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當地時間5月3日,一年一度的投資界“春晚”——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將在美國奧馬哈市舉行。
今年恰逢94歲“股神”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60週年。2024年年報顯示,1965年-2024年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化收益率高達19.9%,遠超標普500指數的10.4%;伯克希爾的市值增長5.5萬倍,遠超標普500指數的390倍。2025年1月1日至4月30日,伯克希爾股價年內飆升18%,遠超同期下跌5%的標普500指數。
從瀕臨破產的紡織廠到保險業巨頭,從冷門的消費股到科技新貴,無論是用真金白銀押注可口可樂的品牌護城河,還是在蘋果轉型期精準入場共享科技紅利,巴菲特用一個個經典投資案例,演繹着價值投資的傳奇。這些案例不僅是巴菲特投資智慧的具象化呈現,更藏着穿越經濟週期、抵禦市場波動的終極答案。澎湃新聞記者挑選了五大經典案例,希望能爲讀者梳理出巴菲特穿越牛熊的投資密碼。
1972年:喜詩糖果
喜詩糖果是巴菲特最爲成功的投資之一,也是其價值投資理念的一次重要轉變。這是一家未上市、高品質的品牌公司,1972年其營業收入3130萬美元,淨利潤210萬美元,淨資產收益率26%,淨利潤複合增長率16%。
推動這場交易的是巴菲特的摯友、伯克希爾·哈撒韋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當時,伯克希爾旗下的藍籌印花公司與喜詩糖果創始人家族洽談整體收購事宜,對方開價4000萬美元。
面對這一報價,芒格認定極具價值,巴菲特卻持謹慎態度。他指出,4000萬美元的價格是有形資產的3倍,遠超其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推崇的投資標準(格雷厄姆曾教導“股價低於淨資產2/3時閉眼買入”)。最終,巴菲特買喜詩糖果價格爲2500萬美元,對應11.9倍市盈率。
歷史證明,巴菲特當時的擔憂實屬多慮。喜詩糖果堪稱伯克希爾最成功的投資案例之一:1972年到1999年間,其內部回報率(IRR)高達 32%,表現極爲亮眼。伯克希爾財報顯示,2014年,在僅追加4000萬美元投資的情況下,喜詩糖果累計爲伯克希爾貢獻了19億美元的稅前利潤,成爲驅動公司長期增長的核心引擎,巨大現金流爲巴菲特的投資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喜詩糖果一役成爲巴菲特投資理念的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他遵循導師格雷厄姆的教誨,着重於尋找價格被低估的資產。而喜詩糖果的成功讓他意識到,相比單純追求低價,企業的內在品質與長期價值更爲關鍵。自此,巴菲特將投資目光聚焦於具備三大特質的企業:一是深耕穩定行業,二是擁有難以撼動的“護城河”,三是能夠實現持續穩健增長,且無需大量資本投入來維持這一增長態勢。這種轉變標誌着巴菲特正式邁入“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企業”的投資新階段。
2020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強調,喜詩糖果仍然是他鐘愛的投資,“我們不會出售它。我們自1972年以來就擁有它,我們熱愛它,我們將繼續熱愛它。”
1988年: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是伯克希爾持股最長的公司之一,迄今爲止,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超過36年,期間從未賣出過一股。
1987年美國股災,導致可口可樂股價從53美元高點下跌至29美元后展開反彈。1988年末,伯克希爾開始大量買入可口可樂股票,1988年底共持有1417萬股,成本爲5.92億美元,買入均價約爲41.85美元。1989年,巴菲特繼續增持可口可樂股票,總持股數量翻了一倍,爲2335萬股,累計投資約10.24億美元,約佔當時伯克希爾淨資產的30%。
1994年,巴菲特再度加倉可口可樂,經歷多次拆股、送股之後,巴菲特最終持有4億股可口可樂並持有至今,成爲當時的第一大重倉股,也成爲其最大股東之一。事實上,自1988年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後,而後的1989年至2003年的15年間,可口可樂一直是巴菲特的第一大重倉股。2004年,美國運通短暫成爲巴菲特的第一大重倉股。2005年至2011年的7年裏,可口可樂再次持續成爲其第一大重倉股。
截至2024年底,巴菲特對可口可樂的持倉市值約達270億美元,總回報(含股息)近29倍,年化收益率約10%。更爲可觀的是可口可樂的分紅,該股是典型的高分紅股票,伯克希爾每年獲數億美元股息,累計股息收入超70億美元。
不難看出,巴菲特投資的關鍵是選對投資,並長期持有。2023年的股東信中,巴菲特曾以可口可樂爲例,說明長期投資這一“祕密武器”。
巴菲特在當年的股東信中寫道:“1994年8月,伯克希爾完成了歷時7年的可口可樂收購,買入4億股可口可樂,總成本爲13億美元——在當時對於伯克希爾來說是一筆巨資。伯克希爾於1994年從可口可樂取得的現金股息爲7500萬美元,而到2022年,股息已經擴大至7.04億美元。這些股息收益雖然可觀,卻遠遠說不上驚人,但有利於它們自身的股票表現。到今年年底,伯克希爾於可口可樂投資的持股市值已達到250億美元,而在美國運通公司的持股市值則達到220億美元,現在這兩大投資均分別佔伯克希爾淨值的5%,與很久以前的權重相當。”
在2024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更反覆強調,將可口可樂看成是一家公司,而非僅僅是股票,“我們把它們認爲是業務,不單單只是股票。可口可樂也是一家公司,美國運通也是一家公司,我們把它們看成是業務,看成是公司。”
2003年: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是巴菲特第一次投資的中國股票。
根據巴菲特2007年的致股東信,2002年至2003年期間,伯克希爾共計支出4.88億美元購入23.39億股中國石油H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33%,平均每股約1.6港元至1.68港元的買入成本,一舉成爲了中國石油第二大股東。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巴菲特一直持股不動,直到2007年,他纔開始逐步賣出中國石油的股票。2007年7月到10月間,巴菲特以11港元到14港元的價格賣出了中國石油,按照他1.6港元的買入成本,賺了7倍多。
巴菲特買入中國石油的依據究竟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看財報。
“在閱讀了中國石油2003年年報之後,我們購買了中國石油的股票。這是(我們購買的)第一隻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我們投入了大約4億美元。”在2005年的伯克希爾股東會上,巴菲特解釋了對中國石油的投資,“2003年中國石油的石油年產量大約佔全球石油產量的3%,直到2005年依然如此,中國石油的年產量相當大,它的石油產量大概相當於埃克森美孚的80%左右。中國石油是一家巨型企業。我想即使在美國,你也找不到超過5家年經營利潤超過120億美元的公司。所以,這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
巴菲特進一步表示,購買中國石油時的市值爲350億美元,是以相當於2003年盈利的3倍的價錢買入的,但他和芒格都認爲公司應該值1000億美元。中石油沒有使用財務槓桿,派發盈利的45%作爲股息。所以基於伯克希爾的購買成本,其獲得了15%的現金股息收益率。
“在我看來,相比於其他的全球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的股價實在是太低了。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選擇購買它的原因。”巴菲特總結說。
2008年:比亞迪
巴菲特另一筆與中國相關的著名投資是比亞迪。
2008年9月26日,在芒格的積極推動下,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了2.25億股比亞迪公司的H股股份,約佔比亞迪本次配售後10%的股份,交易總金額約18億港元。巴菲特買入比亞迪時對應的市盈率僅10.2倍、市淨率1.53倍。
此後,巴菲特一直重倉着比亞迪,直至2022年。2022年8月30日,港交所網站顯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在2022年8月24日出售了133萬股比亞迪H股,均價277.1016港元,套現3.69億港元,仍持有2.18719億股,佔已發行的有投票權的比例降至19.92%。
在此之前,巴菲特已持有比亞迪超14年,按照277港元的均價計算,此次出售獲利超過33倍。
在2017年的一次採訪中,巴菲特曾談到了當年決定投資比亞迪的經過,評價王傳福“有非常多的偉大的想法,並且他也非常擅長把這些想法變爲現實。”
他回憶道:“投資比亞迪不是我的決定,也不是我的投資團隊的決定,而是有一天查理·芒格打電話給我說:我們必須投資比亞迪,王傳福比愛迪生更厲害。我說,憑這一點還不足以投資比亞迪。查理說,王傳福是愛迪生與比亞迪的結合體。我說,好吧,你對比亞迪的喜愛越來越熱烈了,但還不足以讓我投資。不管怎樣,查理堅持要買比亞迪。”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這個公司的經營狀況非常好,以至於我開始回憶起當初,覺得堅持要買入比亞迪是我的主意。”巴菲特開玩笑說:“我想,當初應該是我勸說他買入比亞迪的。但‘不幸’的是,今天這筆投資被用來證明了查理眼光獨到。”
在2024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談起與芒格的往事時說:“在做出投資決定時,芒格只有兩次和我拍了桌子,讓我‘買買買’,一次是入股比亞迪,另一次是入股Costco(開市客)。在投資這兩家公司的重要時刻,芒格都是對的。”
2016年:蘋果
2016年巴菲特開始買入蘋果公司股票。當年年報顯示,巴菲特以67.47億美元的成本買入了蘋果1.1%的股份,持有蘋果股票6124.3萬股。彼時,蘋果首次遭遇銷售危機,股票遭遇戴維斯雙殺。財報顯示,2016年,蘋果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4%,PE也下降到只有10倍左右。
之後,巴菲特持續加倉蘋果,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蘋果公司股票2.52億股。此後雖有過減持,但長期堅定持有,直到2024年一季度纔開始大舉賣出。
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拋售1.16億股蘋果股票,套現約200億美元;第二季度減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出售3.89億股,回籠資金超700億美元;到了第三季度,繼續減持1億股,收回資金約220億美元。連續三個季度的減持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對蘋果的持股數量降至3億股,對應持倉市值約700億美元。
儘管如此,蘋果仍然穩居伯克希爾的第一大重倉股,到2024年四季度末持有3億股,持有市值達到751.26億美元,佔投資組合比例約爲28%。
巴菲特爲何如此青睞蘋果?
“蘋果公司本身有一些非常好的消費者的產品,我想你們懂得比我更多。不管是要不要買它的股份,我想它們絕對是值的。”在2018年的第53屆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曾說,“我們現在擁有大概蘋果公司5%的股份。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也許我們會越來越增加,6%、7%,因爲我們一直在購買它的股本。因爲它的產品是非常棒的。我非常喜歡這個想法,就是說能夠由5%一直漲到6%、7%,這是我一直期待的狀況。”
2019年雅虎財經採訪巴菲特時曾問道:“你持有大約450億美元的蘋果股權,你會密切追蹤蘋果公司的最新情況嗎?”巴菲特彼時強調,蘋果是一項長期投資。
“如果你需要密切跟蹤一家公司的情況,那麼你就不該擁有它。如果你買了一家公司,比如一塊農場,你不會每隔幾周就去看看玉米長到什麼高度了,也不會過度擔心別人說這是個低價年、出口受影響等因素。你買下農場後會一直持有。美國農業的進步是商品價格長期保持穩定的原因之一,而我們都因此受益。蘋果也是類似的長期投資。”巴菲特說。
2024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再次談及爲何選擇購買蘋果時表示,“我就是覺得蘋果在那個時候股票的價值低於它的實際價值”。
“我會去思考消費者的行爲。我其實當時也不知道iPhone怎麼運行,但是我至少知道它對人們的意義在哪裏,他們願意怎麼使用它,這就是我對消費者行爲的洞見,它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產品,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個產品,它的價值還遠遠被低估了,我覺得庫克也是像史蒂夫·喬布斯一樣出色的合作伙伴關係,他可以在公司掌舵這段時間做得非常出色,庫克真的是我們非常棒的合作伙伴。”巴菲特說。
當被問及是否認爲蘋果的投資魅力較2016年有所下降時,巴菲特回答道,伯克希爾在2023年底還持有很多蘋果股票,很可能是蘋果普通股最大的持有方。“我們認爲,持有它不單是持有股票,而是把它視爲業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