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彈財經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的三年,長安汽車旗下的阿維塔科技(以下簡稱“阿維塔”)卻仍舊“拿不下”中國消費者。
最新發布的長安汽車財報顯示,阿維塔虧損超40億的數字,刺激着外界的神經。
提起阿維塔,離不開的詞語便是“含着金湯匙出生”“親兒子”“華爲加持”等足以令外界豔羨的詞彙。
背靠長安汽車的阿維塔,可謂一出生就在羅馬。用業內人士的話說,這個傳統車企羽翼下誕生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從未嘗過白手起家的滋味。
或許正是這份高枕無憂的姿態,讓這個品牌在有了依仗的同時,也失去市場上打拼的韌勁。
數據顯示,在2023年第一個交付完整年內,阿維塔全年交付量僅爲2.7萬輛;2024年全年交付量也僅爲7.36萬輛。
即便有“金光閃閃”的華爲標籤加持,阿維塔也難以塑造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形象,在行業末尾徘徊。
虧損已經成爲阿維塔難以對外言說的痛。創業三年,阿維塔虧損已近百億元。
最新消息顯示,在4月11日召開的長安汽車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針對與東風汽車重組一事,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回應說,長安汽車也已經作爲“重要角色”參與相關工作,並與相關的集團一起推進,“相關重組方案已經基本完成了”。
這意味着,在東風嵐圖等品牌的同臺競爭之下,留給阿維塔“續命”的時間不多了。
華爲加持的20萬級,逃不開內部打架
在上海車展前夕,阿維塔旗下第四款阿維塔06姍姍來遲。
這款定位中型轎車的車型,依舊延續阿維塔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選擇。在20萬級的價格區間內,阿維塔06也成爲了包括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比亞迪漢等諸多暢銷車型的競爭對手。
20萬級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可謂刀刀見血。前有特斯拉兩款暢銷車型,後有小米SU7去年年內交付超過13萬輛,任誰看,這都不是一個能“殺”出一條血路的市場。
而此次新車上市,阿維塔06的核心賣點仍是華爲全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將激光雷達、鴻蒙智行以及800高壓平臺進行技術下沉至20萬的區間。
華爲二字,幾乎貫穿阿維塔品牌發展的始終。此前,“界面新聞·子彈財經”在走訪阿維塔線下門店時,就曾有產品顧問表示,雖然華爲的高階輔助駕駛有效提升了阿維塔的知名度和品牌力,但大部分車主仍會選擇低配版車型。
這種選擇,一方面顯示了消費者對於高階輔助駕駛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也彰顯了在20萬級左右的區間內,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
據報道,按照此前的行業規律,在硬件成本支出固定的情況下,阿維塔06可能的價格區間相對於起售價並沒有太大的調整空間。但礙於如今的市場壓力,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連夜說服高層,將起售價下探至18.39萬元。
顯然,這也印證了市場“價格爲王”的不變態勢。
而阿維塔也從此前僅有的三款在售車型中,總結着消費者的購買偏好。阿維塔07遠超阿維塔11和12的銷量,印證着這一價格區間對於增程模式的敏感程度。
但問題在於,阿維塔07與06相似的外觀設計與動力總成,甚至相似的定位,大概率會造成產品的內部競爭。
在“界面新聞·子彈財經”走訪位於北京的阿維塔門店時,一位到店看車的用戶就曾表示,阿維塔的車還不錯,但是品牌溢價有點高了。“品牌知名度還沒有打開,讓人感受不到品牌高端化帶來的情緒價值。”
隨着阿維塔06價格的進一步下探,定位不清晰、品牌戰略混亂的情況只會進一步加劇。
拖累長安,帶不動的“親兒子”
如今阿維塔產品在市場上面臨的壓力,並非一天兩天形成的。
過去一年的時間內,阿維塔在內部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與調整。從渠道轉型到領導換防,再到持續的深化投入,無不向外界展示長安託舉阿維塔品牌的決心。
但終端的數據,卻難以匹配集團的“苦心”。
2024年全年,阿維塔累計交付新車7.36萬輛,僅完成年度10萬輛目標的73%。
而按照陳卓的規劃,2025年阿維塔的目標銷量是達到22萬輛,爭取2025年第三、第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這意味着,其銷量要在2024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增長。
而據懂車帝數據,2025年前3個月,阿維塔銷量僅爲2萬輛左右,不足熱門車型的單月銷量,也僅僅完成了計劃銷量的10%不到。
更值得關注的,是銷量不佳所帶來的持續鉅額虧損。2024年,阿維塔實現營收153.5億元,但淨虧損也達到了歷史新高40.18億元。加上2022年20.15億元和2023年36.93億元的虧損情況,阿維塔三年虧損累計接近100億元。
阿維塔也成爲長安汽車2024年唯二虧損的業務單元。另一虧損的業務單元深藍汽車當年的虧損額爲15.7億元。
或受兩大業務虧損情況的影響,2024年長安汽車的營業表現也受影響頗大。2024年長安汽車實現營收1597億元,同比微增5.58%,已經降至近五年來的最差水平;歸母淨利潤爲73.21億元,同比降幅35.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5.87億元,同比下滑31.59%。
即便如此,阿維塔“親兒子”的含金量還在提升。2024年,長安汽車增資阿維塔45.5億元,爲企業輸血的同時,幫助阿維塔拿到了華爲引望10%的股權,強化與華爲的綁定屬性。
4月18日,阿維塔發文闢謠近日有關阿維塔與華爲合作相關的謠言。阿維塔表示,與華爲是最親密的戰略合作伙伴,所謂“拋棄華爲”、“淡化華爲標籤”等信息完全失實,純屬編造。
就在阿維塔闢謠後的第二天,阿維塔就舉辦了新車06的上市發佈會,和以前幾次發佈會一樣,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出席並介紹阿維塔06的核心智駕賣點,爲阿維塔站臺。
陳卓也對此回應稱,阿維塔與華爲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戰略合作伙伴。通過這幾年的合作,雙方都看到了對方的能量,對未來合作更加充滿信心。
央企合併在即,阿維塔還能靠什麼
然而,在阿維塔乃至整個長安汽車業績承壓的情況下,央企重組也在同步進行中。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長安汽車作爲重要的角色參與到了重組事項當中,並正在推進中,方案也已基本完成。“這次重組不會影響長安汽車任何既定的發展戰略,包括既有品牌、技術規劃、全球化規劃等。且本次重組不會對長安汽車產生不利影響,只會有更多、更有利於長安汽車發展的因素。”
儘管朱華榮如此回應,但從現實出發,新能源品牌與集團車型定位的重疊,以及架構整合、利益協調等,始終需要時間來解決。
尤其是對於雙方而言,都是舉集團之力發展新能源品牌,前有東風的嵐圖,後有長安的阿維塔。
而從二者重組的背景出發,由於兵器工業集團與兵器裝備集團的合併,才讓身爲兵器裝備集團子公司的長安汽車需要脫離原有的母公司,轉頭與東風汽車合併。從級別從屬關係上來講,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的母公司兵器裝備集團平級,長安汽車與東風汽車合併後,難免需要面臨人員級別和項目級別的變動。
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持阿維塔項目的獨立性尚未可知。
也正因這樣的現實問題,即便是長安汽車再三重申不會對現有項目造成影響,但外界仍對合並重組後長安的命運表示擔憂。
“品牌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集團的優先級和重視程度,在阿維塔關鍵的時期裏,如若資源發生斷代、體系出現大幅調整,很有可能會被市場所拋棄。”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發展的重重迷霧之下,阿維塔也在積極投身資本市場,赴港上市的消息從未間斷。有傳聞稱“最快將於第二季度提交香港上市申請”,也有報道稱“希望在第四季度完成上市”。
在阿維塔06的上市發佈會上,朱華榮首次正面回應上市消息,並稱將在2026年赴港上市。
如若成功,藉助於資本市場的融資,或將緩解阿維塔如今面臨的內外部發展壓力。而在銷量不佳、品牌力式微、連年虧損的情況下,阿維塔的資本之路,或許沒有想象中那麼順暢。
*文中題圖來自:阿維塔官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