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規則重寫:加密“新貴”與華爾街“老錢”開啓雙向奔赴!

金十數據
5小時前

特朗普2.0正在金融界催生出新的融合趨勢:一些加密貨幣公司考慮申請銀行牌照,一些傳統銀行則在考慮發行自己的數字資產。隨着特朗普政府放鬆了對加密業務和傳統銀行巨頭的監管,這種融合正在加速推進。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最新的例證是幾家加密初創公司,包括Circle、BitGo、Coinbase Global(COIN)和Paxos,它們都在考慮,甚至已經計劃以某種形式申請美國的銀行牌照。

Coinbase的一位發言人對媒體表示,“Coinbase正在積極評估這一選項,但目前尚未做出正式決定。”與此同時,美國銀行(BAC.N)則表示,如果國會出臺相關立法,該行願意發行自己的穩定幣。美國銀行是全美第二大貸款機構,該行首席執行官布萊恩·莫伊尼漢在今年2月表示,“如果他們立法允許,我們就會進入這一業務領域。”

穩定幣通常與其他資產(最常見的是美元)掛鉤,可用於快速、低成本地跨境轉賬或支付。銀行發行穩定幣,能抓住新興的數字支付場景,提升業務效率,還能從支付手續費、資產託管、交易撮合等多個環節獲利。銀行也想擺脫對傳統支付網絡(如SWIFT)的依賴,用更便捷的區塊鏈系統服務客戶。

從渣打銀行到PayPal、Stripe,再到資產管理巨頭富達投資,越來越多的傳統銀行和支付服務提供商也在測試或考慮更深入地參與穩定幣領域。據《金融時報》報道,富達已開始測試其自己的穩定幣。

“部分傳統銀行會接納這一趨勢,並直接提供加密相關的產品,”BitGo首席執行官邁克·貝爾希(Mike Belshe)表示。“與此同時,加密公司也在向傳統金融靠攏,比如BitGo會提供更多傳統金融服務。”

上週,美聯儲撤銷了此前警告銀行不要涉足加密業務的指導意見,標誌着銀行與加密世界之間的這道屏障被特朗普政府解除。這意味着,銀行在從事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業務時,無需再事先獲得美聯儲的批准。

特朗普政府希望今年由國會通過一項關於穩定幣的監管框架,這可能也在促使一些加密公司尋求銀行牌照,因爲這項立法可能要求穩定幣發行方必須持有憲章或相關牌照。

“Circle無意成爲銀行或其他任何受保存款機構,”Circle在一封郵件聲明中說。“但我們確實打算遵守未來美國針對支付穩定幣制定的監管框架,這可能要求註冊聯邦或州級信託憲章,或獲得其他非銀行類牌照。”

彭博分析指出,銀行牌照可能也成爲加密公司在立法遲滯時對沖風險、提升合法性的一種手段。“銀行牌照是一種特權,”專注金融領域的律所Nutter律師、前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法律顧問丹尼爾·哈特曼(Daniel Hartman)表示,“能被系統接納,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信譽背書。”

銀行牌照意味着可以合法吸收存款、參與清算、享受央行流動性支持,還能大大增強信用背書。而且,如果未來穩定幣立法要求發行方必須是有牌照的金融機構,提前申請就成了一種“對沖不確定性”的防禦策略。對加密公司來說,這不光是合法合規的需要,也是吸引用戶和投資者信心的工具。

近年來,一些銀行曾嘗試將面向加密的銀行業務打造成一個小衆市場。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人氣飆升,這類業務一度頗爲賺錢。

然而,這一趨勢在2022年加密交易所FTX崩盤、2023年加密友好銀行Silvergate和Signature Bank倒閉後遭遇重大打擊。在監管者眼中,這些事件使得銀行重走同一路線成爲一個“禁忌”。

但在新的特朗普時代,這種禁忌正在逐漸瓦解。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開始尋求在加密市場,尤其是穩定幣領域中分一杯羹。

“我們已經想做這個產品十年了,現在終於要實現了,”Stripe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科裏森(Patrick Collison)上週五在X平臺上發文說。該金融科技公司在2月份收購了穩定幣平臺Bridge,並正測試爲美國、英國和歐盟以外的企業提供穩定幣支付產品。

目前發行穩定幣的最大金融科技公司PayPal上週宣佈,計劃在其支付應用Venmo中,爲用戶持有其穩定幣(PYUSD)提供年化3.7%的收益。Coinbase最近也宣佈,用戶在平臺上買賣該資產將不收取手續費。

Circle是全球第二大穩定幣USDC的發行方,近日也宣佈包括德意志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和渣打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正協助其設計一項新的跨境支付網絡,該網絡被定位爲SWIFT的競品。

而在上個月,由特朗普及其兒子支持的新加密初創公司World Liberty Financial宣佈,計劃與BitGo合作發行一種錨定美元的新穩定幣。

BitGo首席執行官貝爾希談到加密行業與華爾街自特朗普勝選以來迅速融合的現狀時說,“如果你在六個月前問任何人,他們都不會想到我們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但現在我們已經到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