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披露2024 ESG報告:從中國方案到全球標準,吉利重塑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新範式

市場資訊
04-2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全球汽車行業加速向綠色、智能轉型的關鍵時期,企業的ESG(環境、社會與管治)表現愈發受到投資者、消費者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引導汽車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國務院發佈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中,明確強調了提高營運車輛能耗限值准入標準,落實便利新能源汽車通行相關支持政策,大力發展車網互動等新技術新模式。

  作爲中國汽車產業綠色轉型的標杆企業,吉利汽車始終將ESG理念深度融入戰略內核。4月28日,吉利汽車發佈了2024年度ESG報告, 披露了甲醇燃料商用車批量落地貴陽、杭州亞運會等標誌性成果,智能化成果由投入期逐步進入了收獲期,成爲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佈局的車企。

  

  一、聚焦技術突破,智能化與綠色化的雙引擎驅動

  中國汽車行業正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轉型。智能化技術正在重構用戶體驗,2024年,L2級輔助駕駛在國內乘用車中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5.7%,預計2025年將接近65%。除此之外,智能化正在成爲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突破口。作爲行業轉型標杆,吉利汽車在此前披露2024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達到了88.8萬輛,同比增長接近92%,並於近期發佈的2024年度ESG報告中披露了單車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相較2020年基準下降18%、核心供應商綠電使用率超50%等硬核數據,展現其技術戰略的三大核心邏輯:智能化降本增效、技術化多元突圍、循環經濟發展。 

  
  1. 全域AI智能化佈局: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深度融合

  在“碳中和”與“智能化”雙重革命驅動下,汽車行業的競爭焦點已從單一產品性能轉向“技術生態+碳效管理”的系統化能力。吉利汽車2024年構建的全域AI智能化佈局,覆蓋“研發-生產-服務”全鏈條,更通過星睿智算中心與750萬輛L2+智駕車輛數據池,實現AI技術與減碳目標的深度耦合。

  相較於主流市場的“純電+端到端算法”的單一路徑,吉利構建了“多元能源+全域智能”的協同創新體系。依託雷神EM超級電混技術和甲醇重卡顯著提升混合動力車型的性能和燃油經濟性,減少對傳統燃油的依賴,降低碳排放,在重載運輸、電網調峯等場景形成獨特優勢。吉利汽車通過構建“智能汽車全域AI “技術體系,致力打造有溫度、有情感、可持續成長的原生“出行智慧生命體”。基於此開發的端到端語音大模型、AI 數字底盤、Flyme Auto 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最新的 AI 技術成果,將逐步在吉利新車型上普及應用,通過例如AI智慧能量管理等方式實現車輛能耗優化,持續提升消費者的駕乘體驗,有效減少碳排放,形成“技術降本-用戶體驗-減少碳排”的正向循環

  2.多元化新能源技術:綠色轉型的實踐與挑戰

  汽車燃料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的選擇趨勢,除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以及甲醇燃料等清潔能源正在逐漸嶄露頭角。其中甲醇燃料因其燃燒高效、排放相對清潔、綠色可再生等特性備受關注。

  未來,醇氫燃料有望在交通領域廣泛應用,成爲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路徑。

  作爲全球唯一實現甲醇汽車量產的整車企業,吉利在貴陽出租車、杭州亞運會等場景落地超4萬輛醇氫電混車輛,驗證其技術可行性。但目前商業化推廣仍面臨挑戰,主要集中在基礎設置普及和國際認證缺失方面。對此,吉利協同生態夥伴一起打造制-運-儲-用的醇氫生態,目前這個生態形成了以醇氫汽車爲核心,綠醇製備、甲醇加註、醇電汽車三位一體的協同發展。

  3.循環材料的“成本-效益”天平

  除開發清潔新燃料,循環經濟在碳減排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國務院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汽車產業的綠色發展,鼓勵企業採用輕量化、綠色材料和循環利用技術。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首次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再生材料的使用,以此來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

  響應國家政策號召, 吉利將自然資本納入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積極開展自然資本管理,引領行業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邁進。吉利銀河E8、領克Z20等車將零部件循環材料添加比例達成“20%循環鋼、30%循環鋁、25%循環塑料”的使用。

  二、三端協同發力:全產業鏈減碳的“吉利方程式”

  面對這一挑戰,吉利汽車從車輛全生命週期角度出發,將減排責任和措施貫穿整個產業鏈。從“單車減排”到“全鏈脫碳”,吉利通過製造端、供應端、使用端的系統化協同,構建了一套可複製的減碳模型。

  在製造端,吉利汽車通過自然資本項目評估研究,形成了《整車製造基地自然風險與機遇管理報告》,構建《整車製造基地自然受益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實現100%整車製造基地開展自然受益管理成熟度評價。目前吉利已擁有1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1家無廢工廠,2024年整車基地水資源消耗密度下降1.6%、危廢產生密度下降7%,100%整車基地通過ISO14001外部認證。

  在供應端,吉利推行綠色供應鏈的“硬約束”。2024年,吉利核心供應商綠電使用率均超50%,並實現1.5萬噸循環鋼、5000噸循環鋁的規模化應用。吉利通過自主研發的碳管理平臺“吉碳雲”,爲供應鏈企業提供碳排放覈算、減排方案制定及技術支持,覆蓋超過1,600家合作伙伴。

  使用端方面,銀河E5等車型通過AI能耗優化提升續航15%,但充電樁覆蓋率與電網調峯能力仍是普及瓶頸。對此,吉利加速佈局“光儲充換”一體化站,並與國家電網合作試點V2G(車網互動)技術,將新能源汽車變爲移動儲能單元。

  通過全價值鏈碳足跡管理,吉利構建了從產品設計到終端交付的閉環減碳體系。將脫碳目標轉化爲技術參數和採購標準的實踐,讓單輛車生命週期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18%,形成可量化的綠色競爭力。MSCI最新ESG評級將吉利評級上調至AA級(中國車企最高),特別強調其“供應鏈碳管理顆粒度達到Tier2層級“的突破性。

  

  三、行業啓示:從企業實踐到產業範式升級

  吉利的ESG實踐不僅是一份成績單,更爲傳統車企轉型提供了三重啓示:吉利快速響應《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將甲醇汽車納入國家試點,通過AI降本與品牌高端化實現商業閉環,證明ESG投入可轉化爲市場競爭力;在生態構建方面,吉利正在探索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重構的發展路徑,逐步實現“電池-材料-整車”的全鏈路循環;在技術投入方面,避免技術路徑依賴、過度押注單一技術,保持混動、純電、氫能的均衡投入,同時面臨嚴苛的國際要求,有針對性地開發區域化數據本地化方案。

  “吉利的真正突破,在於將ESG從成本項變爲增長引擎。”通過創新驅動發展、AI降本增效、循環經濟創收等,吉利的ESG實踐已超越合規層面,進化爲驅動盈利的第二曲線。2025年吉利將繼續在實現甲醇國際標準突破、進一步建成城市換電網絡等方面發力,或將成爲全球汽車業ESG轉型的“中國方案”輸出者。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