燕銘更加強調對交易的研究,甚至提出“不靠預期靠交易”的投資策略。黃燕銘對此的解釋是:一是市場有效性提升,隨着信息傳播效率的提高,單純依賴預期差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加大;二是市場規模擴大,A股市場體量增長、機構化程度加深,使得資金博弈和交易行爲對股價的影響愈發顯著;三是量化交易的崛起,程序化交易、算法策略的應用,使得交易本身成爲影響市場風格的關鍵變量。黃燕銘認爲證券研究的新方向是預期與交易的並重。

基於這一判斷,黃燕銘曾經建議證券研究機構未來需要在兩方面深化研究:一個是傳統研究維度,繼續深耕宏觀經濟、行業週期、公司基本面等預期研究,這是證券分析的根基;另一個是交易研究維度,加強對交易制度、市場微觀結構、量化策略等領域的探索,以適應市場生態的變化。這一研究框架的升級,不僅對投資機構具有指導意義,也爲監管層優化市場制度、防範系統性風險提供了理論支持。

三是大力發展財富研究支持分支機構。到目前爲止,國內絕大部分券商的研究所還是獨立經營,很少與公司營業部等分支機構來往,而黃燕銘卻是第一個打破這層隔閡的所長,他不僅佈局財富研究,還親自帶隊爲分支機構培養投顧人才。2024年黃燕銘曾向全行業提出過主動配置、量化配置、產品評價、產品研究、產品組合、產品創設共計六個板塊的財富管理研究體系。除了建立財富研究,黃燕銘還熱心於培養投資顧問,把他在培養證券分析師上的經驗降維運用於投顧人才的培養,他從2021年開始爲國泰君安培養首席投顧,共計培養了三百多名,分爲證券投顧、理財投顧、ETF投顧和固收投顧,有效地充實了分支機構的人才隊伍。

關於未來的機構業務發展,黃燕銘認爲將來的主戰場也會在分支,業務重點在三個方向:一是公募基金的ETF等被動指數產品,二是量化私募的交易,三是持牌金融機構的財富管理。這些業務都需要總部與分支相結合,共同完成。

有望帶領東方證券研究業務邁上新臺階

隨着黃燕銘正式加盟東方證券,這家滬上老牌券商再度成爲市場關注焦點。

東方證券近年來整體經營穩健,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91.90億元,同比增長12.29%,離“200億俱樂部”僅咫尺之遙;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50億元,同比增幅達21.66%,實現營收與淨利潤的兩位數雙增長。從業務結構來看,東方證券已形成以財富及資產管理爲核心的多輪驅動格局:財富及資產管理業務作爲支柱板塊,貢獻收入123.41億元(佔比60.60%);機構及銷售交易業務實現收入36.13億元(佔比17.74%);國際及其他業務收入30.50億元(佔比14.98%);投行及另類投資業務收入13.60億元(佔比6.68%)。

然而,東方證券的研究業務仍有待突破。作爲體現研究實力的核心指標,2024年公募基金分倉佣金排名顯示,東方證券以2.90億元佣金收入位列行業第14名,較2023年下降4個位次,與頭部券商存在明顯差距。可見東方證券在賣方研究市場的競爭力還有提升空間。

東方證券年報顯示,公司研究所通過拓展覆蓋市場、品類、主題等方式拓寬研究廣度和深度,打造差異化投研服務。發揮傳統權益研究優勢,提升固收、金融工程等領域的研究實力。對外,公司持續深耕公募市場,在此基礎上,非公募客戶成爲重要增量來源;對內公司積極培育深厚的合規文化,秉承合規創造價值理念,持續完善內部管理與合規風控管理,合規風控有效性不斷提升。

三十年堅持只做一個行業,對許多人來說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況且在未來黃燕銘依然選擇做賣方研究,於他而言,可從事的工作有很多,比如去買方或者創業等,但爲什麼依然重新聚焦賣方研究老本行?記者瞭解到,黃燕銘在調研上市公司時,經常會拷問董事長們關於人生理想和終極問題,把很多董事長問得啞口無言。在上證報曾經組織的所長論壇上,黃燕銘也回答過他的人生理想:“此生只磨一劍。盡此生把證券研究做到極致完美,如果人世間還有其他什麼東西可以吸引我,那就留給下輩子去做吧。”把證券研究做到極致完美,這就是黃燕銘的人生選擇。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