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AIoT企業特斯聯招股書更新,披露了公司2022至2024年全年業績情況,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大幅上漲,客戶數量持續增長,降本增效成果顯著,業務聚焦發力空間智能。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營收18.43億元,同比增長83.2%,2022-2024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58%;其中AI產業數智化業務端營收達16.4億元,同比增長162.9%;在手訂單金額23億元,總客戶數量達342個;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大幅縮短至104天;總體來講,公司在開源與節流方面做到大幅提升,整體呈現非常積極的發展勢頭。
此次,特斯聯還在招股書中更新了三大戰略板塊: AIoT領域模型、AIoT基礎設施及AIoT智能體,全面發力空間智能。生成式AI與大模型的結合爲空間智能的發展帶來了全新機遇。以AIoT智算基礎設施與領域模型的組合爲基礎,疊加多模態大模型驅動的AIoT智能體,或將成爲AIoT側推動空間智能發展的一條高效路徑。以AIoT起家的特斯聯天然具備軟硬結合的基因,這使貫通頂層模型、應用,及底層基礎設施的業務成爲特斯聯獨特的優勢。
1)經營提升,營收增長,三費費用率、應收賬款週轉天數顯著下降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聯2024年營收18.43億元,相較2023年同比大幅提升83.2%;2022年-2024年,公司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58.0%,這使特斯聯成爲AI行業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
收入顯著提升的背後,是更廣闊的市場需求、更高的運營效率,以及更精準的研發投入。據招股書,2024年特斯聯三費費用率(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由2023年的76.9%下降至45.0%;同時,特斯聯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從2022年的238天、2023年的180天,2024年進一步縮短至104天,資金效率提升顯著。
向好的業務表現亦使特斯聯獲得了更多資本青睞。招股書披露了2025年1月起始,特斯聯D++輪投資獲得所得款項6.55億元。其中, 新入股股東包含青島匯鑄、青島得厚、九江鄱湖、長沙經開等國有資本,諾哲瑞英、上海瑞力等產業基金。看得出十足的資金儲備爲特斯聯衝刺IPO提供了殷實的財力保障。
從收入結構來看,2024年,特斯聯AI產業數智化業務收入自2023年的6.24億大幅上漲162.9%至16.4億,佔全年總收入的89%,呈現出更加聚焦的趨勢。與此同時,特斯聯年度總客戶數量由2023年的330個提升至342個。更高的客單價、更聚焦的行業戰略、更精準的獲客策略同步構建起特斯聯業績增長的“安全墊”。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聯在手訂單金額達23億元。
2)以AIoT實現空間智能:聚焦AIoT領域模型、基礎設施及智能體
據招股書,特斯聯是中國AIoT行業的參與者,致力於以AIoT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及空間智能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聯已在全球逾160座城市落地近萬個空間智能項目,積累了800多個客戶,涵蓋中國、阿聯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中東及非洲地區、東南亞、澳洲等地區。
招股書首次披露了特斯聯戰略升級後的完整空間智能版圖。2025年,DeepSeek-R1系列模型的發佈,以極低的訓練成本和超越OpenAI o1的深度推理能力,重新定義了AI模型的性能與成本邊界,爲整個AI生態帶來了深遠影響,亦爲特斯聯在空間智能領域的戰略佈局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以DeepSeek爲代表的系列基礎模型的發佈,顯著降低了AI市場對CUDA生態系統的依賴,國產信創算力迎來全新機遇,對智算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全新的模型訓練及推理範式使AI算力成本進一步降低,加速了更多應用生態的崛起,也極大提升了模型的訓練及推理效率,智能體即爲其中的代表。
從招股書所披露的架構來看,圍繞空間智能,特斯聯聚焦AIoT領域模型、AIoT基礎設施及AIoT智能體三大戰略方向。其中AIoT領域模型是特斯聯空間智能的分析引擎,採用“多模態”及“模型+系統+應用”的商業化策略,打造專注於空間內各垂直場景的系列領域模型及智能應用,以滿足不同行業和特定領域的獨特需求,實現跨模態、跨場景的協同聯動。
同時,爲滿足不斷增長的智算需求,AIoT基礎設施及其全棧智算產品套件是特斯聯空間智能生態的基礎,以綠色智算體爲核心產品,具備開箱即用、算力資源彈性配置、運維過程綠色高效,且全週期自主安全可控等特點。
AIoT智能體則作爲特斯聯空間智能解決方案的統籌交互界面,以機器人與智能穿戴設備爲核心載體,作用於企業級用戶及終端消費者。
以廣泛部署的分佈式智算基礎設施,協同深入各空間場景的領域模型,以及多維協作的多智能體系統,並以此賦予機器對物理空間的感知、決策乃至執行能力。這是特斯聯的空間智能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聯的空間智能體系已在多個已落地項目中得到驗證。以特斯聯與萬科合作打造的“理想之地”項目爲例,該項目基於社區內廣泛部署的AIoT基礎設施層感知設備集納環境數據(如建築體內外的光波輻射值、光照值、溫度、溼度等),交由舒適節能領域大模型進行分析、推理,賦予建築體複雜環境因素下對“舒適”概念定義的能力,並通過協同端側的控制設備實現對建築空間環境的反向自動調節。
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研究報告,2024年全球空間計算市場規模約爲1495.9億美元,並預計將在2034年突破10661.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1.7%;其中亞太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爲22.2%,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