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君安國際發佈研報稱,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第一季度負增長0.3%(環比折年率),低於市場預期,但市場對美國消費仍較樂觀,關稅壓力下美國經濟展現一定韌性。不過,消費增長水平低於過去數年,且存在“搶消費”現象,消費動能能否維持存疑。同時,第一季度政府支出負增長,未來大概率持續,經濟動能大幅反彈概率低。中長期看,名義增長率、各部門槓桿率、關稅方案及談判的不確定性等帶來諸多問題。從結構上,勞動力市場“正常化”,整體負債水平平穩,美國經濟面臨“消費”和“投資”再平衡。
國泰君安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美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出現負增長,這讓市場擔憂關稅壓力下美國經濟會出現更大的麻煩。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在第一季度負增長0.3%(環比折年率),低於市場預期。但由於在數據公佈前,GDPNow模型一直指向美國經濟會呈現負增長,同時一家大型美國投行臨時大幅下修美國增長預測,因此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可能出現的萎靡表現並沒有太大的意外。
從具體數據分析,一季度對經濟拖累最大的是進口,面臨關稅壓力商品進口大幅增長,拖累GDP增長4.83個百分點;進口增長的同時,庫存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升,推升經濟增長率2.25個百分點。但由於進口拖累項小於庫存增加項,中間的差值意味着終端消費仍然有較強的吸納能力。總體而言,市場對於美國消費仍然保持樂觀的看法,從這個角度而言,關稅裂痕下,美國經濟保持了一定的韌性。
但即便如此,未來一段時間的美國經濟也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儘管消費表現尚可(環比折年率增長1.8%),但這一水平仍然低於過去數年動輒接近或超過3%的水平。與此同時,由於擔心關稅影響,美國也存在一定的“搶消費”,因此目前尚可的消費動能是否能夠維持,也存在一定的疑問。更加重要的是,第一季度的政府支出爲負增長,未來這樣的趨勢大概率仍然會持續,因此整體經濟動能大幅反彈的概率不高。綜合而言,該行傾向於認爲美國經濟在2025年的增長率會更接近於1%,而非2%。
中長期而言,對於美國經濟,該行要考慮的是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名義增長率是否會出現持續的下行,由於經濟增長大幅下行,與此同時通脹保持在相對高位但大致平穩的水平上,美國過去數年動輒過5%的名義增長率能否維持,將對資本市場的展望產生深遠的影響;第二,美國家庭和企業的槓桿率處於低位,而政府的槓桿率處於高位。特朗普政府當然希望政府能否削減開支,同時通過減稅來推動私人部門的槓桿率提升,但這樣的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如果減稅計劃不能順利實施,那麼美國的經濟轉型之路也會面臨新的阻礙。第三,特朗普的關稅方案以及未來的談判,也大概率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這也意味着美國面臨的通脹風險仍然會在很多時候困擾投資者。與此同時,長端利率長期處於高位,也對特朗普的整體計劃帶來負面影響。誠然美聯儲大概率會在年內多次降息,但這能否壓低長端收益率則存在很多的疑問。如果降息後長端利率仍然保持在目前的位置上,那麼未來財政空間也會被壓縮,因爲目前的短債發行規模已經十分龐大,財政部希望壓低長端利率來提供發展空間,但即使長端利率稍有下行,但隨之而來的巨量發債,也會對長端利率帶來新的衝擊。將這些信息加總在一起,長端利率的不穩定,帶來的是對特朗普政策的擾動。
因此,美國第一季度GDP確認了美國經濟保持着一定的韌性,但與此同時也讓市場看到了特朗普新經濟政策對於經濟的“重置”和“傷害”(即使是暫時的)。從結構上而言,美國勞動力市場也處於“正常化”過程中,即失業率與職位空缺率之間重新回到歷史的趨勢之中。加上負債率在各部門之間雖然分佈不均,但整體負債水平在2008年後大致保持平穩(剔除疫情因素),因此整體經濟慢慢回到了舊常態之中,但特朗普新政卻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洗牌。
本輪洗牌到底會帶來何種影響,仍然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但該行可以發現,特朗普政府希望美國製造業迴歸的整體思路,從下面這張圖中,該行也可以清晰發現,美國的資本品進口在過去數年中一直強於消費品的進口。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國經濟也面臨着“消費”和“投資”的再平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