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橙財經 青風
“過去五年客戶量級實現數十倍增長。”
4月16日,在鄭州舉辦的2025飛書先進生產力峯會上,飛書首席商業官林嬋披露,河南已成爲該平臺增速最快的區域市場,服務企業涵蓋胖東來、蜜雪冰城、衛龍、雙匯發展、巴奴火鍋、鄭煤機等龍頭企業。
“用數字化的能力,放大河南企業的拼勁,與河南象羣一起向前奔,走出中原、走出亞洲、走向世界。”林嬋在大會上表示。飛書的目標當然不止於中原稱霸,其服務的知名企業已排成了一份長長的名單,還包括小米、理想汽車、小鵬、蔚來、地平線、海爾、物美、泡泡瑪特、DeepSeek等衆多領域中的明星企業,而且其中不少都是全球化發展的。
*圖源飛書
“先進團隊先用飛書”,是飛書的Slogan,也是其差異化競爭的核心思路。在企業協作辦公市場,飛書雖然比阿里旗下釘釘、騰訊旗下企業微信成立較晚,但藉助衆多的大客戶,飛書的商業化營收已與上述兩家處於伯仲之間。
只是,飛書也有甜蜜的煩惱。其產品和商業化設計主要面向大客戶,與更廣大的中小企業的需求往往存在錯位,導致飛書的用戶規模一直未能有大的突破,與市場前兩名存在較大差距。而這或將成爲飛書再上一個新臺階的主要瓶頸。
01“從新能源,到AI,到新零售”
上個週末,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莊鳴槍開跑,各種名場面刷屏朋友圈。而在賽事熱鬧的背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分別獲得冠亞季軍團隊的三家企業——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天工隊)、松延動力(小頑童隊)和上海卓益得機器人(行者二號隊),不約而同都是飛書的客戶。
*圖源飛書
這種巧合並不意外,事實上很多AI公司都是飛書的客戶,比如爆火的DeepSeek和智元機器人,還有月之暗面、智譜、MiniMax、零一萬物、百川智能、躍階星辰等“大模型六小龍”。去年,飛書曾在廣州白雲機場專門投放廣告,以展示其在AI行業的統治力。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飛書的客戶們也是霸榜似的存在。根據飛書統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Top 20品牌中超過80%在使用飛書。此外,在互聯網、零售、餐飲、消費、智能出行、製造業等很多領域,飛書都集結了不少知名企業客戶。
梳理下或可以分析飛書的獲客邏輯——哪個行業熱,就集中攻關哪個行業,從拿下頭部企業開始,直至捕獲整個賽道。前幾年,新能源汽車開始崛起,飛書在2021年的半年時間裏就拿下了“蔚小理”;這兩年,AI大模型火熱異常,飛書在2024年就湊出了一個“九宮格”客戶廣告。
而近期,隨着消費復甦,飛書又重點瞄準了連鎖零售、餐飲、新消費等領域,胖東來、泡泡瑪特、名創優品、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企業相繼成爲座上賓。
以蜜雪冰城爲例。截至2024年底,蜜雪冰城門店數量達46479家,其中中國內地有41584家,海外有4895家,是中國第一、全球領先的現制飲品超級品牌,業務市場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和地區。隨着日益龐大的體量和全球化發展,蜜雪冰城也面臨着門店經營與組織協同效率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今年初,蜜雪冰城與飛書籤約。據悉,合作將首先在集團和蜜雪冰城事業羣展開,並重點在門店規模化、業務國際化、供應鏈標準化等場景上落地。由於絕大多數門店爲加盟業態,因此對加盟商的標準管理與經營賦能成爲首要解決的問題。另外,在全球擴張之路上,信息安全與跨境合規,以及全球員工的高效協作、組織管理與多語言溝通等,也都是蜜雪冰城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蜜雪冰城事業羣總經理時朋在簽約時表示,“我們每天花99%的精力都在探索創新,我認爲我們用的工具、我們的管理方法論和我們的人才,都在爲整個行業發展而服務。我希望我們用上行業裏最好的工具,而且必須全員快速上手,儘快把飛書用好。”
飛書肯定也是抱着相同的想法。知名企業往往都是行業標杆,自帶明星光環,且對上下游產業鏈有很強的輻射影響力。它們的選擇能起到很好的廣告效果,不僅如此,這些行業頭部企業的先進經驗與踩過的“坑”,還可以幫助飛書賦能更多同類型的企業,由此贏得更多大客戶。
02“愛DAU,更愛商業化”
優先側重商業化更好的大客戶,還是追求客戶的規模化,是不同的戰略方向。這些年來企業協同辦公市場的發展實踐也證明,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釘釘創立之初,目標客戶羣體是中小企業。創始人無招(陳航)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釘釘的使命是要把阿里的工作方式帶給中國的千萬中小企業。截止2023年底,釘釘擁有企業組織數2500萬,軟件付費企業數達到12萬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但在發展過程中,釘釘曾試圖轉變航向。2020年,阿里啓動“雲釘一體”戰略,釘釘被併入阿里雲,寄希望於能帶動雲業務增長。釘釘的定位從服務中小企業,轉向中、大客戶定製。無招也因理念不合而離職。現在回頭來看,這一戰略並未成功。
不久前,無招回歸,糾偏了之前的糾偏。在2023 年釘釘生態大會上,迴歸之前的無招就以驚喜嘉賓的身份高姿態指點:應該做小釘釘、做好釘釘、做酷釘釘。首要的“做小釘釘”,無疑就是指面向海量中小微企業的再聚焦。據悉,近期釘釘下線了幾個產品功能和多個付費牆,大有放慢商業化步伐,重回產品導向之意。
而飛書的基因明顯與釘釘不同。飛書的成立,最初目標是服務母公司字節跳動。字節業務繁多,且高速增長,員工數量也龐大,是妥妥的大公司,市場中那些標準化工具難以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爲服務好字節這樣的大組織,就決定了飛書的產品基因:在一個產品上集合多種功能,無需切換不同軟件,以提供更高的協作效率。這正是飛書“All in One”的產品思路。
目前,飛書既提供即時消息、多人編輯文檔、視頻會議、知識庫、日曆等辦公協同功能,也自研了多維表格、低代碼平臺、飛書項目等可定製的業務工具,還整合了招聘、人事、績效等組織人事服務。對比競品更多將非核心模塊交給第三方軟件廠商去開發,飛書明顯的差異點就是——重自研,輕生態。
與大產品相對應的,飛書最初的商業化重心自然也是大客戶,與釘釘不同,一開始就採取收費策略。在釘釘和企業微信尚未開始做付費客戶時,飛書很早就俘獲了小米、華潤等超級大客戶。
飛書也曾搖擺過。2020年因疫情影響,大量學生、機構人員湧進釘釘,遠程教育和遠程辦公的浪潮提前啓動。飛書也想借機擴大用戶規模,決定對中小客戶免費開放,並將2020年的年度目標設定爲DAU(日活躍用戶)達到200萬。但是,飛書面向大客戶的產品和商業化設計與中小用戶需求並不匹配,上述目標最終沒有達成。
自此,飛書堅定地把年度訂閱收入(ARR)確立爲核心目標。“中國企業服務市場談DAU太多,談ARR太少,DAU越多,其實成本越高。”飛書CEO謝欣2023年曾公開表示,“To B 行業又不能通過流量和廣告變現。飛書最關注的是ARR,這是成熟SaaS公司最關注的營收指標。”
*圖源飛書
在商業化方面,飛書確實取得了長足進展。據披露,2022年飛書ARR超1億美元,2023年超2億美元,2024年預計突破3億美元(約合21.3億元)。與之相比,行業人士估計企業微信2024年收入約爲20億- 30億元,釘釘在阿里2025財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的訂閱收入超過30億元。
可見,飛書雖然用戶數比另兩家少得多,但藉助大產品、大客戶策略,收入卻相差不多,商業化效率很高。現在行業最大的懸念就是,這三家誰將最早跨過盈利平衡線。
03“短兵相接”
飛書也有煩惱。大客戶商業化看着很香,但側重自研的大產品和定製化的研發成本非常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人力成本。
據《晚點LatePost》報道,飛書高峯期有6000多人,縮減後也有5000多人。而釘釘去年對外披露的人數是1600多人,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和騰訊文檔三個團隊加起來的人數約爲2200多人。比較下來,飛書的人效比明顯低得多。有業內估算過,飛書員工每人每年貢獻的訂閱收入,低於作爲一線大廠的字節研發人員的平均工資。
另外,行業對大客戶的爭搶,正變得越來越激烈。據媒體報道,釘釘在2024年曾開啓“翻書計劃”,與飛書之間的客戶“挖角”大戰近期愈演愈烈。伊芙麗、insta360、珀萊雅、銀泰集團、羅萊家紡等多家企業從釘釘遷移至飛書,而百世快遞、利爾達、微脈等品牌則從飛書遷移至釘釘。
知名大企業畢竟有限,而國內95%以上的都是中小企業,這始終是飛書繞不過去的考題。
更需要飛書關注的是,釘釘在阿里集團內的戰略地位近期獲得極大提升。在2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阿里CEO吳泳銘就曾表示,“集團內非常重要的To B資產釘釘,未來在企業端會有非常多用AI重塑企業內協作協同的場景和機會,而釘釘是我們最重要的面向To B領域的AI應用。”最近無招的迴歸,再次印證了釘釘的重要性。戰略地位的提升,自然意味着更大資源的投入,而這勢必會給包括飛書在內的整個行業帶來更大的壓力。
釘釘和飛書現在AI領域已經短兵相接。無論對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而言,AI已被證明可以有效提升辦公協作效率,是非常確定性的增長機遇,所有的玩家都不想拱手讓人。
2023年年底,飛書就在整套產品中嵌入了“飛書智能夥伴”,支持豆包大模型和企業自選模型,目前提供AI知識問答、AI內容生成、AI銷售管理、AI客戶服務等上百個開箱即用的AI應用,同時提供標準API、SDK,爲客戶搭建起一個企業級AI應用開發平臺。
此外,飛書的知名產品——多維表格,也接入了DeepSeek-R1等模型,可以用AI批量地處理、生成數據,比如批量生成文案/腳本/策劃,批量翻譯內容,批量總結用戶反饋並提供客服回覆話術等,讓業務工作流就跟在表格裏新增一列一樣簡單。
*圖源飛書
爲突出AI,飛書近期甚至將自己的定位,從“先進企業協作與管理平臺”更改爲“AI時代先進生產力平臺”。
飛書不可謂不努力。但競爭對手同樣快馬加鞭。2023 年釘釘就接入了通義千問等大模型,還上線了魔法棒等 AI 功能;2024 年,釘釘上線 AI 助理市場,重點搭建AI Agent應用平臺;今年3月份,釘釘推出扶持政策“AI創新N次方計劃”,再次加速AI生態建設。據統計,目前有超220萬家企業在釘釘使用AI,覆蓋20個行業的5600家生態夥伴,AI服務的日調用量已經超過1000萬次。可以看出,釘釘在AI方面的舉措更密集,動作也更爲激進。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AI的推波助瀾,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開啓自身的數智化變革,協同辦公市場的競爭,也逐漸演變爲生態構建能力的終極較量。而飛書若想再上一層樓,在中小企業的爭搶、AI的客戶認知和AI應用平臺的搭建等方面,與釘釘必將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