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磅出手。
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香港金管局”)披露,斥資465.39億港元(約合60億美元)購買美元,以捍衛港幣聯繫匯率制度。根據彭博自2004年開始統計的數據,這是香港金管局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日美元購買操作。此前,美元兌港幣匯率於5月2日觸及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
這是香港金管局自2020年以來首次通過干預買入美元。香港金管局發言人表示,近期港元偏強,主要由於股票投資相關的港元需求有所增加,支持港元匯價。此外,多隻區內貨幣近日兌美元升值,亦帶動港匯走強。
有分析稱,國際資金因避險需求流入中國香港,加之港股持續走高等因素帶動當地貨幣需求持續增長,港元匯率被認爲仍存一定上行空間。昨日,港股市場迎來5月“開門紅”,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分別大幅收漲1.74%、3.08%。
香港出手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5月2日,在港元兌美元匯率一度升至7.75,觸及香港金管局規定的聯繫匯率區間上限後,香港金管局五年來首次買入美元。
5月3日上午,香港金管局在美股交易時段後披露,在2日向市場注資465.39億港元(約436.6億元人民幣),入市承接60億美元沽盤。這是香港金管局自2020年以來首次通過干預買入美元。
根據彭博自2004年開始統計的數據,這是香港金管局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日美元購買操作。香港金管局紐約代表處官員亦證實了此項交易,這也是2020年以來港府首次進行此類干預。
報道指出,在即將到來的長週末假期前,港元匯率突然快速走強,港元兌美元匯率最高升至7.75,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同時由於美匯指數下跌,令非美貨幣升值,加上港股踏入派息期,令市場對港元需求上升,迫使香港金管局採取行動,通過買入美元來阻止港幣進一步升值,維持匯率穩定在7.75至7.85的指定區間內。
近期美元持續走弱,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美元指數經歷了自2022年以來表現最差的月份,一度跌破98關口,年初至今累計跌幅達7.8%。
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引發的金融市場震盪,導致部分投資者對美元避險地位產生疑慮,共同促成了美元走弱以及資金從美元資產流出的趨勢。
在2022年和2023年,香港金管局曾多次因港幣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而入市賣出美元。此次大規模買入美元,清晰地展示了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金管局維護匯率穩定的雙向干預能力。
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LERS)設立於1983年。2005年,該制度經優化後確立了7.75港元(強方兌換保證)至7.85港元(弱方兌換保證)兌1美元的明確交易區間。歷史上,該制度雖屢次受到知名投機者的挑戰,但始終表現穩固。
香港金管局最新發聲
據香港電臺,香港金管局發言人表示,港元在今晨紐約交易時段觸發聯繫匯率機制下,7.75港元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由市場買入美元、沽出總值465.39億港元,銀行體系總結餘將在下星期三增至913.09億港元。
發言人進一步表示,近期港元偏強,主要由於股票投資相關的港元需求有所增加,支持港元匯價。此外,多隻區內貨幣近日兌美元升值,亦帶動港匯走強。上一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是2020年10月28日。金管局將繼續密切留意市場動態,確保港元市場有序運作。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在此前披露的2024年年報中表示,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和金融環境,該局將保持警惕,竭力維護香港貨幣與銀行體系穩定,持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有分析稱,隨着“貿易戰”不斷演變,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國際資金因避險需求流入中國香港,加之港股持續走高等因素帶動當地貨幣需求持續增長,港元匯率被認爲仍存一定上行空間。
5月2日,港股市場迎來5月首個交易日,實現“開門紅”,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國企指數分別收漲1.74%、3.08%、1.92%。
從市場表現來看,科技成長主線再度走強,機器人、醫藥、汽車股全線走強,而銀行、石油、黃金等防禦性板塊小幅走弱。
展望港股後市,光大證券最新策略報告指出,當前港股正處於“估值窪地”與“政策窗口”的共振階段。從估值維度觀察,恒生指數處於近十年估值中樞下方約12%位置,而恒生科技指數市盈率更回落至歷史分位數的8%區間,配置性價比優勢凸顯。疊加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與海外流動性擾動趨緩的雙重支撐,港股市場有望延續震盪上行趨勢。
中國銀河證券認爲,隨着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影響漸弱,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步回升。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望帶動港股盈利穩中有升。當前港股估值處於歷史中低水平,中長期投資價值較高。配置上,短期內關注受益於擴大內需政策的消費板塊、自主可控程度提升的科技板塊、貿易依賴度低及股息率高的板塊。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在外部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內需相關行業或受益於消費政策預期升溫。港股短期或橫盤整固,可逐步加強科技成長風格的配置。
交銀國際也指出,看好港股AI及科網板塊,AI基礎設施供應商、雲計算服務商和AI應用相關標的正迎來估值重構窗口,建議重點佈局具備技術積累和商業化能力的龍頭企業。
責編:羅曉霞
排版:汪雲鵬
校對:趙燕
責任編輯:凌辰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