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期因對SU7 Ultra車型進行OTA升級,引入“賽道考覈解鎖”機制,引發了車主的廣泛不滿。根據此次升級內容,車輛原本1548匹馬力的性能需在完成特定賽道圈速考覈後方可完全釋放;若未達標,日常使用中最大馬力將被限制在900匹。這一做法被部分用戶批評爲“性能打折還需自費解鎖”,來自鄭州的一位車主表示,花費高價購車卻要額外花錢跑賽道才能獲得應有的性能表現,性價比嚴重不符。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此舉可能是企業爲規避車輛超速可能引發的連帶責任而採取的技術性應對。
此次爭議也暴露出行業內部的深層次矛盾。一方面,小米方面表示,該措施旨在減少車輛在公共道路上因高性能帶來的安全風險。近年來,多地發生因飆車導致的事故,促使監管政策趨嚴。此外,特斯拉、保時捷等車企也曾對車輛性能進行類似限制,相關做法並非首次出現。但另一方面,許多消費者認爲,車企未經充分溝通就單方面更改車輛性能設定,侵犯了其對車輛完整性能的使用權。
面對輿論壓力,小米隨後緊急撤回了該次OTA更新,事件暫告一段落。然而,如何在技術進步、法律風險與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仍是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難題。此番博弈或將影響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性能消費”的理解與運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