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前,香櫞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透露,他正在做多中國。
高盛最新公佈的數據就佐證了:全球資金正瘋狂湧入中國資產!
1
中國股票基金獲資金大幅淨流入
高盛最新發布的全球資金流向報告顯示,在3月27日至4月23日的一個月內,全球股票基金獲得680.79億美元淨流入,新興市場基金獲得271.4億美元淨流入,其中90%都流入了中國市場。
中國股票基金獲得246.86億美元淨流入,資金流入額遠超韓國、印度、巴西等其他新興市場。
其實上週三南向資金狂賣180億港元情況下,恒指依舊保持2%的漲幅,當時就有交易臺數據顯示全球長線資金或許正在買入。
同樣是上週,香櫞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就透露自己正通過投資iShares中國大盤ETF(China Large-Cap ETF)押注中國經濟和市場潛力。
當被問及他爲何關稅戰中仍懸而未決時做多中國,萊福特表示,儘管關稅戰造成全球市場動盪,但中國“堅持住了”。
他說,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市盈率非常低,“它被超賣了一段時間。這個市場還有很多需要追趕的地方,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支持市場的承諾。”
其實在第一次中美貿易摩擦期間,萊福特同樣選擇做多中國。
2018年11月12日,萊福特在2019年全球投資展望峯會上表示,“中國市場存在價值”。
談及理由時,萊福特表示,“很多股票已經跌到了值得買入的程度,中美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可能也不像最初預期的那麼嚴重,因爲中國需求增長如此迅速。”
以iShares中國大盤ETF的走勢來看,2018年11月12日-2019年4月18日累計上漲15.91%。
2
存款利率加速進入“1.0”時代
近日,中小銀行開始新一輪全面下調定存利率了。
微衆銀行計劃於4月29日起下調個人存款產品年利率,調降幅度爲20BP—40BP。
4月以來,全國超過30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以中小銀行爲主,調整類別以三年期、五年期產品爲主,調降後多數銀行存款產品的年化利率已低於2%,部分中小銀行的定存利率甚至低於大中型銀行。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檢測數據顯示,調降後,3年期平均利率爲2.042%,5年期平均利率爲1.883%,兩者存款利率剪刀差進一步加大。
簡單來理解,存五年的利率還比不上存三年。
這就是從去年開始一直反覆講述的一個觀點,我們正進入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時代,如何穿越陌生的低利率時代,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國海證券分析師認爲,這次中小銀行的調整是2024年第二輪大行存款利率下調的補降,或預示着由大行引導的新一輪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已在路上,而大行下調存款利率,往往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降低同步。
也就是說如果後續大行再次下調存款利率,往後的保險預定利率、OMO、LPR等有望逐步迎來下調。
作爲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存款利率的調整會對整體資產表現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國銀行數據顯示,存款定期化趨勢仍在延續。
2025年3月末,居民、企業定期存款增速分別爲12.1%和7.1%。其中住戶人民幣存款餘額達160.47萬億元,相比去年年末增加9.2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隨着存款利率的不斷下調,這160.47萬億元存款會流向何處?
初步趨勢來看,存款利率調降再度引發了存款向理財搬家。
儘管一季度債市表現不佳,但理財一季度規模依舊增長15%。進入4月,中金公司固收組報告顯示,4月14日—20日,理財規模繼續增長,環比上升3200億元。
但一季度債市是實實在在不掙錢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年初的1.6%震盪走高至1.9%。
2024年在債市賺得盆滿鉢滿的銀行、險資,一季度紛紛因爲債市導致公允價值變動出現虧損。
爲何債市表現不佳,理財規模繼續增長?
原因之一是當前理財的淨值估值標準不統一。監管正開始堵上漏洞。
近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估值業務自律指引(試行)》,對估值機構和估值產品應用提出要求。
要求估值產品用戶規範開展產品淨值計量,不得利用估值運用規則的差異,未經審慎評估隨意選擇其他替代性價格,規避淨值化管理要求。
這將堵上銀行理財通過估值平滑淨值波動的漏洞。需要暴露真實的產品淨值,銀行理財子公司將迎來真正的市場考驗。
如今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又回到1.6%的關口,“擇機降準降息”保持定力的情況下,收益率下行空間有限,對交易的要求更高了(波段投資),資金開始在其他資產上找機會了。
整體來看,低利率+財政貨幣雙寬鬆+房住不炒+人口週期,權益投資一定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近期情況來看,大宗商品也是資金重點關注的方向,尤其是黃金。
3
大宗商品,走向1978?
中國黃金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國內黃金ETF持倉增長23.47噸,同比增長327.73%。至3月底,國內黃金ETF持有量爲138.21噸。
從指數角度來看,SEG黃金9999一季度淨流入158.36億元,上海金指數淨流入14.48億元。
儘管COMEX黃金價格上週觸及至3500美元/盎司後回落,但資金依然蜂湧進黃金ETF。
SGE黃金999最受資金青睞,上週淨流入158.93億元,上海金合計淨流入23.52億元。
Wind數據顯示,上週全ETF市場淨流入110.42億元,然而股票ETF淨流出97.63億元,意味着上週ETF市場的淨流入主要由黃金ETF支撐。
對於國際金價近期的大漲,有國際投行認爲亞盤時段的買盤能力不容小覷,尤其是中國的買盤。
高盛FICC交易員Adam Gillard最新報告指出,上期所的中國商品交易顧問(CTA)對芝商所(CME)金價的影響程度被嚴重低估。
數據顯示,4月22日黃金價格觸及3500美元/盎司時,僅3家中國經紀商就合計交易了約212000手CME等量合約,此前,CME今年至今的平均日交易量約爲240000手。
該研報還提及,上海黃金交易所(SGE)的實物黃金成交量已達到十年高點,且在金價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時,實物黃金溢價仍然爲正,可能是保險入局黃金市場的早期信號。
恰好,2月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文件,明確保險公司可以中長期資產配置爲目的,開展投資黃金業務試點。
3月25日,中國人壽完成全國首筆保險資金黃金投資詢價交易,這是險資入市的首批黃金交易。
在國際金價攀升至3500美元的歷史高點之際,市場都在糾結這會不會是頂點了?
此時有機構提出“大宗商品,走向1978”口號。
西部策略認爲,當前處於美元定價大宗商品牛市的起點階段,黃金、銅等商品年化斜率有望加速。
該團隊認爲,商品牛市核心驅動來自逆全球化和美元危機:
供給端受資源國出口禁令和戰略儲備需求上升衝擊,需求端因財政擴張積累的過剩美元尋求大宗商品載體。美元信用風險加劇,類似1971年布雷頓體系崩潰後美元指數暴跌40%的情景正在重演。
這不禁令人想起新晉經濟學超級網紅——Zoltan關於佈雷頓森林III時代的觀點。
Zoltan認爲,逆全球化導致現有貨幣體系崩潰,新的佈雷頓森林III體系將基於大宗商品和新貨幣的秩序:
新體系將以“外生貨幣”(無交易對手風險的大宗商品,如黃金、能源、糧食)爲核心儲備資產,取代依賴國家信用的“內生貨幣”(美元、美債)。以及美元、歐元、人民幣等貨幣將形成區域化結算網絡。
也就是說,Zoltan認爲黃金和商品儲備成爲對沖主權風險的“安全資產”。
如果佈雷頓森林III時代真的來臨,那全球資產格局也將迎來新一輪大洗牌。
(轉自:ETF進化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