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膠原蛋白的造富神話仍在繼續。
4月30日,錦波生物(832982.BJ)盤中一度攀至442.00元/股,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據時代財經觀察,從年初至今,錦波生物股價最大漲幅已超過100%,而其在2023年上市時的發行價爲49元/股。
隨着股價逐日攀升,創始人的身家亦水漲船高。202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錦波生物創始人楊霞以約115億元身家排名第2295位,同比上升455名,2024年其才首次登榜,並坐上山西女首富的寶座。
近年來,重組膠原蛋白在醫美護膚領域裏大顯身手,推動了“新貴”們的誕生。2025年,“港股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鉅子生物(02367.HK)創始人範代娣、嚴建亞夫婦身家約315億元,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827位,同比上升361名。
當重組膠原蛋白迅猛崛起之時,昔日醫美護膚領域“頂流”玻尿酸卻開始“掉頭”向下,這從各家企業創始人的身家變化中也可窺見一斑。繼2024年下滑超500名後,2025年,華熙生物(688363.SH)創始人趙燕和愛美客(300896.SZ)創始人簡軍的排名仍在下滑。其中,趙燕以約225億元的身家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1198位,同比下滑298名;簡軍則在2025年排名第1251位,同比下滑351名,身家約爲220億元。
財富的重新洗牌無疑昭示着醫美護膚領域的極速變化,重組膠原蛋白已經開始挑戰玻尿酸的地位。誰會笑到最後,仍然考驗着各路玩家,而他們的策略將持續影響這場“美麗之戰”的格局變化。
錦波生物毛利率超茅臺酒,創健醫療淨利暴跌51%
2022年左右,膠原蛋白在國內起風,多家相關公司開始衝刺IPO。時至今日,創爾生物(831187)、創健醫療(873474)先後掛牌新三板,不過創爾生物屬於動物源膠原蛋白,受量產等多種因素限制,在這股風潮中,動物源膠原蛋白早已輸在了起跑線。
2022年、2023年,鉅子生物、錦波生物則分別摘得“港股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和“北交所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今年4月15日,創健醫療宣佈調入創新層,成爲北交所後備軍。
應用層面上,各家的側重點不同,主要可以分爲醫療器械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原料這三大類。鉅子生物主要依託功能性護膚品,錦波生物主要依託醫療器械產品,創健醫療則在原料產品和終端產品(包括醫療器械和功能性護膚品等)上同步發力。
在業務體量上,鉅子生物當屬王者。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鉅子生物錄得營收55.39億元,同比增長57.17%;錄得歸母淨利潤20.62億元,同比增長42.06%;期間毛利率爲82.1%,上年同期爲83.6%,同比下滑。
其中,功效性護膚品貢獻最多,2024年這一板塊錄得收入43.02億元,2023年爲26.47億元;醫用敷料則錄得收入12.18億元,2023年爲8.61億元。
相比於鉅子生物,錦波生物的業務體量暫無法媲美,不過其增速和毛利率驚人,是下一個“醫美茅”的有力競爭者。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錦波生物共計錄得營收14.43億元,同比增長84.92%;錄得歸母淨利潤7.32億元,同比增長144.27%;錄得扣非歸母淨利潤7.12億元,同比增長149.15%。對比歷年財報數據,這已經是錦波生物連續第4年錄得扣非淨利潤超100%增幅。
具體到細分業務,錦波生物主要設有醫療器械、功能性護膚品、原料及其他小計這三大板塊。其中,營收重心來自醫療器械板塊。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錦波生物銷售醫療器械錄得收入12.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4.37%;報告期內毛利率爲95.03%,較上年同期增加1.85個百分點,超過2024年貴州茅臺(600519.SH)茅臺酒94.06%的毛利率。
當兩家頭部企業在各自專注的細分賽道狂飆時,被業內看好的“膠原蛋白又一股”創健醫療卻掉隊了。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其錄得營收2.882億元,同比增長1.82%;錄得歸母淨利潤3382萬元,同比下降50.84%;錄得扣非淨利潤2677萬元,同比下降58.04%;期間毛利率爲73.94%,上年同期爲78.17%。
細分來看,創健醫療業績下滑的原因來自重組膠原蛋白原料業務。2024年,這一業務錄得營收1.04億元,同比下滑26.23%,毛利率爲79.24%,同比減少2.09%。
對此,創健醫療解釋道,報告期內,公司順應行業發展趨勢調整原料業務產品結構,對部分產品銷售單價進行戰略性調整,部分產品銷售量亦有所減少,導致重組膠原蛋白原料收入及毛利率出現下降。
時代財經關注到,2024年,杭州美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美琉生物”)宣稱,能將人源Ⅲ型重組膠原蛋白市售價格由8萬元/公斤降至1萬元/公斤。
雖然這僅是美琉生物的一家之言,但其或預示着,隨着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如何保持重組膠原蛋白原料價格的穩定是企業的一重挑戰。
狂飆中藏隱憂,下一個增長點在哪兒?
重組膠原蛋白還能狂飆多久,是眼下市場的疑問。繼2024年實現業績超100%增長後,錦波生物今年一季度仍維持高速增長,但成績喜人背後亦暗藏隱憂。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錦波生物錄得營收3.665億元,同比增長62.51%;錄得歸母淨利潤1.685億元,同比增長66.25%;錄得扣非淨利潤1.671億元,同比增長70.92%。
對比往期數據來看,錦波生物增速大幅放緩。2024年一季度,錦波生物營收同比增長76.0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35.72%,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142.38%。
對此,錦波生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對錦波生物而言,業績增速的階段性波動是企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2025年一季度的業績在較高基數下依然保持60%以上的增長率,恰恰印證了公司核心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我們始終認爲,生物醫藥企業的價值應着眼於原始創新技術的突破與臨牀價值的創造,而非短期財務指標的波動。”
如其所言,在高速增長後的失速或許很難避免,在其核心產品上亦有此趨勢。錦波生物在重組膠原蛋白上主要聚焦在醫美注射業務,重點產品是以A型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爲核心成分的植入劑產品(屬於三類醫療器械,獲批用於面部真皮組織填充以糾正額部動力性皺紋,包括眉間紋、額頭紋和魚尾),以自主品牌“薇旖美”進行銷售。
這部分收入納入到單一材料醫療器械板塊,2024年,錦波生物在單一材料醫療器械錄得營收11.28億元,同比增長99.69%。2023年,這部分的收入爲5.65億元,同比增長254.65%,增速同樣顯現放緩。
即便是營收最高的鉅子生物,也難逃增速放緩。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鉅子生物在功效性護膚品上錄得43.02億元,同比增長62.52%,上年同期爲26.47億元,同比增長69.52%。
尋找新的增長點,是無法繞開的命題。在醫美護膚領域,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已用其血淚史驗證了功效性護膚品的成長困境,儘管這是兩種不同的成分,也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但誰也難言重組膠原蛋白不會重蹈覆轍。
眼下,鉅子生物正在往醫美注射方向拓展,2024年,其注射用重組膠原蛋白填充劑產品被予以優先審批。一旦獲批,意味着鉅子生物將和錦波生物醫美注射形成正面競爭。截至目前,錦波生物憑藉首張且唯一一張重組膠原蛋白III類注射證獨霸市場已久。
爲了擺脫單品依賴症,錦波生物亦在嘗試多點開花。據錦波生物方面對時代財經透露,目前公司終端產品主要應用於注射類醫學抗衰老、醫療美容整形領域,其次應用於婦科、外科、皮膚科、五官/口腔科、肛腸科等科室的修復性治療;此外,也少量用於抗衰修復類護膚領域。
今年4月9日,錦波生物申報的“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獲國家藥監局(NMPA)批准上市,適用於注射到中面部皮下至骨膜上層,以矯正中面部容量缺失和/或中面部輪廓缺陷。進展方面,錦波生物告訴時代財經,公司正在積極籌備新產品的首發及上市工作。
在醫美注射之外,時代財經關注到,錦波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和原料亦在同步發力創收。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錦波生物在這兩項業務上分別錄得營收1.42億元、0.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6.83%、89.07%,期間毛利率爲70.41%、77.55%,分別同比增加2.62個百分點、1.65個百分點。
對於後續醫療器械、原料業務、護膚品三大業務的比重調整,錦波生物對時代財經表示,公司將依據市場需求、技術發展趨勢及公司戰略定位進行綜合考量。
相較於鉅子生物、錦波生物,創健醫療無論是在覈心產品還是渠道方面,都缺少強勁的競爭優勢。在原料端下滑同時,創健醫療也在發力重組膠原蛋白終端業務,包括醫療器械和化妝品,採用OBM(原始品牌生產商)和ODM(原始設計製造商)相結合的銷售模式。2024年,該項業務錄得營收1.82億元,同比增長29.95%,不過毛利率亦同比減少4.10%,爲70.81%。
拼研發仍然是最爲關鍵的出路,公開轉讓書顯示,創健醫療正同步着力開發原料以及醫療器械產品,在醫療器械領域,其亦在開發重組膠原蛋白III類醫療器械產品,具體包括重組III型膠原蛋白植入劑、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幹纖維以及重組Ⅲ型膠原蛋白膀胱修復劑等。而且公開轉讓書中明確提到,若創健醫療未能於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上述任一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將觸發實際控制人的回購義務。
就發展現狀以及後續經營戰略等相關問題,時代財經聯繫創健醫療,對方僅表示,“(因上市計劃)目前不方便(對外披露)”。
醫美護膚新舊勢力交替,出海成下一個戰場
當重組膠原蛋白在醫美護膚領域裏越戰越勇時,最先感受到衝擊的莫過於玻尿酸。
早在2022年,業內便有重組膠原蛋白替代玻尿酸的討論出現,彼時,有業內人士對時代財經直言,“膠原蛋白替代玻尿酸,短期內是不可能的,玻尿酸在量產上有優勢,同時穩定性相對較好,是成熟品種。”
3年過去,形勢已經出現新的變化。儘管站在當下的節點來看,仍無法爲此下定最終的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重組膠原蛋白的出現,已然改寫了醫美護膚領域的競爭格局。而且,在新舊勢力交替下,玻尿酸龍頭們的失速更加明顯。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華熙生物錄得營收53.71億元,同比下降11.61%;錄得歸母淨利潤爲1.74億元,同比下降70.59%;錄得扣非淨利潤爲1.073億元,同比下降78.13%。
同期,愛美客則錄得營收30.26億元,同比增長5.45%;錄得歸母淨利潤爲19.58億元,同比增長5.33%;錄得扣非淨利潤爲18.72億元,同比增長2.20%。
相比之下,處於“刮骨療傷”期的華熙生物轉型陣痛持續。今年一季度,華熙生物業績的下滑趨勢不改。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華熙生物錄得營收10.78億元,同比下降20.77%;錄得歸母淨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58.13%;錄得扣非淨利潤8190.76萬元,同比下降64.62%。
愛美客亦未能堅守住增長態勢,今年一季度,錄得營收6.635億元,同比下降17.90%,錄得歸母淨利潤4.437億元,同比減少15.87%,錄得扣非淨利潤4.015億元,同比下降24.02%。對比往年數據,愛美客上一次出現單季度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的局面是在2020年一季度。
對此,愛美客方面對時代財經解釋道,“醫美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消費端需求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客單價與消費頻次出現短期波動。同時公司持續加碼研發,並推進全球化併購,短期內對利潤空間有一定擠壓,但爲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從環比來看,公司2025年一季度營收和淨利潤環比2024年Q4分別增長2.06%和19.26%,毛利率穩定在93.85%的高位,印證了核心產品的市場韌性。”愛美客方面對時代財經補充道。
無論是華熙生物還是愛美客,均已意識到了公司發展遭遇瓶頸期,他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2024年,華熙生物宣佈正式進入變革元年,啓動了包括業務流程重塑、組織與人才變革、指標與績效體系變革、推動企業數智化等多個變革項目。
愛美客則在今年宣佈了上市以來首次跨境併購,擬以1.9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億元)拿下韓國醫美公司REGEN Biotech,Inc.(下稱“REGEN”)85%股權。根據公告,REGEN獲批上市的產品主要包括AestheFill與PowerFill,分別應用於面部和身體,其對應的主要成分均爲PDLLA(聚雙旋乳酸)微球和羧甲基纖維素鈉。PDLLA(聚雙旋乳酸)微球和羧甲基纖維素鈉。
在中國,AestheFill(中文名:艾塑菲)銷售權歸屬於江蘇吳中(600200.SH)。今年以來,江蘇吳中深陷退市危機,公司涉嫌協助騙稅、涉嫌信披違法違規等。
就後續是否有意願調整AestheFill的代理協議,愛美客方面告訴時代財經,“暫無計劃。”
頭部企業的動作或進一步佐證了出海日漸成爲醫美護膚行業的大方向。2024年進博會上,華熙生物旗下海外品牌REVITACARE及國際藥械與護膚品品牌Hyprojoint、BioHyalux、Aqualuna等亮相,2024年年報明確提到,華熙生物正在國際市場持續推進“品牌出海+技術出海”策略,推進公司醫美品牌的國際化進程。
“華熙生物的醫美出海業務主要集中於東南亞 、中東、 歐盟,俄聯邦等區域,在俄羅斯,意大利 、泰國、土耳其等國家區域業務佔比較高。”華熙生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
總體來看,目前華熙生物主要由原料業務貢獻海外市場的營收,2024年8.89億元境外收入中有超過6億元來自原料收入。
據時代財經觀察,在重組膠原蛋白行業內,出海大幕亦已拉開。2024年以來,包括錦波生物、湖南美柏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下稱“美柏生物”)相繼披露產品在越南獲批,分別爲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皮下填充劑和“膠原蛋白傷口護理凝膠”產品。
就此,錦波生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三類醫療器械方面,公司於2024年11月份拿到了越南的三類證,預計2025年將產生銷售;功能性護膚品方面,公司旗下多款功能性護膚品獲得美國FDA認證;在原料方面,公司已出口海外多個國家並已進入了歐洲市場。”
創健醫療則在2024年與大昌華嘉(DKSH)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將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引入美國市場。
據時代財經瞭解,鉅子生物目前也在規劃出海業務,計劃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和法規要求,對現有產品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調整,推出契合當地消費者膚質和護膚習慣的重組膠原蛋白產品;並建立多樣化的銷售渠道、加強品牌建設和產品本地化建設等。目前,公司旗下可復美品牌已入駐香港萬寧。
總體來看,目前重組膠原蛋白出海尚處於起步階段。而隨着企業們的加碼佈局,後續,重組膠原蛋白、玻尿酸還會在醫美護膚領域掀起什麼樣的變化,仍需進一步觀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擴充業務規模時,儲備足夠的資金支持相當關鍵。今年以來,鉅子生物、創健醫療均在計劃爲自己補充彈藥。
4月17日,鉅子生物公告稱,擬配股募資約23.33億港元,淨額約22.94億港元。根據公告,此次配售及認購所得款項淨額擬用於核心業務的發展及生態圈佈局,包括但不限於品牌推廣、市場營銷、品類擴展、海外業務及研發投入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和作一般企業用途。
4月12日,創健醫療則發佈公告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創健生物工程、安徽創健擬通過資產抵押向各商業銀行申請總額不超過4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