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乘聯會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攀升至41.2%,相當於每銷售10輛新車中就有4輛爲新能源車型;市場規模達307.5萬輛,同比增長47.1%。這一增長不僅源於“以舊換新”等政策支持,更得益於技術突破。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通過全價格帶佈局穩居市場核心,而理想、蔚來、小米等新勢力則以差異化技術(如換電網絡、鴻蒙生態)搶佔細分市場。在此背景下,國內專業的數據智能服務商每日互動依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服務的前沿佈局,基於多維數據及公開市場動態,從品牌競爭、車型偏好、用戶分層、區域滲透等維度展開分析,對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洞察。
女性與年輕羣體崛起,城市分層特徵顯著
曾幾何時,汽車更多是男性用戶的“玩具”。但是每日互動大數據洞察發現,來到新能源車時代,相比男性羣體,女性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更加明顯,對比全量人羣中新能源汽車用戶羣體佔比,女性TGI達到111.91,是男性偏好的1.2倍。靚麗的外形、多元的價格、豐富的人機交互以及更多傾向女性用戶的實用設計,加上簡潔的駕駛技巧,在無形中俘獲了更多女性用戶的青睞,成爲“她經濟”的一項美妙詮釋。
每日互動大數據洞察發現,25-34歲人羣出於經濟能力及對新技術的敏感度,疊加通勤需求與政策推動,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更爲顯著,達到104.23。而45歲+用戶受傳統駕乘習慣及續航焦慮、性價比考量等影響,對新能源車偏好較弱;據此也可以推測,18-24歲羣體可能因經濟依賴家庭支持,在新能源汽車偏好上未達預期。
每日互動大數據洞察發現,新能源汽車在不同等級城市中的受歡迎程度有較大差異。一線城市作爲新能源汽車的早期主要市場,經過幾年培養,呈現出對新能源車的更強偏好。相比之下,四線及以下城市人羣對新能源汽車的選擇偏好更低,僅有84.90。相較於一、二線城市的限行政策+充電樁高密度覆蓋,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在新能源車使用上受到更多限制:氣候條件是否適合?下沉市場偏好的實用車型是否匹配需求?兩極分化的偏好表現也無疑給新能源車市場帶來了更多市場機會。
國產新能源品牌格局分化:比亞迪領銜,新勢力與跨界者競逐
每日互動大數據對目前市場上主流新能源汽車用戶及潛在用戶進行洞察。就國內市場綜合熱度來看,比亞迪仍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王牌,其全價格帶佈局(10-50萬元)覆蓋經濟型至高端市場,DiPilot智駕系統滲透率持續提升,驗證了“技術普惠+規模效應”策略的有效性。同時特斯拉依託先發技術優勢,即使在新勢力的不斷衝擊下,仍能憑藉6.62的品牌熱度居於第二位。理想汽車以家庭場景定位突圍,2024年交付量突破50萬輛,通過“彩電冰箱大沙發”差異化策略鎖定中高端用戶,綜合熱度位列第三,成爲新勢力標杆。而跨界者小米汽車依託“人車家生態”營銷及預售期流量紅利,正以用戶生態重構市場規則,也成爲熱度榜上的第四位。
就車系熱度而言,比亞迪在榜單中佔據七個席位,其強勢地位在車系熱度表現上也可窺見一斑。
新能源品牌用戶代際分化:全齡覆蓋VS精準定位
每日互動大數據進一步洞察發現,在綜合熱度排名前5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中,比亞迪和吉利的用戶分層相對不明顯,各個年齡段的用戶偏好相對均衡,這或許可從其全價格帶佈局策略獲得解釋:比亞迪覆蓋10-50萬元市場(宋PLUS至仰望U8),吉利銀河系列滲透9-20萬元區間,滿足家庭、通勤、高端等多元需求。特斯拉、理想整體主打中、青年用戶羣體,在35-44歲年齡段,特斯拉與理想用戶存在較強一致性,兩者競爭激烈——因兩者均主打家庭場景——特斯拉Model Y以FSD技術吸引科技中產,理想L6憑藉增程動力與靈活空間鎖定二胎家庭。小米汽車在18-24歲人羣的影響力顯著,對45歲+人羣反而影響平平。這種分化也印證了“技術普惠”與“場景細分”並行的市場邏輯。
“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的五菱,憑藉一系列高性價比車型精準切入45歲+人羣市場,其45歲+人羣的偏好度高達184.65。廣汽埃安則通過空間設計與年輕化功能吸引18-24歲用戶。以AION UT爲例,其2750mm軸距、420km續航及“萌鳥大眼”設計契合年輕女性城市通勤需求,預售價格8.98萬起,CLTC續航達成率超90%,成爲年輕購車羣體的熱門選擇。
AITO用戶中35-44歲人羣的偏好度達到114.28,45歲+人羣的偏好達到111.38。誰又能說高年齡段人羣對新能源汽車不感冒呢?或許智駕體驗和需求匹配對這部分人羣來說更是關鍵。
此外就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分城市等級偏好程度而言,比亞迪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熱度比並不明顯;相反,在四線及以下城市人羣中,比亞迪和吉利都表現出較明顯的吸引力。此外特斯拉在一、二線城市的熱度穩定走高,小米汽車也有相類似的熱度分佈。
每日互動大數據洞察發現,五菱新能源車用戶主要集中在三線城市,其三線城市TGI達到194.45;而蔚來車主更加集中在一線城市。極氪、問界聚焦一、二線中青年羣體,依託豪華配置及細分場景定位,滿足城市用戶對品質與功能的雙重需求。
每日互動數據對不同售價的新能源汽車車系進一步洞察發現,入門級新能源汽車品牌及車系較爲分散,是衆多老牌車企在新能源車領域受歡迎的重要着力點。在10-20萬元的經濟型檔位,比亞迪表現強勢,車系熱度前五均爲比亞迪旗下;乃至到中高端、高端檔位,特斯拉、理想、蔚來等具有智駕功能的新能源車型開始更受青睞;在50萬元以上的豪華級檔位,除了保時捷這樣的傳統奢牌,理想、仰望也佔據一席之地。
2025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強者恆強、生態決勝”的格局。比亞迪以全價格帶覆蓋構築護城河,新勢力通過生態協同開闢新賽道,而接下來,面向更多人羣的下沉市場與邁向更高端壁壘的智能化技術似乎將成爲下一階段增長核心。隨着二季度新車上新潮及新能源配套設施擴容,市場又將呈現怎樣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