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這損招反逼他人找中國買",特朗普想修改……

觀察者網
昨天

► 文 觀察者網 熊超然

今年1月,在美國政府換屆和權力交接之際,拜登政府曾再度“加碼”,對用於人工智能(AI)的芯片實施了更廣泛的出口管制。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4月29日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獨家報道稱,如今,特朗普政府正考慮修改這項出口管制,原有規定通過將世界各地劃分爲多個層級,以限制各個國家和地區獲取先進AI芯片的數量。消息人士稱,特朗普政府官員正考慮放棄這一“分層級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政府間協議建立“全球許可制度”。

事實上,拜登趕在離任前出臺的這項政策,當時就遭到了英偉達等美國科技公司以及多個行業組織的集體反對,一些業內人士還聲稱,美方限制芯片獲取,將促使各國從中國購買相關技術。

對此論調,一些美國國會議員也附和炒作,甚至有七名共和黨籍參議員在今年4月中旬曾致信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要求撤銷該規定。這些政客在信中宣稱,拜登政府的這項限制措施將刺激買家,尤其是“第二級”的買家,轉向中國的所謂“不受監管的廉價替代品”。

2024年3月20日,美國亞利桑那州錢德勒,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向美國總統拜登展示半導體晶圓。 視覺中國

在特朗普首個執政任期擔任美國商務部長的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當天表示,政府間協議是一種選項。“有一些聲音要求取消分層級制度,我認爲相關調整仍在推進中。”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從更廣泛範圍來說,這種架構可能與特朗普同部分國家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的總體貿易戰略有關,這會使美國更容易將獲取美製芯片作爲其他談判的籌碼。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今年3月的一次會議上曾表示,他希望將出口管制納入貿易談判之中。

另有消息稱,新規可能還包括降低許可豁免門檻。現行規定下,訂單若相當於約1700顆英偉達高性能H100芯片的算力總量,則不計入國別配額限制,僅需向美國政府報備即可,無需申請許可。一名消息人士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將這一豁免標準降至相當於500顆H100芯片的算力總量。

對於路透社的這一報道內容,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拒絕置評,白宮發言人也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路透社指出,幾個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官員一直聲稱,他們希望使這一規則“更嚴格但更簡單”。然而,也有一些專家認爲,取消這些“層級”將使這一規則變得更加複雜。

甲骨文公司(Oracle)執行副總裁肯·格魯克(Ken Glueck)則對現行規定持批評態度,他認爲,這些“層級”沒有意義,並舉例指出——以色列和也門都在“第二級”。

“我不驚訝於他們會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格魯克說,他不知道特朗普政府的計劃,但預計該規定將進行重大修改。

2017年2月8日,時任英特爾CEO布萊恩·科再奇在白宮會見特朗普。 福克斯新聞

今年1月13日,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公佈一項出口管制政策,進一步限制AI芯片以及技術出口到大多數國家的數量。新法規一方面將允許美國最親密盟友無限制地使用美國AI技術,另一方面則限制向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大多數國家出口。

這項名爲《人工智能擴散出口管制框架》的限制規定,爲用於驅動處理AI計算數據中心的芯片建立了三級許可制度。第一級包括七國集團(G7)成員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中國臺灣、荷蘭和愛爾蘭等約18個國家及地區,它們將不會面臨任何限制。

第二級包括新加坡、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約120個國家,對於這些國家,超過限額的出口量將受到數量限制和許可限制。第三級包括中國大陸(含港澳)、伊朗、俄羅斯和朝鮮等國家和地區,美國企業實際上將不能向這些國家出口。

然而,此舉卻遭到多方抵制,不僅美國半導體行業強烈反對,歐盟等方面也譴責了這些新規定。其中,英偉達和甲骨文等著名美國科技企業也發聲發對。

英偉達方面當時就嚴正聲明稱,這些限制新規打着“反華”的幌子,無助增強美國安全,此舉只會削弱美國的全球競爭力,破壞美國保持領先地位的創新。甲骨文公司執行副總裁格魯克當時也在公司官網發佈了一篇博客長文,批評這項規定,稱這將成爲有史以來對美國科技行業最具破壞性的打擊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拜登政府,特朗普政府也並未停止對華打壓。今年2月,有外媒就曾援引消息稱,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更加嚴格的半導體限制措施,並迫使關鍵盟友加大對中國芯片行業的限制,這預示着美新政府將擴大上屆政府對華實施的技術限制。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當時曾回應指出,中方已多次就美國惡意封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表明嚴正立場。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斷加碼對華芯片出口管制,脅迫別國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種行徑阻礙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終將反噬自身,損人害己。

來源|觀察者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