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馬斯克最好動作快一點,救一下眼前的特斯拉
【汽車之家行業】4月22日凌晨,特斯拉發佈了2025年第一季報,特斯拉營收193.35億美元,同比減少9%,淨利潤爲4.09億美元,同比下降71%,全靠賣碳排放信用額賺了近6億,不然都虧損了。
特斯拉交出了一個看起來似乎很差,但實際上又隱藏着有些改善信息的業績。馬斯克終於決定減少參與政府效率部,多花時間在特斯拉。4月23日收盤股價大漲5%。

汽車收入:三年最低,越賣越倒退,差點虧損
本季度共交付汽車33.7萬輛,同比下滑13%。汽車業務總營收142億,在去除碳積分和租賃收入來看,本季度真實汽車銷售(去碳積分)僅129億,略低於最新大行預期的131億。
特斯拉的能源業務是亮點,繼續高速增長,營收同比增長67%至27.3億美元;服務和其他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5%至26.38億美元。
但能源業務高增長也難以抵消汽車業務下滑的缺口。1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同比減少1.1個百分點至16.3%。
一季度,淨利潤爲4.09億美元,同比下降71%,如果不是靠着出售碳排放信用額,賺到了5.95億美元,特斯拉已經陷入季度虧損了。

一季度,淨利潤爲4.09億美元,同比下降71%
特朗普關稅對能源業務打擊最大
特斯拉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儲能系統集成商,2023年超過比亞迪,全球總出貨量爲72.4Gwh,中國高達47Gwh,佔全球65%。
今年2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已正式投產,規劃年產商用儲能產品Megapack 1萬臺,儲能規模40GWh,與美國加州的持平;特斯拉還計劃在美國德州再建一座,預計2026年投產。
但特朗普的關稅對特斯拉能源業務產生了重大打擊。
特斯拉需要採購大量儲能電池電芯,主要供應商是中國電池企業,包括美國工廠都需要向中國採購磷酸鐵鋰電池。關稅之前,上海工廠的成本約比美國低30%。而目前,中美互相加徵關稅稅率均已超過100%,從中國採購電池已經沒有經濟性。

特斯拉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儲能系統集成商
電動車業務也受關稅影響,只是沒有能源業務那麼大
特斯拉的電動車業務受到關稅的影響雖然沒有能源業務那麼大,但也不是沒有影響。美國工廠生產的電動車,對於現有的量產車型,大概85%能滿足“美墨加貿易協議”要求,15%還需要從其他地方進口。

而對於Cybercab(參數|詢價)和SemiTruck車型,特斯拉由於承受不了高關稅,已經暫停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很可能推遲車型推出。
廉價車型Model 2.5還有,會在2025年上半年發佈
市場一直希望特斯拉能出一款更便宜的車型,這是特斯拉2025年銷量能否反轉的關鍵因素。發佈會提到售價更低的新車型將按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發佈,按原定時間投產,但也提到Model 2.5產量爬坡速度可能比預期慢。
特斯拉對廉價車一直提不起興趣,可能一方面認爲自己並沒有比亞迪的產業鏈優勢,加上現在的關稅情形,中國生產的廉價車,要如何便宜的出口到美國,也是個問題。

特斯拉廉價車型的假想圖
會和特朗普聊關稅,多跑中國談FSD未來部署的事
特斯拉主要的市值構成並不是電動車業務,主要還是來自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馬斯克給投資人畫下的大餅,要完成還得靠中國的“麪粉”,馬斯克提到會和特朗普好好聊聊中國關稅的事。
FSD在中國部署最大的障礙在於中國的數據不能出境,美國的算力不能進中國。特斯拉想到的解決方案是,中國本土數據設置本地化參數,打造“混合專家模型”。
5月開始,會把精力從DOGE重新分到特斯拉上
在業績發佈會上,馬斯克說從5月開始,將大幅減少爲特朗普政府工作的時間,專注精力於特斯拉,但還不會立即辭去政府效率部工作。
儘管公司股價腰斬,淨利潤大幅縮水,馬斯克一直安撫投資人,特斯拉又不是要瀕臨死亡,反而是處在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上,特斯拉的未來將建立在大規模無人駕駛汽車和大規模生產大量自主人形機器人的基礎之上,這個價值是驚人的,只要執行力夠強,特斯拉會成爲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
最後提一點:2025年造車面臨的不確定性
中國區:中國新能源汽車2025年價格戰延續,新車頻發,特斯拉在中國的壓力增大,煥新版Model Y在中國吸引力一般,特斯拉仍然在加大激勵力度。
美國區:《通脹削減法案》中提供的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可能會取消,稅收抵免取消預計將給美國特斯拉的價格提高約 12%,如果在2025 年下半年生效,將直接影響美國特斯拉車型的需求。
歐洲區:歐洲最近宣佈放寬 2025 年碳排放的目標,允許車企在 2025-2027 年三年內達標,歐洲今年電動車銷量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加上特斯拉因爲馬斯克的涉政治活動導致的品牌價值受損,都是不利因素。(汽車之家 圖/文 吳沛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