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淨利半數雙降,存量困境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卷”向海外

市場資訊
04-29

  來源:財經新一線

  上市系支付機構2024年報陸續出爐,業內又有不少新變動。

  4月29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拉卡拉移卡、國通星驛、嘉聯支付、海科融通、合利寶、隨行付、連連數字等8家支付機構2024年經營情況披露。其中拉卡拉、移卡分別爲A股、港股上市支付公司,連連數字則在2024年3月成爲港股新成員,剩餘幾家機構屬於上市公司旗下業務板塊。

  而這也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生效後,支付機構的首次年度報告披露。

  2024年,8家支付機構之中,有半數營收與淨利雙降,除連連數字外,其餘7家營收均同比減少。一個個下滑的數字背後,也反映支付行業存量市場增長乏力的困境。北京商報記者同時注意到,從交易規模來看,不少支付公司2024年支付交易額尤其收單業務有所“縮水”,而海外業務繼續擴張。與此同時,儘管在業內已有一席之地,這些支付機構收到的監管罰單仍是不少,爲其合規展業敲響了警鐘。

 製圖:北京商報

  01

  半數營收淨利雙降

  從業績表現來看,幾家支付機構仍呈現較大分化,數據並不算得上“亮眼”。收單龍頭拉卡拉營收57.59億元排在第一,但相比2023年同期下滑2.96%。截至2024年末,拉卡拉淨利潤3.51億元,同比降23.26%。

  同樣出現營收、淨利雙降的還包括國通星驛、嘉聯支付。據兩者母公司新大陸新國都披露,國通星驛2024年實現營收25.03億元,同比降23.71%,淨利潤4.48億元,降幅爲26.92%;嘉聯支付營收同比降17.93%至21.17億元,實現淨利潤8222.6萬元,降幅達到了78.54%。

  此外,移卡2024年營業收入爲30.87億元,也有20%左右的下降;因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移卡2024年期內利潤翻超6倍,報7300萬元。港股上市公司高陽科技年報顯示,支付及數字化服務板塊營收約17.5億港元,同比降12%。這部分業務正是由隨行付主要承擔。另據仁東控股(*ST仁東)年報,合利寶營收下降37.44%至10.76億元,淨利潤增長48.63%至5209.5萬元。

  “淨利潤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主要系以往年度涉稅事宜調整影響所致。”嘉聯支付提及。不過,一個個下滑的數字背後,更多是存量市場增長乏力的困境。

  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了幾點原因。一方面,線下收單和本地標準化支付產品市場趨於飽和,二維碼收單的手續費費率大大低於銀行卡刷卡手續費費率;另一方面,信用卡相關產品功能受到監管和移動支付發展等方面影響,交易規模持續下降;數字化服務業務雖處於擴張階段,但反映在利潤佔比中極小,增速極慢,難以彌補傳統業務下滑帶來的損失。

  “2024年多家上市支付公司整體業績,反映出第三方支付行業當前正處於轉型變革之中。這也需要機構基於行業現狀及時開展業務調整,力爭打造多元收入增長極。”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

  一衆營收的下滑之中,只有連連數字“一枝獨秀”。這是其登陸港交所以來的首份年報。2024年連連數字的營收爲13.15億元,同比增長27.9%;同時相比2023年末虧損4億元,連連數字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7870萬元

  談及取得這樣成績的原因,連連數字相關負責人回應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是持續拓展業務邊界的成果”。這也反映公司一方面對新業務、新技術、新牌照持續投入以增強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另一方面量入爲出,審慎支出管理。公司年內的IPO及與美國運通簽署的增資與股權轉讓協議爲公司帶來了大量的資金,進一步加強了公司資產負債表。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連連數字作爲跨境支付領域的老牌玩家,具有全球性的牌照優勢,相對一些新晉的出海玩家而言已打造出較深的跨境業務護城河;同時,其“內外聯動”的業務策略,能夠將境內外業務資源形成充分協同,推動其主營的數字支付業務獲取更爲紮實的業績增長。

  02

  “卷不動”國內收單“卷”海外

  存量時代到來,行業整體增速放緩……這已成爲業內公認的現實。相應地,即體現在財報中的交易規模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少支付公司2024年支付交易額尤其收單業務均有所“縮水”。

  例如,移卡2024年GPV(支付交易總額)爲2.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嘉聯支付全年累計處理交易流水約1.47萬億元,收單業務交易流水同比下降。相關負責人坦言這也是造成公司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受宏觀經濟環境、市場競爭激烈、監管政策趨嚴等影響,很多支付公司在2024年進行了業務結構調整或轉型,將資源更多地傾斜到其他業務領域,這導致短期內收單業務規模出現波動。”嘉聯支付相關負責人說道。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多家支付機構的跨境支付業務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海外業務快速擴張。2024年,拉卡拉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服務客戶超12萬家,同比增長80%,跨境支付交易金額492億元,同比增長14%。此外,移卡海外業務全年交易量超人民幣11億元,同比增長近5倍。

  嘉聯支付則表示,2024年成功獲得香港MSO牌照,全球支付牌照版圖進一步完善,同時旗下跨境支付品牌PayKKa正式上線。跨境起家的連連數字,全球支付業務的TPV達到2815億元,同比增長63.1%,全球支付業務總收入8.08億元,同比增長23.1%。

  “卷不動”國內收單市場的支付機構們開始“卷”出海,海外業務繼續迅猛發展,正是支付機構力爭打造多元收入增長極的重要體現。然而事實上,這一賽道的競爭如今也不小。在王蓬博看來,主流國家和主要行業都已經趨於飽和,先期進入的機構具有巨大的先發優勢,而對於已經做了很久但依然沒有起量的機構,並不看好。跨境支付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支付機構不僅需要面對傳統金融機構的資源優勢,還需應對新興科技公司的技術創新壓力。

  支付公司謀增長的出路在哪?連連數字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機會或主要集中在,一是新興市場的崛起,如東南亞、拉美和非洲、中東,這些地區的電商滲透率提升將帶來巨大的支付需求;二是技術驅動的創新機會,比如實時支付、區塊鏈結算等技術的深度應用;三是中小企業出海的浪潮,這類客戶對靈活、成本效益高的支付服務需求強烈。連連數字的佈局將圍繞這些機會展開。

  上述嘉聯支付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對於公司來說,當前主要面臨行業利潤空間壓縮、客戶獲取與留存、合規成本增加的困難,目前正在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如開展增值服務、拓展跨境業務等。

  蘇筱芮指出,2024年,圍繞商戶服務需求及多元場景的“支付+”解決方案仍在不斷深化,此外,諸如支付寶“碰一下”、微信刷掌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服務範圍進一步得到拓展,表明科技仍是支付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不過,支付行業趨向薄利、C端流量日益見頂也是當前行業面臨的殘酷現實,支付機構需要基於持續的科技創新、優良的用戶體驗與差異化的場景服務,打造出自身獨特的市場競爭力。

  03

  合規成爲生存基石

  “存量市場競爭激烈,商戶資源有限,頭部機構憑藉規模效應和場景覆蓋能力搶佔了大部分市場份額,新進入者或中小機構難以獲得優質商戶;監管要求不斷提高,合規成本持續上升;技術更新換代快,需要不斷投入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以提升服務質量和競爭力。”對於2024年衆支付機構面臨的道道難關,王蓬博總結道。

  值得注意的是,回顧2024年,上述不少支付公司都收到來自監管的罰單,顯示其內控管理的缺陷。2024年9月,拉卡拉被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警告並處罰款406萬元,涉違法事項包括未落實真實、完整、可追溯和全流程一致性的要求;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要求;未將商戶資金結算至其同名銀行結算賬戶。3月,拉卡拉還因違反規定將外匯匯入境內、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以及未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被合計罰沒13.91萬元。

  此外,2024年3月,國通星驛因違反交易信息管理規定領罰180萬元;移卡旗下樂刷福建分公司更是被合計罰沒2754.38萬元。9月,隨行付也因未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管理要求、違反賬戶管理規定被罰款57萬元。

  從違法行爲來看,反洗錢、外包商戶管理依舊是罰單產生的重災區。伴隨着《條例》正式落地實施,合規進一步成爲支付公司戰略規劃上的首要考量。有支付機構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過多的罰款繳納必然影響業績,因此公司可謂在“鋼絲繩”上小心行走。

  “嘉聯支付深知合規經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持續加強內部合規體系建設,定期對員工進行合規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的法律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通過建立完善的合規管理框架,加強對反洗錢、商戶管理等重點領域的監控和管理,以避免違規行爲導致的處罰和聲譽損失。”嘉聯支付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同時注意到,樂刷、合利寶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於2024年7月到期,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相關規定,過渡期至2025年7月。這也意味着上述支付機構還面臨牌照續展的壓力,合規審查要求進一步提升。仁東控股年報中則提到,目前,合利寶正根據規定積極開展支付牌照的續展工作。 

  王蓬博指出,支付機構必須高度重視合規經營和風險控制。只有具備健全的內控制度、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以及良好的合規記錄的機構,才能在市場中立足並獲得監管部門的信任和支持。同時放眼整個行業,存量時代將導致支付機構之間競爭更加激烈,除了費率持續降低的表現外,支付機構利潤率將普遍下降,繼而帶來市場的整合。部分支付機構因無法滿足監管要求或經營不善等原因,可能會選擇註銷牌照或被合併。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