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關關長親述:我們如何讓國際走私犯聞風喪膽?

滾動播報
04-29

轉自:上觀新聞

香港特區政府海關關長陳子達在香港海關工作長達30年之久,輾轉於各個崗位,其中駐守最長時間的就是緝私。因此,陳子達十分熟悉走私分子的犯罪手法,並積極帶領香港海關善用科技提升執法精準度,加強與中國內地及國際海關組織緊密合作。近日,陳子達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客廳”專訪,親述香港海關屢破大案的心得,以及如何擁抱科技潮流提升執法成效。

採訪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網記者:您在履新時曾表示未來工作“任重道遠”,並提出五項重點工作,目前相關工作取得哪些成果?

陳子達:幾項重要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我當時提出的第一點就是要提升執法成效,特別是在打擊私煙和緝毒兩方面。

在打擊私煙方面,2025年1月和2月,我們查獲的私煙總數已達到1.1億支,較去年同期增長1.5倍,這些都是我們海關同仁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也在口岸加強了針對入境旅客攜帶超額免稅煙的執法力度。整體來看,我覺得在打擊私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打擊毒品方面,過去兩三個月以來,我們繼續加強與內地海關合作,今年2月我們破獲了兩宗大型毒品案件,檢獲大麻、冰毒等毒品。犯罪集團跨境勾結非常密切,所以我們要提升執法成效,就一定要加強海關與海關之間合作。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加強與內地海關及其他國際海關組織合作。

另外,我(在五項重點工作中)也提到繼續推展便利營商措施。我們非常積極地推進與其他海關組織簽署“認可經濟營運商”(AEO)互認安排。去年已經簽署了兩份,我們有信心今年可以再籤兩份互認安排。這對於香港“認可經濟營運商”在其他地方得到通關便利是很有幫助的。

香港特區政府海關關長陳子達日前接受中新網港澳會客廳欄目採訪。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中新網記者:您在香港海關工作30年之久,幾乎做過所有崗位,可謂身經百戰,這當中有哪些驚險難忘的故事?在不同崗位歷練,對您如今在關長位置上履行職務、作出決策有何啓發或影響?

陳子達:我可以這樣說,“有驚無險”。我自己幹過很多不同的崗位,包括前線口岸管理、打擊走私方面的調查工作,我也做過稅務審查、資訊科技。

在加入海關初期,我一直在海上從事打擊走私工作,在20世紀90年代,還是有很多(走私分子)用“大飛”(即快艇)走私(貨物)到內地。那個年代我在當案件主管時辦了很多大案,我們跟水警的合作關係非常密切,在行動中我們會動用固定翼飛機和快艇,也會配合陸地上的跟蹤人員,長期監察相關走私團伙,最後在他們利用快艇走私時將其一網打盡、繩之以法。工作是挺辛苦的,但是內心滿足感很強。

回顧我30年的工作歷程,方方面面的工作對於我今天晉升到關長級作出決策幫助很大,因爲我非常瞭解我們前線同事在工作時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現在我也跟前線同事保持緊密聯繫,我經常會到不同口岸、香港國際機場、海岸巡邏船,跟前線同事直接對談,我要呼吸到他們的空氣,瞭解他們最新的工作情況,我覺得這對於我們將來作出任何重要的決策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新網記者:您當年駐守最長時間的崗位是緝私,就您的觀察,過去這些年犯罪手法、形式等有何變化?海關執法能力又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加強?

陳子達:從走私方面來看萬變不離其宗。走私也是一種經濟現象,香港畢竟是一個免稅港,也是亞太區最重要的貿易通關港口,我們爲進出口通關提供最高的便利。

就我幾十年的觀察,從走私整體形勢來看,還是從香港往外走私。其他地區海關比較關注的是貨品走私入境,但香港是放更多資源打擊往外走私。

過去30年,香港海關的緝私能力大幅提升,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數據方面,以前我們用的是紙本報關,現在我們有電子平臺,方便業界提交貨物資料。從明年起,香港會落實貿易單一窗口,將來所有貿易商、物流商都可以通過貿易單一窗口向香港海關提交貨物資料,有了全面、完整的資料庫,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進行分析,這對於我們提升執法的精準度有很大幫助。

第二,走私分子的跨境勾結非常密切,我們認識到,如果要有效地打擊走私,我們必須與其他地方的海關更加密切地合作,特別是內地海關。過去十幾二十年,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海關總署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在風險評估、緝私方面,我們幾乎每天都有接觸,會從情報層面對走私分子的數據進行分享。這對於我們從海量的貨物中挑選出一些高風險貨物進行檢查,幫助非常大。

最後是國際合作。去年7月起,香港海關成爲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副主席。我們在香港舉辦了一連串國際會議、區域性會議,加強區域海關組織合作,包括情報交換、人員培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的偵查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比以前提升了很多,這對於我們控制整體走私形勢非常重要。

中新網記者:爲推動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物流鏈擔任關鍵角色,發揮香港國際物流樞紐優勢,您多次強調要促進通關便利、便商利貿,香港海關在優化通關程序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又如何善用科技提升清關效率和執法能力?

陳子達:要保持香港作爲一個自由港、貿易港的競爭優勢,我們的理念就是要讓正當貨物儘快通關。過去幾十年我們都是朝這一方向努力,比如通過電子平臺收集數據,在貨物抵達香港前已進行風險評估,等貨物抵達後,我們可以用最快的時間放貨。

還有“香港認可經濟營運商計劃”,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根據世界海關組織定下的一系列審查標準,對香港企業進行信譽審批,如果它達到標準,就可以在香港進出口環節得到通關便利。我們也和其他海關組織簽訂“認可經濟營運商”互認安排。目前,我們共簽訂了16份互認安排,通過這些安排,成爲“認可經濟營運商”的香港企業在其他國家及地區進出口時也可獲得通關便利。

另外我們還會推出貿易單一窗口,明年起我們會全面電子化,商家或物流商可通過單一平臺提交所有申請資料,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向香港海關提交貨物資料、報關資料,這對於業界來說是非常方便的。我們也在積極跟內地有關單位商談,將來全面地與內地貿易單一窗口互聯互通,這將有助提升雙方的風險評估能力。

中新網記者:除了善用科技提升執法效能,香港海關也在日常訓練中融入尖端技術。早前,由香港海關開發的“沉浸式模擬實境洞穴系統”學習課程獲得國際獎項肯定。請您介紹這個系統如何協助訓練?

陳子達:過去幾年,科技的發展的確對各行各業(產生積極影響),也令我們香港海關的執法能力有所提升。

在香港海關學院,我們要培訓學員進行各種操作,包括到船上進行船隻檢查、貨物檢查,在集裝箱裏進行檢查,在香港國際機場的停機坪及飛機上進行檢查,這當中都存在不同風險。

我們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同事的職業安全,有了這個系統以後,我們就可以藉助虛擬方式,模擬不同的作業環境,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習慣到船上、到飛機上、到車上進行檢查,這對於提升學員的工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幫助,讓他們到了崗位之後,可以迅速投入實際工作。

中新網記者:您剛剛提到,去年7月起,香港海關擔任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副主席一職。香港海關會如何利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加強與內地合作的同時,在國際舞臺發揮更強的領導作用?

陳子達:我們要把工作做好,其中一個要項就是海關與海關之間的合作,如交換情報、提供人員培訓,以及通過國際性、區域性的會議,分享最佳作業模式。

去年7月起,香港海關擔任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副主席,我們計劃在兩年任期內舉辦約24個國際性、區域性會議,按照不同課題邀請亞太區海關精英、領袖來香港參加研討會。除了研討會之外,我們也會舉辦很多培訓項目,提升其他地方海關人員的能力。

通過舉辦這些活動,我們建立起海關與海關之間更強的互信和合作關係。過去幾年,我們偵破的很多大案,都有海關與海關之間情報交換的助力。通過主辦這些國際會議,我們釋放出善意,展示香港海關的作業能力,也與內地海關及其他地區的海關建立非常良好的夥伴關係,通過這些關係,我們在很多共同業務上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中新網記者:剛剛我們聊了很多關於海關未來的發展計劃,我們也很好奇您當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爲何決定投考香港海關?在海關一做就是30年,對這一職業有哪些感想和收穫?

陳子達:我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了香港海關,老實說當時對海關的具體工作不太瞭解,當時20世紀90年代跟現在不一樣,沒有網上資訊可以去查,那爲什麼會投身海關呢?一方面,特區政府是一個良好的僱主,提供了公平的工作環境,而且非常關懷照顧員工的個人生活,在海關部門中我可以得到個人的發展;另一方面,我不僅在仕途上得以發展,也能夠爲市民服務。過去我做過很多不同的崗位,在每個崗位上做出的一些成績也好,偵破的一些大案也好,內心都有很強的滿足感,這也激勵我不斷往前走,走得更遠、更高。

當年我可能是誤打誤撞加入了香港海關,但我一點兒也沒有後悔,我非常感恩。我也希望如今在我的帶領之下,給同事提供(和我當年)一樣的工作環境,讓我的後輩們都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高。

中新網記者:香港海關近年來也是積極全方位招攬人才,每年吸引大批年輕人來投考,那您心目中一個合格的海關關員應該是什麼樣的?

陳子達:我們歡迎不同專業的專才加入香港海關,因爲香港海關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執法部門,除了執法之外,還有很多便利營商的工作,我們還擔當了兩個主要行業——金錢服務經營者、貴金屬及寶石交易商的監理角色,所以我們的工作範疇是非常寬的。

加入香港海關的人,必須好學,要有很正面的態度願意迎接不同的挑戰,同時還要有非常開放的心態能接受新時代下不同的環境和變動,也願意用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中新網記者:除了在本地招才,香港海關自2023年起也在內地多個城市展開招聘活動,爲何決定前往內地招聘,這些內地港生有何優勢?目前招聘成果如何?

陳子達:過去幾年我們到內地不同城市展開招聘,希望一些在內地念大學的香港學生畢業後回到香港可以考慮加入海關。

普遍來說這些內地港生的普通話非常好,中文根底也比較好,我們正需要很多兩文三語很好的年輕人加入我們。我一直強調跟內地海關的合作,對我們方方面面的工作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們希望吸納一些對內地環境比較熟悉的年輕人加入。

我們在這方面的成績還是不錯的,過去兩年我們一共收到600多份申請表,都是在內地念大學的港生,我們覺得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內地港生通過這個渠道申請加入香港海關。

原標題:《香港海關關長親述:我們如何讓國際走私犯聞風喪膽?》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