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電視大戰,誰搶先喫到了紅利?

藍鯨財經
昨天

文 | 硅基研究室 Judy

當AI的風吹向千行百業,作爲最早探索智能化的行業之一,電視也不例外。

作爲典型的成熟存量市場,經歷了幾輪行業大戰後,電視行業似乎因AI迎來了第二春。

前有谷歌微軟、OpenAI等巨頭紛紛宣佈將大模型導入電視端,後有AWE大會上國產電視巨頭海信、TCL等從底層芯片、大模型到終端體驗將AI捲了個遍......就連蘋果近期也被媒體曝出嘗試推出一款有別於Apple TV的全新自研智能電視。

覆盤電視行業這些年的變化,從早些年硬件端卷價格,到互聯網電視時代靠軟件側靠廣告和內容付費賺錢,再到如今靠AI重塑中心價值和終端體驗,這一次,電視巨頭和產業鏈玩家們,能靠AI打一場翻身仗嗎?

1、喫到第一輪AI紅利的,不是電視巨頭

光從2024年業績基本面來看,電視巨頭們似乎都喫到了AI的第一輪紅利,各家也都把AI成果寫在了財報裏。

以海信、TCL爲例,經歷了2024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的壓力後,海信視像全年實現正增長,其中,電視營收更是超466億元。另一邊的TCL電子2024年營收達993.2億港元,同比增長25.7%,淨利潤表現更是同比翻倍。

不過,電視巨頭們業績的回暖並非是因爲AI。

一方面,是得益於電視巨頭這些年“高端化+大屏化”的佈局,從曾經卷平價到現在的卷大屏,進入百吋時代的電視玩家主動掀起這場消費升級,主打把“百吋巨幕”搬到千萬家庭,通過產品結構的優化,不走價格戰老路,帶動單價提升,避免重回過去“量跌價也跌”的苦日子。

另一方面,日韓廠商的“不爭氣”、國產電視巨頭們這些年的技術升級和全球化佈局,海外營收佔比的提升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市場競爭的壓力。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此輪喫到AI第一輪紅利的,而是曾經背靠電視巨頭們的系統服務商。

酷開在近期發佈“超級智能體” 圖源:企業官方

“(酷開智能體)第一季度已經簽約了運營商客戶,車企客戶,有中屏、有大屏,比如運營商機頂盒”。身爲電視產業老兵的酷開科技CEO王志國在近期告訴“硅基研究室”。

作爲互聯網電視時代的重要玩家,在近期宣佈成爲一家“AI原生企業”的酷開自研的超級智能體已和運營商、車載、酒店、辦公等多個領域與知名企業展開合作,且已面向市場推出了學習機、閨蜜機等新產品。

“硅基研究室”瞭解到,與電視等硬件端的早期AI商業化不同,如酷開等系統服務商之所以在此輪AI浪潮中商業化落地迅速的原因有二:

一是運行成本可控,算力性價比高。王志國提到,酷開超級智能體基於FPGA架構開發,且目前已過渡到32B小模型;

二是場景數據優勢。與電視等下游硬件廠商不同,酷開等企業位於中游,集硬件、系統、內容、服務爲一體,因此在過去積累了海量的數據,除了用戶數據、設備數據外,在垂直場景,如影音、教育、生活等領域也有一定的數據沉澱。

更爲關鍵的是,AI還爲“酷開們”帶來了新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電視時代,智能系統服務商大多延續“與硬件廠商交朋友、利用軟件做生意”的變現邏輯,但隨着大模型加深軟硬件協同,“酷開們”逐步從“賣軟件”轉向“賣服務”,譬如酷開目前推出了軟件售賣、設備授權、PaaS服務和生態共贏四大商業化路徑。

歸根到底,“酷開們”喫到第一輪AI紅利的原因也很簡單:當跳出“電視這塊屏幕”做生意,深入各行各業利用AI賣服務,用戶量起來了,自身的AI生態系統也建立起來了。

2、AI電視,依舊很卷

不過,對傳統電視巨頭而言,AI電視也並非是噱頭。

電視的智能化不是新鮮事,AI也早就應用在提升畫質等方面。早在2016 年左右,各大品牌就已推出搭載語音交互、智能問答等功能的智能電視。

王志國也告訴“硅基研究室”,在用戶端,電視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就是日活下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中國智能電視交互新趨勢報告》,2016年以來,國內電視開機率從70%暴跌至30%,這意味着喜歡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

這也是爲什麼電視巨頭們加碼AI電視的原因所在,通過AI重構人機交互體驗,以提升電視大屏的開機率、開機時長和用戶活躍度。

就目前來看,電視巨頭們在AI電視上的佈局主要集中在顯示、交互和互聯三大領域。

顯示領域是AI落地的“老戰場”,也是AI電視競爭的“下限”。

自2018年起,三星、海信、華爲等電視廠商就開始結合AI算法和顯示技術,提升電視的畫質和表現,這也是電視高端化的主要賣點。

三星此前推出了最新的 8K AI 畫質芯片 NQ8 AI Gen3,配合 QD-OLED 技術,進一步提升畫質和音效清晰度,海信也在CES上推出的 RGB-Mini LED 電視上應用了全新一代信芯AI畫質芯片和LED背光芯片,可實現顯示場景的AI分析識別、AI 自適應控光等功能。

AI在顯示領域的落地某種程度上是由電視廠商過往的技術路線決定的,沒有逃開“電視技術參數戰”的競爭邏輯。

而與顯示場景不同,反倒是交互和互聯反而是此輪AI電視的“上限”,因爲各家廠商的競爭思路並不同。

在交互場景上,海信、創維等國產電視廠商是明顯的中心化場景思維,其典型思路就是基於自研大模型推出AI智能體,爲教育、遊戲、影視搜索等家庭大屏需求提供智能化助手服務,智能體成爲電視交互的新中心。

三星則不同,“去中心”色彩更明顯。三星雖然也推出了智能體,但其強調的Vision AI 強調與自身物聯網生態圈和智能家居服務的互聯。

兩條路並沒有優劣之分,因爲本質上仍沒有跳出電視這塊屏幕,AI電視的競賽纔剛剛開始,誰能將AI故事講得很好,最終一切仍需要用戶投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