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詩蘭黛“戰略性減少對代購的依賴”,新一季業績繼續惡化

南方都市報
05-04

  美國美妝巨頭雅詩蘭黛集團日前公佈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績數據,總營收同比下降10%至3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8.08億元),在有機基礎上同比下降9%,下降幅度超過預期,相比2025財年第一季度下降4%、第二季度下降6%更趨惡化。報告期內,淨利潤腰斬式下跌53%至5.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56億元)。集團在第三季度業績發佈後表示,由於“戰略性減少對代購渠道的依賴”等因素,全球護膚業務和旅遊零售都出現了雙位數下滑。

  雅詩蘭黛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téphane de La Faverie(中文名:司泰峯)表示:“我們全球業務的有機銷售趨勢(不包括旅遊零售)呈現出環比改善的態勢。與此同時,我們正積極推進旅遊零售業務的戰略重塑,以更好地契合當前行業趨勢和市場環境。若近期生效的關稅問題能夠得到實質性解決,從而緩解相關潛在負面影響,我們有信心在(始於2025年7月的)2026財年重回銷售增長軌道。”這也是司泰峯上任後的首份季報。前首席執行官傅懿德於去年底退休,並在“隱瞞中國市場風險”的訴訟中成爲被告。

  據南都此前報道,雅詩蘭黛集團年初遭美國股東提起集體訴訟,原告指控公司長期依賴中國“免稅代購”等灰色渠道銷售,在中國政府自2022年起加強監管後,未及時披露相關風險,涉嫌誤導投資者。股東指出,自2020年以來,公司大力依賴海南“免稅代購”渠道,即中間商的免稅購買,但公司卻未如實向股東反映監管趨嚴對銷售構成的實質影響,而是將業績下滑歸咎於“旅遊零售疲軟”。雅詩蘭黛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總營收同比下降6%40億美元,淨虧損5.8億美元。中國所處的亞太地區淨銷售額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1%至12.87億美元。該財報同時披露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該集團來自中國旅遊零售的應收賬款達2.06億美元,佔總應收賬款的12%。

  據悉,雅詩蘭黛正在積極推進旅遊零售業務的戰略調整,但目前旅遊零售業務還在持續惡化,本季度財報顯示該渠道銷售暴跌28%,不過在集團整體業務中的佔比已下降至較低的兩位數水平。

  按部門來看,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四大業務部門中,護膚和護髮業務呈顯著下滑態勢,各業務業績表現均不及去年同期。護膚業務作爲曾經的“現金奶牛”,本季度淨銷售額同比下滑12%至18.07億美元,成爲拖累整體業績的最大因素。其中核心品牌雅詩蘭黛和海藍之謎的銷售額下滑尤爲明顯,集團將其歸因於“亞洲旅遊零售業務下滑”。護髮業務淨銷售額同比下滑12%至1.26億美元,集團解釋稱這一下滑主要由於Aveda品牌業績表現不佳,且該品牌在沙龍、門店銷售持續疲軟。另外,彩妝業務同比下滑9%至10.35億美元,香水業務同比下滑3%至5.57億美元。業內認爲,雅詩蘭黛在產品創新能力上的不足造成了目前的“單品依賴危機”,據悉相比歐萊雅資生堂等競爭對手近年來維持3%左右的研發費率,雅詩蘭黛的研發費用佔比常年徘徊在1.5%。

  按地區來看,美洲市場的淨銷售額下降5%,尤其是北美地區下滑顯著;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淨銷售額下降16%;亞太地區淨銷售額下降1%,但中國大陸實現的中個位數增長,部分抵消了中國香港和韓國的銷售額下降。 針對中國市場表現,CEO特別指出,中國在過去的四個季度中,有三個季度中取得了市場份額的增加,且在本季度,所有四個品類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都有所增加,至少有八個品牌包括海藍之謎、雅詩蘭黛、TOM FORD、祖·瑪瓏等均有增長。司泰峯透露:“主要是線上業務推動”。據青眼情報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線上渠道(淘系、京東、抖音、快手)TOP50美妝品牌榜中,雅詩蘭黛位列第4,海藍之謎位列第6,TOM FORD位列第47。高端美妝在中國市場銷售改善或許是雅詩蘭黛當下最耀眼的“曙光”。

  今年2月集團正式公佈全新戰略願景“重塑美妝新境”(BEAUTY REIMAGINED),其中提到該戰略願景將使雅詩蘭黛“再度引領高端美妝行業”。另外“利潤恢復與增長計劃”(PRGP)已初見成本控制成效,與2024年2月相比,雅詩蘭黛集團正在精簡20%的中層管理人員,並通過扁平化、精簡化的人員管理策略,成功削減了30%的費用。不過,雅詩蘭黛去年年底已撤回2025財年全年業績展望,2025年內股價累計下跌20%,曾經的千億美元市值巨頭已經縮水至211億美元。

  另外,對於由美國特朗普政府引發的全球關稅風暴,首席財務官兼執行副總裁Akhil Shrivastava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指出,目前雅詩蘭黛集團在中國銷售的產品中約有25%來自美國的製造工廠,之後將逐步把這一比例降低到10%以下,且還會利用日本和歐洲的製造工廠生產的產品。“我們可能會擴大本地採購,以幫助減輕關稅影響。根據目前所瞭解的情況,並考慮到某些製造成本的緩衝期,我們預計關稅不會對集團2025財年的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南都記者王欣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