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新任期後首個財報季落幕,科技巨頭業績表現分化顯著。微軟以卓越的抗關稅能力、雲業務的強勁表現與AI戰略的高效推進,重新超越蘋果,成爲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
相比之下,蘋果、亞馬遜則在貿易關稅和消費疲軟的雙重壓力下表現慘淡,市值大幅縮水。
儘管財報發佈前市場瀰漫着對科技股的普遍悲觀情緒,但微軟交出了一份強於預期的亮眼財報。
其核心增長引擎之一,Azure雲業務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公司將此歸功於與OpenAI的前瞻性合作,以及市場對集成人工智能功能的企業軟件需求的激增。
受此提振,微軟股價在財報發佈後一週累計上漲約11%,成爲“Mag 7”(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當中今年迄今唯一股價實現累計正增長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微軟股價上漲12.1%,落後於“七巨頭”的其他公司。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24年上漲了23.3%。
截至週五收盤,微軟市值達到3.2萬億美元,重新超越蘋果(3.1萬億美元),奪回全球市值頭把交椅。
微軟之所以能逆勢勝出,除了雲業務本身的強勁增長外,更重要的是公司在關稅和經濟壓力下展現出的獨特防護能力。納德拉稱,微軟專注於服務企業客戶的軟件業務,本質上具有很高的彈性與抗風險能力:
“軟件是抵禦通脹和經濟增長放緩壓力的最佳資源,能實現更高效率、低成本的發展。”
微軟與OpenAI的早期戰略合作也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這一合作,微軟無需獨自承擔開發最前沿AI大語言模型所需的鉅額費用,同時鎖定OpenAI這一重量級雲服務客戶。
基於對未來的樂觀預期,微軟還維持了雄心勃勃的資本支出計劃,確認將在本財年(截至6月30日)投入800億美元用於數據中心建設,並在下財年繼續加碼。其中包括數百億美元在歐洲的新項目佈局,目的是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美國政策風險,確保歐洲市場的數據和計算能力供應鏈安全。這一資本開支計劃的公佈也提振了整體科技板塊信心。
展望未來,分析人士普遍認爲,微軟依託AI戰略和企業軟件領域的領先地位,將持續穩固其市場優勢Melius技術研究主管Ben Reitzes表示,微軟此次財報的優異表現不僅來自Azure業務的卓越數據,更重要的是其龐大的資本支出計劃和戰略前瞻性,市場信心得以全面恢復。Ben補充道:
“市場對Azure的信心已經恢復——而且,你無法對軟件徵收關稅。”
AllianceBernstein旗下美國增長基金負責人Jim Tierney同樣認爲,微軟不僅在雲計算領域表現突出,而且軟件業務整體表現穩健,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避免蘋果、亞馬遜等競爭對手持續面臨的關稅風險”。
與微軟的強勁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蘋果和亞馬遜因受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嚴重影響而業績慘淡。
蘋果在財報中透露,僅因貿易關稅原因,公司每季度額外成本至少增加9億美元。亞馬遜則在財報中大幅下調了未來業績指引,警告高關稅引發的成本上漲及消費者支出銳減對電商業務構成了嚴峻挑戰。財報發佈當天,這兩家公司市值合計縮水近1800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相較於微軟聚焦軟件和雲計算業務,蘋果與亞馬遜分別涉及硬件製造和電子商務,受特朗普高關稅的影響極爲嚴重。關稅對蘋果的iPhone製造成本,以及亞馬遜的平臺商品定價和銷量帶來了沉重打擊,短期內難以扭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