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智駕重複造輪子

藍鯨財經
04-29

文|洞見新研社

左手新能源,右手智駕,這是長城當下最在意的兩塊業務。

從去年8月首款具備高階智能駕駛功能SUV全新藍山上市之後,長城在傳播端的重點就是圍繞智駕、無圖方案打造智駕標籤。

先是在廣州國際車展上,整個展廳只展出全新藍山,以體現出長城對智駕的重視,同時在展會上宣佈智駕研發進展,全新藍山全場景NOA全國開城,併發布了Coffee OS 3.1。

接着董事長魏建軍親自上陣,駕駛全新藍山在重慶進行了一場全場景高階智駕直播,用38個路口選擇,14次左右轉彎,4次穿越跨江大橋,精準識別岔路口21次,17次上下匝道的表現來證明藍山智駕不輸任何一個友商。

魏建軍更是在2025年集團年會上表態,將不設待遇和榮譽上限,在全球招攬智能化技術人才。

魏建軍的話音剛落,今年3月,又有消息曝出,長城汽車在美國籌劃建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中心將設立在硅谷,向CTO吳會肖彙報。

不難看出,智駕幾乎成了長城汽車的“一把手工程”,特別是在智駕成爲影響銷量重要因素的行業語境下,更是長城汽車一場不容有失的戰役。

01爲了智駕,不惜一切代價

長城並不是最近纔開始進行智駕佈局,早在2019年,由公司內部的智能駕駛前瞻部拆分,孵化了被稱爲“中國版Crusie”的毫末智行。

一開始,長城就爲毫末智行配備了當時在業內極爲豪華的高管陣容,董事長和CIO分別是長城的嫡系老將張凱與甄龍豹,CEO是來自百度智駕業務部門,有着16年自動駕駛研發經驗的顧維灝,COO侯軍在華爲和百度也都曾有過非常出色的履歷。

毫末智行成立的第二年,長城針對其發佈了咖啡智駕“331戰略”,即用三年時間,實現用戶規模行業第一、用戶體驗評價最好、場景功能覆蓋最多三個領先,打造智能時代自動駕駛的領導者。與此同時,長城汽車還宣佈,旗下子品牌所有的車型都將搭載毫末智行的智駕產品。

不難看出,長城汽車對毫末智行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幾乎是傾盡所有,一口一口將飯喂到到毫末嘴中。

然而到了2024年,毫末智行在經歷了IPO計劃叫停風波後,長城智駕供應商名單出現了一個新面孔——元戎啓行。

後面的故事就是,元戎啓行不但取代毫末智行,成爲新款藍山的智駕供應商,還在去年11月拿下由長城汽車集團獨家投資的1億美元C輪融資。

事實上,除了毫末智行與元戎啓行的這兩個項目的投資,長城在高階輔助駕駛、芯片方面也有出手,出資建立了諾博科技,量產域控制器;仙林智能、嘉裕科技分別在座艙OS、語音技術上有不錯的自研成果,是長城新一代座艙系統Coffee OS 2的研發主力。

2021年,長城又戰略投資地平線。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將重點加強高級輔助駕駛、高級別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等方面的合作。

除此之外,還有消息稱,Momenta在長城總部保定市設有專門測試Demo的團隊,同時卓馭(大疆車載)也在積極嘗試與長城合作端到端項目。

過去5年,長城的研發投入從2020年的51.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95億元,CTO吳會肖曾表示,智能化相關研發費用目前約佔長城總研發費用的一半,長城計劃每年向自動駕駛領域投入研發費用至少10億元。

截至2025年1月,長城智能化研發團隊規模超5000人,其中軟件開發人員佔比達70%。旗下新能源高端品牌魏牌,已擁有獨立的智能化研發平臺,其中包括600多名頂尖技術專家。

從投資到建設產業生態,吸納各種類型的智駕供應商,再到組建自研團隊,長城重複造輪子的舉動,在另外一個側面上也反映出長城對智駕的重視與迫切。

02重複造輪子,長城是真急了

長城將大量資源傾向智駕,在已經孵化了毫末智行的背景下,還要引入多個新的供應商,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等不起”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長城汽車用的都是毫末智行的智駕方案,截至2024年10月,長城汽車有超過20款車搭載毫末智行HPilot智駕系統,但由於毫末智行在無圖城市NOA方案上的進展不盡人意,這纔在新款藍山的發佈節點引入了新的智駕供應商元戎啓行。

早在2022年8月的成都車展上,毫末智行就推出了城市NOH,並且宣佈要在“2024年落地100城,2025年實現100萬臺裝機量”“2024上半年落地100城,到2025年完成更大規模全景落地”。

現在看來,毫末智行當時的計劃十分超前,可惜現實情況是毫末智行的城市NOH產品上車並不順利,公佈計劃後的兩年多時間內都沒有後續進展發佈。

反觀長城的友商們早就開始了無圖NOA、城市端到端的軍備競賽。去年3月,華爲率先全量推送無圖城區NCA領航功能;4月,蔚來全量推送NOP+城區路線;7月,理想、小鵬相繼全量推送無圖智駕功能。

如果說引入純外部方案供應商元戎啓行是出於對友商攻勢的“防守”,不至於在智駕上掉隊,那麼藍山銷量的成功則進一步堅定了長城繼續加大智駕投入的信心。

藍山上市當日,24小時大定突破8571輛,接着在10月的最後一週,登上30萬元級新能源大六座SUV周銷量榜首,去年12月,全新藍山實現單月銷量8057輛,同比增長200%以上。

到如今,長城汽車在智駕上的策略就已經很明顯了,“親兒子”毫末智行還不能完全挑起重任,全面押注,風險過大;元戎啓行、地平線這類外部供應商存在不可控因素,那就投資它們增強確定性,爲我所用。

最後,去美國建研發中心,一是爲加快核心技術的研發進度,畢竟作爲一個車企,靈魂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CTO吳會肖也曾表示過“希望能把核心技術穩穩地抓在自己手裏”。

另一方面則是爲了引進人才和國際合作。

智駕作爲一項前沿技術,行業間的交流必不可少,車企在確定智駕方案時,對不同智駕供應商的方案取長補短既可加快效率,又可形成差異化賣點,而在美國硅谷就有不少全球知名的自動駕駛企業是非常不錯的合作對象。

03全民智駕,長城的選擇題

新款藍山的銷量尚可,並不意味着長城智駕之戰的勝利,擺在魏建軍面前有一個兩難的選擇,面對全民智駕的趨勢,到底是跟隨大流,將智駕功能由高端車型下放,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利潤優先。

魏建軍曾在一場直播中擲地有聲的表示,“長城汽車(銷量)哪怕跌落前十也不怕,因爲要健康地發展,寧可少乾點,市佔率少一點,也不去追求沒有意義的銷量。”

體現在長城汽車的實際經營中,去年全年長城汽車銷量僅微增0.37%,營收卻增長了16.7%,達到2202億元,歸母淨利潤更是同比增長80.8%至127億元,反差非常明顯。

這組數據也充分說明,在銷量(市場佔有率)和利潤之間,長城的經營方向更加傾向於後者。

然而當前的智駕之戰,已經逐漸從以往30萬以上的中高端車型逐漸下放到更低級別市場,像比亞迪推出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甚至已下探至7萬元級市場。比亞迪還計劃在2025年實現300萬套高快NOA系統覆蓋,佔新車總量的60%。

小鵬汽車是另外一家將智駕殺入10萬級價位段的品牌,去年上市的小鵬MONA M03 12萬起售,XNGP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是這款車型的賣點之一。

此外長安深藍L07依靠華爲幹昆智駕ADS SE,可以支持高速智駕、城區高階LCC PLUS等功能;寶駿雲海搭載與大疆聯合開發的靈眸智駕2.0 Max系統,支持高速領航、城市記憶領航等功能。

對於車企而言,智駕下放是把雙刃劍,功能更加豐富的車型當然有利銷售,但同時也會對單車利潤產生影響。

長城的問題在於,智駕雖然有所突破,但還沒有像SUV一樣,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與友商相比,也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小鵬汽車的城區NOA在去年2月就已經覆蓋了243個城市;華爲ADS 3.0已實現"全國都能開"的智駕能力;理想NOA覆蓋城市也超過了110個。長城汽車雖然在去年宣佈全場景NOA全國開城,但具體實施情況並未公佈。

長城在智駕上不惜重複造輪子,肯定不是希望自己不要掉隊那麼簡單,其最終目的還是要將技術優勢轉化爲產品的競爭力,服務於終端銷售。

從這個層面來看,長城似乎要對自己長期以往所堅持的經營理念有所調整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