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悟了,開始貫徹“突出應用導向”。
據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正在洽談以約30億美元(約218.6億人民幣)收購人工智能輔助編碼工具Windsurf (前身爲Codeium)。
成立四年,Windsurf 已籌集超過2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其投資者包括Greenoaks Capital Partners、Kleiner Perkins、AIX Ventures等。去年,在General Catalyst牽頭的一輪融資中,該公司估值達到12.5億美元。
短短一年,估值再次翻番,美國的併購還是願意給高溢價,投資人都能體面地退出。如果交易達成,這將是OpenAI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是OpenAI完成400億美元融資後的首個併購動作。
“應用導向”應該是AI界的共識了,或許今年是真正的AI應用元年。
與大多數的AI創業故事不同,Windsurf的創始團隊沒有太多的明星光環,甚至是在創業中途才轉向了AI coding賽道。
據悉,Codeium成立於2021年,由麻省理工學院校友Varun Mohan和Douglas Chen聯合創立,他們二人在中學數學奧賽中結識,並一同進入MIT計算機系。
Chen在MIT以滿績畢業,創辦Codeium前曾在 Facebook擔任機器學習工程師,專注於Oculus VR等項目的開發。而Mohan唯一一段全職工作經歷是2018-2021年間在自動駕駛公司NURO擔任自治基礎設施技術主管。更早之前,他曾在Linkedin、Quora、Cloudian等軟硬件公司實習。
起初,他們將公司命名爲Exafunction,立志做一家專注於GPU虛擬化軟件的公司。“當時,我們在公有云上管理着一萬個GPU。在短時間內,Exafunction迅速贏得了客戶的青睞,併成爲大規模部署深度學習模型的領導者。”Mohan回憶稱。
後來隨着生成模型,尤其是類似Transformer的模型的出現,Mohan團隊預測行業將迎來重大轉變:在一個日益被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主導的世界裏,最終用戶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基礎設施。相反,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真正的影響力在於利用這些基礎設施來創建能夠直接提升開發者生產力和效率的應用程序。
正因如此,他們決定專注於在自有基礎設施之上構建代碼加速工具,Codeium由此誕生。這一戰略轉型不僅是對不斷發展的技術格局的回應,更是將Codeium置於AI 軟件開發應用前沿的積極舉措。
此外,在Codeium技術團隊裏,有40%左右的工程師同樣來自 MIT,很多人都是創始人在學校裏曾經一起競爭的對手。這些理工人才不僅背景相似,更有着共同的熱忱追求 —— 爲軟件開發帶來徹底的革新。
於是,Codeium平臺很快就被推向了市場,這是由公共代碼訓練的生成式AI模型提供支持,可在應用程序的整個代碼庫環境中提供建議。它支持大約70種編程語言,並與許多流行的開發環境集成,包括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和 JetBrains。
不過,到2022年年中,Codeium還沒有用戶,後來爲了吸引開發者遠離 Copilot 和其他競爭對手,Codeium 推出了慷慨的免費套餐。這一策略似乎奏效了,在2023年,Codeium的活躍用戶數飆升至了30萬,企業客戶更是達到了100家。
此後,Codeium便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在過去兩年中,公司組建了一支由80名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並將用戶羣發展到超過70萬名活躍開發者。去年11月,該公司更是推出了Windsurf Editor,該功能允許AI自主生成代碼,無需人工干預,通常被稱爲代理模式。這與行業整體轉向AI驅動的軟件開發工具的趨勢相一致,這些工具的功能不僅僅是提供代碼片段,還可以編寫、測試和調試整個程序。
據Windsurf統計,其用戶中有高達90%的代碼生成都是由Cascade智能體完成,遠超傳統補全工具20%—30%的滲透率,大幅提升了開發者的工作效率和協作體驗。
正是如此,Windsurf 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自2024年初以來,其年經常性收入 (ARR) 增長了 500% 以上,達到了八位數。目前,Windsurf 每天處理超過 1000 億個token,擁有超過 1000 家企業客戶,其中包括 Anduril、Zillow 和戴爾。
雖然Windsurf的熱度和實力已經讓其成爲了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存在,但在當下的AI編程領域中,它還不能算得上是OpenAI的首選。
據報道,此前OpenAI曾考慮收購另一個選擇:Cursor。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去年曾聯繫過Cursor背後的公司Anysphere。
今年,隨着Cursor再次受到熱捧,OpenAI再次與其進行了接觸。但此次談判再次未能取得進展,原因在於Anysphere正在快速發展,並且沒有出售的打算,他們更願意保持獨立。與此同時,就在上個月,有消息稱Anysphere正在洽談融資事宜,估值接近100億美元。
儘管最終沒有收購Anysphere,但OpenAI並沒有放棄收購一家成熟的AI編碼工具初創公司。被Anysphere拒絕後,OpenAI已經先後與20多家公司進行了接觸。
這一動作的背後,則是來自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壓力,一方面,谷歌的Gemini和DeepSeek 等競爭對手對基礎模型的訪問施加了價格壓力,另一方面,OpenAI的其他競爭對手Anthropic、微軟旗下的Github都在該領域完成了佈局,其在AI編碼上顯然是勢弱的。
而在技術領域,喪失先發優勢往往是致命的,SignalFire 合夥人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法默 (Chris Farmer) 也曾對 OpenAI 的戰略進行了推測:“他們會在應用層進行收購。這對他們來說關乎生死。”所以當下來看,完成一起“掐尖式”的併購是一個高性價比之選。
更何況AI編碼被OpenAI視爲下一個增長領域,據Polaris Research預測,到 2032 年,人工智能代碼工具市場價值將達到 271.7 億美元。另外,正如Mohan所言,鑑於AI 編程工具在開發者中的廣泛採用,即使只在這個新興領域分得一小塊蛋糕,也必然會帶來豐厚的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與GitHub Copilot等傳統的AI編程工具相比,Windsurf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代理式編程”理念,也被稱爲“氛圍編程”。而“氛圍編碼”是由OpenAI 聯合創始人Andrej Karpathy創造的,從某種程度來講,OpenAI與Windsurf在理念上已經完成了對齊。
一個事實是,儘管Windsurf已經是AI編程領域增速第二的公司,但其規模仍就相對較小,公司人數也相對較少,Windsurf團隊具有“卷王”的基因,招聘原則是精簡和效率至上的,堅持只招必要的、足夠自驅和優秀的人,以儘可能小的規模運行。
這樣一來,一旦交易達成,團隊整合也不會耗費太多的精力。
作爲一家熱門賽道的明星企業,Windsurf的融資頻率並不算頻繁,2021年成立至今,其一共完成了四輪融資,其中前兩次還是作爲GPU軟件公司。具體如下:
Seed種子輪:Greenoaks以2600萬美金估值領投300萬美金;
A輪融資:Greenoaks以2.15億美金估值領投2500萬美金;
B輪融資:Kleiner Perkins以5.1 億美金估值領投 6500 萬美金;
C輪融資:General Catalyst以12.5億美金估值領投1.5億美元;
上文提到,Codeium是在2022年推出的,而這次轉型則是發生在A輪融資之後,據透露,雖然當時ARR已經達到幾百萬美金,但團隊意識到原有領域難以做出差異化優勢,AI coding這一賽道纔是最適合AI技術落地、從 Day 1就能證明前沿技術PMF的機會,因此決定重塑品牌,轉型開發自己的AI coding產品。
而此時創始團隊僅有8人左右,不過,Mohan對軟件開發領域有着長期主義的遠見,他表示Codeium的最終目標是讓開發者的工作效率提高到原來的20倍,同時Mohan也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創業者,做事風格雷厲風行,追求效率和速度,在競爭中有着強烈的好勝心,所以投資人也允許了這一改變的發生。
然而,在Codeium推出的一年時間裏,其商業數據並不好看,但凱鵬華盈 (Kleiner Perkins) 從 CIO網絡中的信息中明確瞭解到,企業對coding工具的真實需求恰恰與Codeium強調的安全、上下文感知和 IDE 可擴展性的價值主張相吻合。
因此,2024年1月凱鵬華盈領投了Codeium的B輪融資,共計6500萬美元,其估值也漲到了5億美元左右。此後,凱鵬華盈幫助Codeium完成了市場拓展、組建銷售團隊等關鍵工作,爲近一年來企業收入的快速增長打好了基礎。
僅僅7個月後,2024年8月,Codeium宣佈完成由General Catalyst領投,凱鵬華盈和 Greenoaks 參投的1.5億美元C輪融資,估值達到12.5億美元,在半年左右時間裏增長了 250%。
事實證明,他們當時的選擇即將帶來豐厚的回報,若交易達成,領投種子輪的Greenoaks將獲得115.4倍回報,A輪、B輪和C輪的投資人則分別獲得14倍、6倍和2.4倍的回報,要知道B輪融資也才只過去了15個月。
另外,根據最新消息,目前Windsurf 的年經常性收入(ARR)約爲1億美元,高於2月份的4000萬美元,其估值爲ARR的30倍,這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也表明了市場對公司未來增長潛力的樂觀預期。
同時有數據顯示,Windsurf擁有170 名員工,其網站上列出了30多個空缺職位,包括軟件工程師和招聘人員。而人均收入已成爲投資者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能夠保持相同的產出水平,維持較小的團隊通常是更可取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