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沒告訴你的那些事 ——京東與美團是善惡之戰還是利益之爭

藍鯨財經
04-29

文|上海章和投資高國壘 高國壘

被劉強東斥爲“暴利”的美團外賣業務淨利率不到3%,餓了麼外賣業務依然鉅額虧損……劉強東這次的感情牌打得很成功,但其說法卻有太多誤導成分。圍繞外賣業務,京東與美團真是一場“善惡之戰”,還是又一次利益之爭?

“外賣平臺(指美團)一年利潤竟然幾百萬上千萬,簡直暴利”、“京東外賣淨利潤永遠不準超過5%,超過了我要處分人”、“餐飲商家太可憐,平臺扣點太高了”……在商言商,劉強東打感情牌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商業社會所允許的。但利益相關方——消費者、騎手、餐飲商家乃至投資者該如何避免被誤導,則是另一個問題。

美團外賣業務淨利率不到3%

美團外賣業務利潤率一直很低,絕不是劉強東說的“暴利”。

2024年美團淨利潤激增至358億元,但其盈利核心並非劉強東說的外賣,而是到店業務和酒旅業務。財報顯示,美團到店酒旅業務利潤率長期超40%(沒有配送成本)。而外賣業務單筆配送虧損0.34元,依賴佣金和在線營銷收入勉強實現整體盈利。美團沒有單獨披露外賣業務淨利率。根據財報,美團2023年度綜合淨利率5.7%,2024年在規模效應和結果優化的基礎上,綜合淨利率首次提高到10.6%。但考慮到到店和酒旅業務長期淨利率超過40%,可以想象外賣業務淨利率有多低。摩根大通估算,美團外賣業務淨利率大概2.8%——穩穩地落在劉強東“不準超過5%”的要求區間。

京東高調進軍外賣的“醉翁之意”

2024年京東淨利潤達413億元——電商平臺賺的比外賣平臺還多。按劉強東的思路,京東是否比美團更暴利?

劉強東以“改善騎手待遇”、“讓利給商家”爲旗幟高調切入外賣市場,但商業邏輯遠非表面這般溫情。2024年京東核心電商業務增速已降至6.8%,3C家電品類更面臨美團閃購的強勢滲透——美團閃購3C訂單量已達京東全站四成。京東外賣的“0佣金+五險一金”策略,本質是防禦性擴張:通過高頻外賣業務鞏固用戶粘性,阻止美團進一步蠶食其核心3C電商品類。

更深層的動機在於資本市場敘事。京東近年淨利潤增長依賴投資收益(2024年其他收益達134億元,佔淨利潤32.5%),急需新故事支撐估值。

京東外賣的“不可能三角”

劉強東好像在善意的“不允許京東外賣利潤率超過5%”,但現實是他準備虧多少的問題,而不是賺多少。“餓了麼”外賣市佔率近3成,目前仍然虧損。考慮到京東平臺和騎手對外賣業務可以部分複用,摩根大通測算,京東每獲取5%外賣市場份額需虧損80-90億元。京東需市佔率超15%纔可能盈虧平衡,但當前其日單量僅100萬(美團日均6390萬單)。

劉強東宣稱“全額承擔騎手社保”,但美團已啓動養老保險試點,並通過靈活用工稀釋成本(僅核心騎手80-100萬需參保,單均成本增加0.1-0.2元)。京東若將社保成本完全內部化,需額外年支出超幾十億元。

外賣的市場份額、保住原有業務的利潤和社會責任,是京東的“不可能三角”。

“壓榨”爭議的認知偏差

商家端,美團外賣費率透明化改革後,餐飲商家支付給美團的技術服務費爲訂單額的6%-8%,商家支付的配送費基本都給了騎手,消費者也承擔少量配送費。商家實際負擔不輕,但也稱不上“壓榨”——美團也沒怎麼賺錢,外賣業務淨利率不到3%。

騎手端,美團高頻騎手月均收入6650-9344元,部分熟練騎手能超過1萬元,雖勞動強度大,但收入高於製造業普工。在當前就業形勢下,對於沒有任何技能的勞動者,這樣的收入水平大家可以給個公允評價。

商業競爭沒有善惡

美團綜合淨利潤率從5%提升至11%,並非靠“壓榨”,而是總收入增長22%的規模效應+結構性優化:到店和酒旅等高毛利業務佔比從51.5%升至56.3%,其他新業務虧損率從88%收窄至31%。反觀京東,外賣業務需直面美團7年積累的算法、運力與商戶關係,其宣稱的“0佣金”難以持久——一旦補貼退坡,商家和消費者仍將回歸履約效率更高的平臺。

一個常見的商業安排是,高頻業務帶動低頻業務,高頻業務負責引流和客戶粘性,低頻業務負責賺錢。外賣就是美團不賺錢的高頻業務。現在京東組織炮火轟擊的正是美團的高頻業務。對劉強東來說,這場仗可能不得不打,但註定是一場硬仗。而且即使打贏了,也只是拓展了一塊本身難以賺錢的引流業務(不是劉強東不想賺的問題)。要想賺錢,需要在此基礎上延伸新的低成本高毛利業務。

結語:“正義敘事”背後是商業博弈

劉強東的“反暴利”檄文充滿感染力,但商業世界只相信常識。美團2.8%的外賣淨利潤率,與京東3.6%的整體淨利率,均證明這不是一場“善惡對決”,而是商業博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