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4月28日,賽力斯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H股上市申請,計劃募資緩解資金壓力。這家曾憑藉華爲光環實現市值突破2000億元的“造車新貴”,在赴港上市的節點上,卻因銷量暴跌、負債高企、技術依賴等問題引發市場對其風險的深度審視。
今年一季度,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56225輛,同比下滑42.49%,核心品牌問界系列跌幅更甚,3月同比下降45.19%,與行業整體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實際上,這一頹勢在前兩個月已顯現。今年2月,問界新M7交付量僅5204輛,被奇瑞與華爲合作的智界R7以8748輛反超,華爲生態內“兄弟品牌”的競爭分流效應顯著。
從銷售結構看,儘管問界M9以50萬元以上豪華SUV銷冠身份支撐高端市場,但其銷量佔比高達41%,過度依賴單一車型的結構性風險暴露無遺。與此同時,中端市場失守,問界M5單月銷量不足2000輛,而競品小米SU7上市首月鎖單量超10萬,進一步擠壓其生存空間。
2024年,賽力斯實現淨利潤59.46億元,但投資活動淨流出擴大至165.09億元,籌資活動淨流出41.66億元,現金流主要依賴融資輸血。
爲解決資金困擾,賽力斯近幾年數次推進定增進行融資,但無法緩解負債高企問題。2024年財報顯示,賽力斯資產負債率高達87.38%,遠超比亞迪74.64%、理想56.07%等可比公司,應付賬款同比激增127%至685億元。
賽力斯的核心技術高度依賴華爲,三電系統、智能駕駛等關鍵技術自主率不足30%,需爲每輛售出車輛支付華爲銷售服務費,業內推測比例約8.3%。2024年,賽力斯斥資25億元收購“問界”商標,並支付115億元收購華爲子公司股權,試圖進一步加深綁定。
然而,華爲生態的擴張正削弱其獨特性。鴻蒙智行新增智界、享界等品牌後,賽力斯從“獨子”淪爲“四子之一”,華爲門店資源與研發重心分散,導致品牌溢價能力下降。2025年,智界R7等競品銷量反超問界,印證了這一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賽力斯宣佈派發現金紅利20.84億元,佔淨利潤35.05%,卻在2025年一季度銷量暴跌後啓動港股IPO募資。這一操作被質疑爲“透支信用”,在87.38%高負債和經營現金流承壓的背景下,大額分紅削弱了內部造血能力,轉而依賴外部融資,或加劇財務結構失衡。
賽力斯試圖通過50億元研發中心建設、800V高壓平臺研發等舉措提升技術自主率,但其2024年研發投入僅70.53億元,不足比亞迪同期636億元的11%。與此同時,華爲合作的“代工廠”標籤難以短期內剝離,品牌認知度不足的問題在競品衝擊下愈發凸顯。
賽力斯赴港IPO雖能短期緩解資金壓力,卻難掩其過度依賴華爲生態、產品結構失衡、技術自主性薄弱的商業模式風險。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淘汰賽加速的2025年,若無法實現從“華爲代工廠”到“獨立品牌”的轉型,市值神話或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港股上市,不過是這場生死競速的新起點。
注: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責任編輯:丁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