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兩大法寶:買低位和買超額

金融界
04/29

如果說投資圈有什麼無往不勝的致勝祕訣,那一定是買在低位。更進一步,如果在致勝的基礎上想要收益最大化,那一定是精選超額收益更多的標的。

但是股市不是計算器,就連巴菲特也不能百戰百勝,所以大部分人都只能向一種模糊的正確靠攏。但是,最近經過市場分化與輪動,中證1000指數增強策略卻已經非常接近這兩個投資法寶了。

自4月7日市場觸底回升以來,A股結構性分化愈發顯著,上證指數強勢補缺,但中證1000為代表的小盤股反彈動能不足,估值水平回落到歷史分位線附近。

iFinD數據顯示,截至當前,中證1000指數PE-TTM(剔除負值)處於近十年25%分位區間,市淨率(PB)同樣接近歷史最低水平。相比上證50、滬深300等大盤指數,其估值修復空間顯著。

而當指數市盈率處於歷史分位較低區間時,指數增強策略則可以通過選股進一步放大收益彈性。

就拿$1000ETF增強(SZ159680)$來說,同樣是上漲,今日中證1000指數盤中上漲0.21%時,1000ETF增強(159680)已經漲至0.44%;當中證1000漲0.63%的時候,1000ETF增強(159680)已經漲了將近0.9%,對比明顯。

4月重要會議延續「穩中求進」基調,強調科技自主可控與高端製造升級,而中證1000成分股中「專精特新」企業佔比超40%,覆蓋半導體、機器人、新材料等政策重點扶持領域,本身就是科技突圍與小盤成長的主場。所以雖然板塊短期受到市場情緒壓制,但政策驅動的產業紅利後面一定會逐步兌現。

另外,從技術形態看,現在中證1000指數已接近2022年4月、2023年10月兩次歷史大底的支撐位,位於20、30、60日均線下方已經一個月時間,量價背離與波動率收縮均指向空頭力量衰竭。後面幾何外部關稅衝擊逐步消化和國內穩增長政策加碼,最晚二季度末也會迎來一個比較明顯的修復拐點。

投資本身就是和人性作鬥爭,買在低位更是,不能因為眼前的波動就放棄未來巨大的反彈空間。

中證1000成分股中約70%為機構覆蓋不足的小市值公司,定價效率較低,這為量化模型提供了豐厚的選股土壤。1000ETF增強(159680)能夠動態篩選被低估且業績改善的個股,歷史回測顯示年化超額收益穩定在8%-12%區間,跟蹤誤差控制的也很好。

如果後面市場調整到位反彈,中證1000指數作為小盤成長代表,上漲彈性通常高於大盤,就像2023年11月反彈中,其漲幅為滬深300的1.8倍。退一步說,如果市場節後還是延續震盪,增強策略的超額收益也可以提供安全墊,避免「被動挨打」。

從2021年大盤佔優週期已經持續3年,隨着今年關稅影響下自主可控的深化,後面小盤股接棒成為新主線的概率極大,大家可以多看看1000ETF增強(159680)這樣的指數增強策略產品,每月以固定金額月供,利用「低位+超額」熨平短期波動,或者搭配紅利ETF防禦與科創50ETF進攻,平衡組合風險收益比,都是不錯的選擇。

作者:ETF金鏟子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