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醫藥折戟集採:核心子公司遭“停擺”觸發ST警報 質量危機暴露醫藥集採轉型陣痛

新浪證券
04-29

  近日,未名醫藥(維權)發佈公告,披露其控股60%的核心子公司天津未名因生產質量缺陷被勒令停產停售,若三個月內無法整改達標,公司將面臨被實施ST的嚴峻風險。這場始於產品抽檢不合格的風波,不僅折射出醫藥集採轉向“質量優先”的深層變革,更暴露出創新藥企在監管升級浪潮中的生存困境。

  質量“黑天鵝”重創經營命脈

  天津未名作爲未名醫藥的核心資產,其生產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曾承載公司轉型希望。2024年該產品以33.58元/瓶中標29省集採,預計覆蓋超半數的中國市場。但伴隨西藏藥監局3月26日一紙“生物學活性不達標”的公告,這款拳頭產品迅速遭遇上海、浙江等八省市暫停採購,最終觸發監管部門全面停產令。年報顯示,該產品2024年貢獻營收2.29億元,佔公司總營收64.27%,此次召回直接衝減當期收入2316萬元。

  ST風險疊加集採違約雙殺

  更嚴峻的危機正在發酵:根據《干擾素省際聯盟集採文件》,中選企業若出現質量問題可能被取消資格並納入信用黑名單。目前29省聯盟集採已緊急叫停該產品供應,公司不僅面臨數千萬存貨減值,還需承擔潛在違約賠償。雪上加霜的是,未名醫藥已連續三年虧損,2024年淨虧損擴大至1.55億元,若天津未名停產超過三個月觸發ST,公司融資渠道將面臨凍結風險。

  新政前夜的質量警示

  此次事件恰逢第十一批國家集採政策轉向關鍵期。3月27日流出的《優化藥品集採方案》明確要求“高風險品種審慎納入”,釋放出從“唯低價”向“重質量”轉型的強烈信號。業內人士指出,未名醫藥的遭遇正是政策轉向期的典型案例——在2024年集採中,該產品以低於原價60%的價格中標,如今卻因成本壓縮導致質量控制失控,凸顯“低價中標”模式與質量保證間的深層矛盾。

  沉默式危機公關加劇市場疑慮

  儘管監管部門直指“生物學活性”缺陷,但截至年報披露日,未名醫藥仍未公佈具體原因。這種“沉默式危機公關”引發投資者強烈不滿,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質疑聲浪不斷。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年報審計機構已連續兩年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此次事件恐進一步加劇財務真實性疑慮。

  目前天津未名生產線已全面停擺,其佔公司60.09%的營收來源戛然而止。在集採政策全面轉向質量優先的背景下,這家曾被譽爲“干擾素創新先鋒”的企業,正面臨生存模式的根本性拷問。對於整個醫藥行業而言,未名醫藥的困局無疑敲響了警鐘:當集採進入“優質優價”新週期,沒有質量護城河的低價策略,終將成爲吞噬企業價值的無底黑洞。

  本文結合AI工具生成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