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衡水日報
4月29日,星光證券發佈了綠源集團控股(2451.HK)首次覆蓋報告,並給出“買入”評級,根據該機構測算,預計2025-2027年,公司營收分別爲65.5/76.3/91億元,增速爲29.1%、16.5%、19.3%;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97/3.04/4.67億元,增速爲68.4%、54.3%、53.6%。PE分別爲14.21/9.21/5.99倍,結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星光證券認爲綠源集團控股成長勢頭強勁,2025年合理PE應爲25倍,目標價12.28港元(1HKD=0.9395CNY),相比現價存在約75%的上漲空間。
綠源集團控股成立於1997年,是中國電動兩輪車行業的首批入局者。目前,在中國電動兩輪車產業進入“質量+技術”競爭深水區的關鍵時點,綠源集團控股(2451.HK)正以“高端市場延伸+軟硬一體+全場景出行生態”戰略模式,佔領行業競爭高點。這家成立於1997年,深耕電動兩輪車行業二十餘載的老牌企業,正通過擴充產品矩陣、“租售換修”全出行生態佈局及“攜生態出海”戰略等多個維度構築護城河,其戰略佈局有望與產業升級浪潮形成共振。
核心技術築牢品質根基,推動兩輪電動車向“耐用品”迭代
2019年,綠源集團成功研發出液冷電機技術,通過將航天級散熱技術引入兩輪車領域,其自主研發的液冷電機系統成功將輪轂電機壽命延長,配合數字化電池管理系統等獨家核心技術,已實現核心部件10年保用的行業突破。2025年4月15日,綠源以中國兩輪電動車“智造”代表身份亮相廣交會,會上展出的液冷中置電機技術,峯值功率達520W,相較傳統電機效率及壽命均獲得顯著提升。
技術領先是綠源不會被時代拋棄的堅實底氣,面對智能化及信息化浪潮的衝擊,綠源依託其深厚的技術積累,正通過全出行生態與軟硬件一體化將構建全新技術壁壘。隨着2025年新國標落地進入倒計時,行業將迎來第二輪產能出清。資料顯示,此次新國標進一步提高了行業准入門檻和技術標準,將持續引導中國電動車行業規範化發展,而綠源重慶智能製造基地的投產,將充分匹配增量市場需求,重慶基地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爲核心驅動,同時地處西南交通樞紐,其生產成本及物流成本較中小廠商形成顯著成本剪刀差,在新舊國標切換的窗口期,將加速頭部虹吸效應的顯現。
LYVA品牌十年礪劍,進軍電助力車廣闊藍海
LYVA的成長軌跡暗合中國製造高端化轉型的時代脈搏。早在2015年,綠源已組建LYVA項目組,專攻歐美、東南亞高端市場,逐漸積累起對電助力車細分市場的深度認知;2022年品牌獨立運營後,LYVA快速在46國市場開展銷售與合作,攻克中置電機技術難題,成功驗證了中國智造的高端化可能性;2024年LYVA正式啓動國內高端市場,旗下品牌定價在5000至20000元不等,盈利能力顯著高於公司傳統業務,有望打開公司業績增長天花板。值得關注的是,LYVA此次推廣將通過新老渠道全面發力,一方面依託母品牌1.2萬家傳統門店實行“店中店”模式,另一方面通過展會、騎行等線下營銷活動進行推廣,除此之外還計劃通過政府合作以及景區試點等方式發力,結合渠道複用策略有望大大降低獲客成本,全面激活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生態重構,從硬件製造商轉型出行方案商
作爲公司“硬件+軟件+服務”的全鏈條佈局中的關鍵一環,綠源集團於2025年正式推出全新獨立生態服務品牌“源行者”,以“租售換修”模式全方位服務用戶出行。這一佈局不僅標誌着公司從單一硬件製造商向“出行服務運營商”的蛻變,更在行業成功構建“車+電+服務”的完整商業閉環。而在充電領域,綠源已與嘟嘟換電達成戰略合作,成功構建“無限續航”的出行生態。相比於傳統充電模式,綠源不僅通過整合BMS物聯繫統、雲端能源管理平臺及高密度換電網絡實現輕鬆換電,同時將單次換電成本降至“1毛錢1公里”,用戶年均充電成本壓縮500元以上,爲消費者提供安全、便捷、實惠的換電服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