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內衣上市公司的業績?

斑馬消費
05-04

以往廣告滿天飛的內衣行業,已經感受到陣陣寒意。

2024年,行業5家上市企業,內衣業務全線下挫,A股兩家公司的業績,更是被攔腰斬斷。

內衣行業,究竟走到了怎樣的境地,又會否有更好的出路?

老牌內衣企業5連虧

在現有5家上市內衣企業中,安莉芳控股(01388.HK)上市最早,但日前披露的2024年報,還是讓人直觀感受到這家老牌內衣企業的困頓。

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實現11.53億港元,股東應占虧損3.73億港元,同比分別下降10.08%和417.45%。在此之前,已連虧4年。

目前的內衣上市企業,安莉芳控股、都市麗人維珍妮集聚港股,愛慕股份匯潔股份在A股。

其中,安莉芳控股資歷最老。1975年,鄭敏泰在香港創立安莉芳品牌,最初是一家小型內衣製造商。

精通製作機械和模具的鄭敏泰,研發出“安莉芳688”,成爲中國女性內衣市場首款立體文胸模杯,迄今已經暢銷30年。

2006年12月,安莉芳控股登陸港股。此後多年裏,中國內衣企業資本化斷檔,直到都市麗人2014年上市,纔打破沉寂。次年,匯潔股份、維珍妮先後在資本市場亮相。2021年5月,愛慕股份(603511.SH)成功登陸A股。

安莉芳控股是港派內衣企業的代表。憑藉風格的獨特和設計的新穎,公司在2015年,以25.36億港元營收、2.02億港元淨利潤達到巔峯,之後逐年整體下滑。

去年,公司繼續沿用多品牌策略,以安莉芳、芬狄詩等7大品牌覆蓋各細分市場。旗艦品牌安莉芳扔是核心,去年實現營業收入7.14億港元,同比微增0.6%,佔比收入總額的61.9%。

2024年,安莉芳控股總零售點爲811個,同比淨減少196個。10年前,公司零售點規模高達2216個,已是今非昔比。

集體下挫

持續虧損的局面,安莉芳控股似乎沒能找到有效化解的辦法,在競爭加劇的內衣市場裏,聲量逐漸減弱。

內衣作爲服飾的細分品類,儘管具備剛需屬性,但易受經濟週期、消費景氣度等因素影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10716.2億元,同比增長0.1%,其中,穿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增速已明顯放緩。

中國內衣市場,經歷人口紅利、渠道紅利後,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女性羣體對內衣產品的面料、設計等需求多元化,以至於產品迭出、品牌林立以及渠道分化,加劇了競爭格局。

愛慕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榮明對此深有感觸。他在日前的業績會上表示,中高端需求不振、互聯網品牌和新消費品牌以低價衝擊市場,導致中高端品牌面臨嚴峻挑戰。

去年,該公司文胸產品銷售511.73萬件,同比下降18.12%,比上年少賣了113.22萬件。文胸的市場表現,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全年,其實現營業收入31.63億元、歸母淨利潤1.6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71%和46.56%。

匯潔股份通過對新渠道的高投入,換來了2024年的營收微增0.85%。但受庫存商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等因素影響,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56.54%至0.79億元。

作爲維密代工廠的維珍妮(02199.HK),2025年上半財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營業收入35.87億元,歸母淨利潤0.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21%、下降36.70%。

重注下沉市場的都市麗人,在內衣上市企業中唯一錄得業績增長,但主業貼身衣物收入也同比下降了3.33%。

各自尋路破局

內衣上市企業增長不再,是市場需求的變化的結果。在新的競爭格局下,創新正在逐步替代人口紅利驅動增長。

文胸作爲內衣中最大的品類,功能屬性已成爲吸引女性買單的關鍵因素。

於是,傳統鋼圈型產品成爲過去時,市面上出現了滿足透氣、無痕以及聚攏等需求的產品;同時,廠商推出了V型、背心式等款式,顯示出消費者對舒適的追求。

2016年,Ubras(由彼)開創“無尺碼內衣”、“軟支撐內衣”兩大細分品類,創立4年後銷售規模突破15億元,一度讓對手有了危機感。

針對市場變化,各企業迅速調整。愛慕股份推出無鋼圈內衣子品牌“乎兮”,優衣庫推出輕氧Bra等,成功俘獲了不少年輕消費者。

當產品創新成爲行業共識,在滿足消費者對內衣舒適、功能以及穿搭等多元化需求的過程中,廠商們八仙過海,打造核心競爭力。

曼妮芬爲用戶提供“一身一適”內衣解決方案;愛慕股份打造壁壘型產品,計劃推出海藻纖維面料文胸;伊維斯打造高級美感蕾絲內衣,藉助專利杯型,形成爆款產品集羣等。

渠道也在變化,線下實體終端之外,直播、內容電商以及興趣電商等成爲社交、娛樂及購物的勢能渠道,也是品牌的流量入口。

去年,匯潔股份僅在抖音渠道就實現收入3.24億元,同比增長84.89%,佔公司收入總額的10.98%。其中,抖音店鋪“曼妮芬內衣旗艦店”收入破億元。

走大衆路線的都市麗人(02298.HK)實現逆襲,靠的不單是內衣業務,還有“賣樓”。去年,公司的淨利潤中,有一半來自出售廠房等物業的貢獻。目前,該公司在東莞還有約11萬平方米土地儲備,董事長鄭耀南對外稱,未來將會持續釋放資產價值。

責任編輯:安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